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財政編制公開的經驗材料
時間:2022-08-18 03:39:00
導語:推進財政編制公開的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宜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全省統一安排,由點到面,精心組織,扎實推進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6月底,我市財政政務信息、資金信息和行政機構編制信息通過互聯網向全省公開。
一、加強組織領導,促成“兩公開”共識
推進財政和編制“兩公開”,把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錢”和“人”這兩項核心政務向全社會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省委、省政府兩辦意見下發后,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兩公開”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
第一、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李佑才同志為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財政與編制“兩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21名市級黨政領導同志分工聯系13個縣市區和市直8個部門的“兩公開”工作。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全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實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市財政、編制等部門抽調30多名同志,組成了工作專班。今年4月,全市召開了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會議,現場觀摩全省首批試點秭歸縣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演示,研究部署全市“兩公開”工作。按照全市統一部署,13個縣市區、30多個市直部門都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結合各地各部門實際,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要求。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在鄉鎮和部門確立了240多個“兩公開”聯系點。
第二,夯實基礎?!皟晒_”工作涉及面廣,任務繁重,為確保這項工作順利推進,市財政、編制等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從業務培訓、信息采集、預審錄入、建章立制入手,著力夯實“兩公開”的各項基礎工作。按照全省統一要求,財政政務公開內容包括8項財政政務信息、49項專項資金和5項轉移支付資金信息所涉及的公開項目,以及部門預算和本級專項資金;機構編制政務公開內容包括49項行政機構信息、48項事業機構信息、19項行政事業編制信息、756個行政機構和1.79萬名行政機構在編人員。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6月中旬,我市全面完成了752條財政政務信息、44項財政專項資金、154家部門單位預算資金信息的審核錄入工作。6月底,“兩公開”內容全部上網運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公開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財政專項資金7.95億元,涉及148.8萬戶次、229.2萬人次,其中市直公開財政專項資金27項,轉移支付資金4項,公開資金總額1.2億元。全市共公開部門預算單位254個,其中市直12個。新增公開財政專項資金24項,資金總額4.04億元,其中市直新增10項、2.99億元。全市行政機構及其人員編制信息公開面達到100%,事業機構及其人員編制信息公開面達到83%。
第三,增進共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財政編制“兩公開”宣傳活動。三峽日報、三峽電視臺、宜昌人民廣播電臺先后推出了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宣傳專題,介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報道各地“兩公開”進展情況和先進經驗。三峽日報通過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全體市民系統介紹財政與編制“兩公開”工作。通過多種行之有效途徑,在全市營造了推進“兩公開”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兩公開”質量
財政與編制“兩公開”,涉及到每一個部門和單位,工作難度大,社會關注程度高。必須強化措施,確保質量。
第一,成立專班,強化組織保證。根據工作需要,市直共抽調50多名同志直接投入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成立了財政政務、財政資金、編制政務、綜合、技術5個工作小組,明確了各小組的工作職責和“兩公開”各個階段的工作任務。為了確保工作專班全力以赴開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所有專班工作人員在“兩公開”工作完成之前,原則上與原單位業務工作脫鉤。市直97個部門和單位按照統一要求,確定了110多名同志專門負責“兩公開”信息采集工作。各縣市區參照市直做法,抽調力量組建了相應的工作班子。通過狠抓專班建設,為順利推進財政與編制“兩公開”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第二,加強督導,落實工作責任。市委、市政府在“兩公開”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實行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將“兩公開”工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構建了自下而上負責、自上而下問責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兩公開”工作,經常深入聯系點,檢查督導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了解工作進展,解決有關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兩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市財政局和市委編辦作為“兩公開”工作的具體承辦單位,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將省里確定的公開內容逐一細化分解,明確了“兩公開”的具體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市“兩公開”辦公室嚴格按照公開內容、公開時限、公開形式等具體要求,及時組織和督促各地各部門對各項財政資金信息、機構編制信息逐一清理核對,細致審核,并以紙質公告形式在本部門、本單位張榜公布。各級各部門堅持依法行政,陽光運作,確保了應該公開的內容全部公開。
