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1 11:46:00

導語: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思考

從**年起,湖北省**縣堅持不間斷地對鄉局級黨政機關、司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通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既有效規范了各單位的財務管理,又有效促進了各級領導班子和整個干部隊伍的勤政廉政建設,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支持與好評。

一、規范運作,建立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機制

一是制度規范。**年,**縣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縣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試行辦法》,落實了領導干部任前、任中、任后“三必審”的經常化審計工作制度,確定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統一組織,審計局具體實施,紀委、監察局協調督查的工作機制,還實施了執紀執法部門聯合辦案制度、誡免談話制度等規定,在以后的實施過程中,審計辦法又經過多次修訂,使之更加完善,增強了操作性和針對性。對在審計中發現的一般性問題,由紀委、組織部領導出面與當事人談話,提出口頭警告和整改措施,對發現的嚴重違紀違規問題,由紀檢、監察機關立案處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二是程序規范。在審計程序上,縣委要求組織、審計部門步步到位,不走捷徑,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即在組織部門下達審計計劃通知書后,由審計機關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并派出審計組進點審計;審計結束后,寫出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對象意見,在此基礎上,依法作出審計結論或處理;最后在按要求把審計結果發送被審計單位、對象的同時,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分別報送同級黨委、政府、紀委、組織部門,克服了審計過程中的隨意性。

三是紀律規范。為規范審計行為,要求審計人員恪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從審、保守秘密的職業道德規范,縣審計局在國家審計署頒發廉政“七不準”基礎上,充實了內容,制訂了“十不準”的審計工作紀律,并建立了審計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和審計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定期進行回訪,還改變了以往在審計單位就地審計的辦法,全面實行了被審計單位將賬表送到審計局的送達審計制度,排除人情和腐化問題的干擾,確保了審計結果的真實客觀性。

二、精心組織,抓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環節

(一)在審計對象上突出“兩個重點”。一是突出黨政機關,司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一把手”的經濟責任審計,二是突出國有企事業單位中與財務、人事聯系較緊密的班子成員的經濟責任審計。

(二)在審計過程上把住“三個關口”。一是做好任前審計防范關。主要是對擬提拔晉升的對象,由審計機關進行任前審計。六年來,我們先后對397名擬提拔為鄉、局級職務的干部進行了任前審計,對審計發現有問題的對象果斷地行使了否決權。二是抓好屆中審計督查關。按照“兩年一審”的原則,把對領導干部的屆中審計與對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六年來,先后對256個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領導班子成員經濟責任進行了審計,有78人被紀檢監察機關進行了紀律責任追究或被組織部門進行了組織處理。三是搞好任后審計“結帳”關。確保離任的干部不交“馬虎帳”,上任的干部不接“糊涂帳”。六年來,先后對340名鄉局級領導干部進行了離任審計,共查出37人有違法違紀的問題。

(三)在審計內容上注重“四大熱點”。一是財務收支熱點。主要審計預算內外收支、各項專項資金、自籌資金收支等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二是經濟效益熱點。重點審計主要經濟指標完成的真實情況、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三是財經法紀熱點。包括財經紀律、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領導干部個人保管的公物和借用公物的歸還移交情況、集體資產的管理情況等。四是群眾舉報的領導干部的其它重大熱點問題。審計人員注意收集和掌握群眾反映的情況,結合不同單位、不同對象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并及時與紀檢監察機關反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審計方法上堅持“五個結合”。一是自查與審計相結合。在審計前讓被審單位先行自查并填報自查表,審計人員在重點審查了相關帳務后再逐一進行核對。二是帳內審計與帳外調查相結合。在審計時,邀請被審計單位的一些作風正派、責任感強、了解內情的有關人員參與有關審計項目的審計活動,主要核實帳面反映不實和帳上無法發現的問題。在對會計、統計資料進行全面審查的同時,注重到相關的對方單位進行核對,必要時還應找經手人或當事人進行座談了解。三是審計與考核相結合。在審查單位經濟效益指標的同時,注重考核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策略的效能情況,為公正地評價其他業績和界定其經濟責任提供依據。四是審計機關審計與執法執紀部門聯合辦案相結合。對審計發現的大案要案線索,采取與紀檢監察、公安、檢察機關等部門聯合辦案的方式進行。如在對某廠廠長離任審計中,審計部門先發現原任廠長有貪污挪用公款的線索,就及時向縣紀委、公安局通報了情況,縣紀委對原廠長陳某進行了立案調查,最后查清了他貪污挪用公款2萬多元的事實,當事人受到了開除黨藉的處分,并被公安機關依法收審。五是審計與整改相結合。對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作出審計建議或監察建議,積極幫助被審單位予以整改。

三、轉化成果,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績效作用

針對過去經濟責任審計與干部監督管理“兩張皮”的現象,我們近幾年加大了審計成果轉化運用力度,審計機關按正常審計項目建立審計檔案,紀委將審計結果歸入干部個人廉政檔案,組織部門將審計結果歸入干部實績檔案,使之成為對鄉局級領導干部進行強監督、嚴管理、硬約束的重要手段。

一是轉化廉政鑒定成果,促使鄉局級領導干部強化自律意識。六年來,縣委根據審計部門作出的廉政鑒定,加大了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先后將3名涉嫌經濟犯罪的企業廠長(經理)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對35名存在不同程度違紀違規問題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其中“一把手”8人,起到了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增強了鄉局級領導干部廉潔的自律意識。

二是轉化財務審計成果,促使鄉局級領導干部強化節儉意識。我們針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有關單位費用支出過大的問題,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試行)》、《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規定》、《關于招待費實行限額和財務單獨列支制度》、《關于嚴禁以考察、培訓、學習為名變相公款旅游的若干規定》等20多個規范性文件,同時組織開展了銀行帳戶清理整頓、教育集資整頓等工作,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堅持“兩個務必”,牢記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做勤儉節約的模范。據統計,全縣鄉、局級單位2003年度招待費總額比2002年度下降了25萬多元.

三是轉化政績審查成果,促使鄉局級領導干部強化務實意識。我縣將領導干部的政績審查與干部考察有機結合,把審計中反映出來的統計數據、經濟效益、個人廉潔情況等寫進審計審計結果報告中,作為干部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有效地弘揚了求真務實精神,興起了求真務實作風的新高潮。六年來,先后有25個單位的負責人因虛假政績被取消年度評先資格,13人(次)企業負責人因虛報企業產值、利潤被撤職或免職,44名務實精神強、政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被提拔任用,其中有8人被提拔到縣級領導崗位,在干部隊伍中營造了“以實干出實績,憑實績論獎懲”的良好氛圍,有效克服了“官出假數字,假數字出官”的不正?,F象,樹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