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織發展思考

時間:2022-09-22 03:55:00

導語:經濟組織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組織發展思考

我縣現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非公有制企業181家,其中規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28家,從業人員16000多人。目前已組建非公經濟組織黨支部34個,有黨員192人,**年至今非公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34名,占其黨員總數的18%,現有非公經濟黨組織入黨積極分子78名,入黨申請人159多名。

一、我縣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的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入黨申請人的流動性大。大多數公經濟組織入黨申請人具有階段性、不穩定性的特點,流動性相對較大。二是入黨申請人的社會身份雜。非公經濟組織的工人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的是農村外出打工人員,有的是大中專畢業生或復員退伍軍人,身份復雜。三是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的連續性差。經常有些申請入黨人對企業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滿意而辭職,或不適應企業要求而被“炒魷魚”,很難對他們進行連續的跟蹤考察。四是非公經濟組織中部分員工對政治的上進心弱。存在"入黨無用"的思想傾向,主要以賺錢解決生活困難為目的,怕入黨后受到黨組織的束縛,普遍存在入黨無用論的思想。

二、我縣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存在的五個突出問題:

一是培養難。由于非公企業用工自由,員工中魚龍混雜,素質參差不齊,各種情況錯綜復雜,矛盾問題眾多,確定培養入黨積極分子較難。二是考察難。由于非公企業員工流動性大,許多入黨積極分子經常更換工作單位,造成考察連續性較差。三是政審難。非公經濟黨組織對外來員工接觸時間相對較短,對其工作、家庭、生活等情況了解的不多,政審時很難獲得全面可靠的政審資料。四是培訓難。有些非公企業主要以贏利為目的,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建工作。同時,建黨對象在工作時間內參加脫產培訓難度較大。五是建黨對象檔案管理難。由于建黨對象的工作穩定性差,經常更換工作單位,入黨材料的保管和移交存在較大的難度。同時,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還受到非公制經濟黨組織黨務干部精力投入不足、黨組織活動經費缺乏和企業主個人意識的影響。

三、我縣對做好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的七條措施:

一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近三年來,我縣一直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非公黨建聯席會議,對非公制經濟黨建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和通報,尤其是對非公制經濟黨組織培養黨員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存在的傾向性問題進行查擺,并實行非公黨建聯席會議成員掛鉤責任制,負責抓好督查和指導。為了使例會開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們把聯席會議與現場觀摩會結合起來、與經驗交流會結合起來,與業務培訓工作結合起來,及時研究解決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下派黨建指導員。**年以來,我縣針對非公制經濟黨組織黨務干部力量薄弱、業務不熟、精力投入不足等問題,先后下派了30名黨建指導員。通過下派黨建指導員,增強了非公制經濟黨組織黨務力量,兩年來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得到明顯加強,入黨申請人增加了63多人,入黨積極分子增加了39多人,新發展黨員數量比**年增加一倍。如深港交通運輸有限公司黨總支多年沒有發展新黨員了,**年下派黨建指導員后,發展黨員的落后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兩年培養積極分子12名,發展新黨員2名。

三是采取全方位政治審查做法。為了改變非公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政審難問題,準確了解發展對象較為復雜的社會身份,我們采取拓寬政審時間和空間,進行全方位政治審查。針對農村來的外來務工人員的政審,除了發函了解直系親屬和社會關系外,重點向流入的所在地鄉鎮計生辦、派出所了解計劃生育及有無違法情況,向流入的所在地的村居了解日常表現并征求意見。對機關流入的發展對象重點查閱個人檔案,并征求原工作單位意見。通過全方位審查,五年來非公制經濟黨組織所發展的6名外來務工黨員,沒有發現有失查的地方,有部分新黨員回原籍后,依然表現很好,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

四是實行電腦跟蹤管理。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正確地處理私營企業主和員工的入黨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在**年建立了縣委組織部、基層黨委和黨支部的三級管理資料庫的基礎上,**年又通過向22個基層黨委發放安裝《中國共產黨基本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經過縣委組織部和各基層黨組織對黨組織信息管理、黨員信息管理和入黨申請人信息管理三個系統2萬多條基本信息的多次上上下下的采集、錄入、修改和完善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縣、鄉兩級《中國共產黨基本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庫,從而實現了對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的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電腦跟蹤管理。