第三,建章立制,規范工作程序。結合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實際,我們及時研究制訂《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信息預審制度》、《財政與編制政務信息及時公開制度》、《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答復與處理制度》。《信息預審制度》將政務公開信息的預審分為采集、初審、審核、審批四個程序,各個程序都明確了工作職責和責任人,對提交的信息實行流程管理、順次傳遞,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都皶r公開制度》對信息錄入、公開時限和信息刷新等作了明確規定?!毒W上答復與處理制度》明確要求財政和編制部門要確定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答復和處理人民群眾的網上咨詢、建議和投訴,并制定了嚴格的答復和處理時限。由于制度明晰,程序清楚,相關責任人在工作上互補互動,齊抓共管,確保了全市政務公開各項信息、數據的準確無誤。
第四,完善網絡,方便群眾查詢。推進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充分地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我們采取科學設置免費查詢點、精心設計互聯網網頁等多種途徑,不斷完善“兩公開”查詢網絡,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網絡建設上,突出宜昌特色,精心設計制作網頁,合理調整欄目布局,盡最大努力方便群眾點擊查閱。在查詢點建設上,著力推進“三個結合”。一是將免費點建設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相結合,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設立免費查詢點,由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維護,妥善管理。二是將免費查詢點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有條件的村(居)委會設立免費查詢點,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幫助農民了解政策、獲取信息。三是將免費查詢點建設與農村文化中心戶、科技示范戶建設相結合,利用農村文化中心戶、科技示范戶等網絡資源設立查詢點,方便群眾就近查詢。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了531個查詢點,市直查詢點已延伸到各街辦和居委會,鄉鎮查詢點達到219個。全市所有查詢點都做到了使用寬帶網線、專用微機,實現了有查詢指南、有桌椅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監督電話、有意見簿。我市財政與編制“兩公開”工作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切關注,日均點擊查詢量達到450人次。
三、創新思路辦法,完善“兩公開”機制
實行財政編制“兩公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依法行政的內在要求,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創新思路辦法,完善工作機制,切實把“兩公開”工作辦成黨委政府的“陽光工程”、人民群眾的“滿意工程”。
第一,抓好“兩個完善”。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網頁、各項信息和數據系統,做好相關自查、整改和補充工作。進一步完善群眾網上咨詢、建議和投訴的答復與處理,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
第二,做到“兩個結合”。切實把財政編制“兩公開”與和諧社會建設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通過“兩公開”,了解政府,信任政府,監督政府。切實把財政編制“兩公開”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縣鄉領導班子換屆結合起來,通過財政資金、人員編制陽光管理,進一步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推進“兩個創新”。下大力在資源共享上創新。整合黨政群系統的網絡資源,暢通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渠道,讓人民群眾在資源共享中獲取更多的黨務政務信息。利用農村中小學?,F代遠程教育網絡,引導更多的人民群眾就近查詢相關黨務、政務信息。下大力在管理方式上創新。切實做好財政與機構編制信息的規范性、準確性錄入工作,數據審核求實,質量標準求嚴,工作程序求準,確保財政政務信息全部上網公開、行政事業機構及其在編在職人員全部以“實名制”方式公開。以深化、完善編制“實名制”管理為基礎,統籌機構編制與人事、工資和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協調機制,實現財政預算與機構經費渠道相統一,財政供養人數與機構定編人數相統一,財政人頭經費與機構人員編制卡片相統一,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節省財政支出,提高財政資金和人員編制的使用效益。
第四,嚴格“兩個考核”。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實施方案,嚴格考核各級部門督辦落實“兩公開”工作情況,確保市縣兩級領導力度不減、專班不散、工作不斷。積極配合省委、省政府考核驗收,嚴格考核工作績效,確保工作落實,推動財政編制“兩公開”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