關于縣城水資源給配利用的調研思考

時間:2022-08-15 04:07:00

導語:關于縣城水資源給配利用的調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縣城水資源給配利用的調研思考

*縣是生態縣,縣城是中心窗口。生態環境、衛生秩序、產業布局、交通網絡等都是生態縣城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水資源給配利用是更為重要的基礎要素?!吧剿嘁馈?,水不僅體現生態靈氣,而且影響生態建設的整體形象。如果說山可以通過人工造化、保護帶來生態感覺、綠色屏障的功能,水卻除了保護外還要根據水資源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給配、利用以發揮生態調節、清潔環境的作用。

缺水是自然缺陷,如何解決缺水問題給*縣城羅陽發展帶來的制約,一直是*人長期以來的難題。隨著生態縣建設步伐不斷加大,水問題也更加令人關注。

一、若干關注點

關注點一:縣城需要多少供水量?

根據*縣城總體規劃、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精神,若以2010年為預期年,預測縣城日需水量約在2.99萬噸。

(一)居民生活用水量:實施小縣大城關,人口8萬人左右,以居民用水標準250升/人日(含市政、消防用水)計算,則需要0.250噸/人日×80000人)=20000噸/日。

(二)其他用水量:按2006年度城關用水量比例計算,其他用水占居民用水量的30%,則是20000噸/日×30%=6000噸/日。

(三)總需水量,根據居民生活需水量和其他需水量,并按未預見水量(按總用水量15%計),預測縣城總需水量為29900噸/日。

以上預測若考慮10萬人以上,15KM2縣城建城區的工業新增項目需水量,則至少在4萬噸/日以上。根據引供水工程規模方案,居民生活用水可以解決,工業用水要視新上項目耗水需求而定。

關注點二:縣城可以給水量多少?

(一)目前,城關引水是從泰壽溪苦嶺下取水口取水,日供給1.5萬噸/日。

(二)從目前城關引供水工程建設規模方案,可供給3萬噸/日。

城關引供水工程竣工投產后,將取消泰壽溪苦嶺下取水口取水(其功能作為城關供水應急水源或其他綜合調節利用)。

關注點三:生態供用水環境如何?

縣城四周依山,壽泰溪、仙居溪為兩大外圍水系圍繞。域內有羅陽溪、交洋溪兩溪流貫穿縣域核心區;但兩溪流水量小、流量季差大、水量供給不足,僅以學前溪為主的城區小溪流水量極度缺乏,自我凈化能量極低;小溪流正常水量相當大的部分是居民排放的生活用水。隨著縣城排污設施建設,排污管道投入使用,在非雨季雨天,縣城區的幾條小溪流將面臨干涸,這是比較嚴峻的生態環境難題。

二、若干調研思考

以上關注點可以告訴我們,*縣城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對縣城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制約影響十分嚴重,解決問題的出路關鍵在于完善水的給配機制,統籌縣城小溪域水資源利用,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和諧建設。

(一)完善縣城水的給配機制。1、執行階梯式水價政策,采用按用水量不同實行差別水價,對超標準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收費管理,鼓勵節約用水;2、執行分類水價政策,對不同行業實行不同水價標準;3、執行節能降耗政策,發展節水農業、節水服務業、節水工業,控制耗水量大的工業項目;推廣節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4、執行節水管理考核,強化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二)加強水資源保護。1、強化建設項目的水環境影響評估,產生而不能回避水環境、水資源影響的項目不上;2、強化生態植被的保護和管理;3、強化縣城水管網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技術改造和維護;4、強化水資源管理執法,嚴格執行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三)整合縣城生態水資源利用。1、修建金家坑水庫(西北向)。一是匯集山澗水,二是收集雨蓄水,實行農田灌溉與補充學前溪水量相結合;2、修建白溪階梯式欄水壩,分段式蓄水;3、整理坑底溪、東門溪以及交洋溪,保證溪水清潔;4、統籌白溪、梅家山等蓄水池的綜合利用,待引供水工程建成投產,這些蓄水池可以整合、調劑配給。

水資源的保護、給配已是縣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更是生態縣城建設的關鍵制約。綜上調研思考供研究縣城水資源問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