五是插空抓好教育。針對部分員工中存在在非公有制企業“入黨無用”、“金錢至上”的思想傾向,組織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及科技文化知識的培訓,用先進的文化充實他們思想。從解決企業和員工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用“情”作粘合劑,使他們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逐步產生對入黨的追求與向往。通過經常性科技培訓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及黨組織和黨員的“貼心人”排憂解難作用,使許多長期“金錢追求者”的企業主和“打工仔”,改變了信仰,產生了政治追求,**年至今有10名的“小老板”和職工,主動申請入黨,其中6名被黨支部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4名優秀分子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六是著力做好培養。黨組織優先在工作相對穩定、政治素質較好的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中選擇發展對象。在實踐操作中,把依靠勞動致富,帶頭學習和掌握先進技術,并能無私地把技術傳授給同業,帶動行業經濟發展,思想上積極向上,主動申請入黨的養殖大戶、“小老板”大膽培養吸收入黨。

七是實行票決制通過。**年以來,我縣在非公制經濟黨組織采取黨支部在接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時,一律實行無記名投票,逐個討論,逐人表決方式,實行發展黨員票決制。實行票決制的非公制經濟黨支部,提前一定的時間,通知外出黨員參加黨員大會,因故不能到會的,要求黨員本人在會前向支部提出書面意見,以保障每個黨員的民主權利。在黨員大會上,要求黨員獨立填寫選票,做到充分民主。目前,全縣已有個非公制經濟黨支部通過票決制發展了3名新黨員,通過票決制轉正了1名預備黨員。

四、對今后進一步做好我縣非公制經濟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的四點思考

一是解決好“老板”入黨的問題。在群眾的眼里,靠誠實勞動先富起來的人,對國家貢獻大,對經濟發展貢獻大,是社會的精英分子,具備一定的先進性,不等同于“暴發戶”,為了體現共產黨“三個代表”的要求,必須注意在先富起來的“老板”中培養發展黨員。只要他本身是勞動者,合法經營,依法納稅,能夠先富帶后富,在思想上達到黨員的標準,應予以考慮培養入黨。

二是培養“小職員”、“個體戶”和“單干戶”入黨要注重先進性。在非公經濟組織中,“小職員”即為“打工仔”,他們的先進性表現在:成為科技進步的先行者,經營管理的佼佼者,文明經商的服務者,維護國家、企業和員工合法利益的監督者。在他們當中,存在被剝削現象,革命立場堅定,同時也深受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毒害,尤其是“金錢論”思想的影響,因此,必須有選擇地發展。對“個體戶”和“單干戶”要求做到:合法經營,文明經商,依法納稅,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做出貢獻。通過適當地吸收非公經濟組織的先進分子入黨,增強非公經濟黨組織戰斗力,達到領導非公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的目的。

三是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要注重時代性。從內容上,即不能象機關黨員一樣側重于政治學習,也不能象農村黨員一樣側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應側重于科技文化的培訓,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從形式上,采取集中學習,分散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辦法。集中學習請領導、專家開設政治講座和科技講座等活動,通過舉辦各類的讀書班、函授班、研討班等。同時應用先進的互聯網絡、通過發放電教光盤、黨報黨刊等進行教育。在活動載體上,通過尋找有效的活動載體,激發黨員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可通過技術職稱的評定活動,行業技能比賽活動、演講活動、獻愛心活動等,達到提高黨員思想政治覺悟和科技本領的目的。

四是對入黨積極分子的管理要注重規范性。完善管理機制,建立以屬地管理為主的雙重管理機制,也就是流入地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流入黨員的管理責任,實行登記制度,流動情況通報制度,匯報談心制度,定期聯系制度,檢查督促制度,實現黨員流動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組織上的“家”;流出地的黨組織要切實做好黨員外出參加組織生活情況的檢查監督工作,凡是外出期間未按有關規定參加組織生活的,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構成“三不”黨員條件的,堅決處置。建立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參照公安戶口及身份證管理辦法和計生人口管理辦法,建立可查詢的電腦跟蹤管理網絡,尤其在外流人口密集地區建立流動黨員流動黨支部,有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增加活動的內容,便于黨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