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班子執政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13 03:32:00
導語:領導班子執政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最近,我們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和對近幾年來干部考察情況的綜合分析,對全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狀況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抓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主要做法
建區以來,我們堅持把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推進"富民強區,快速崛起"進程的關鍵著子來抓,按照"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樹一流形象"的總體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著力優化各級領導班子的結構,提高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
1、大力開展教育培訓活動,不斷夯實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理論基礎。近幾年來,我們在抓好"三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訓制度和區、鎮、村三級培訓網絡,深入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先后舉辦鎮(局)干部、中青年干部、黨外干部、村定職干部以及普通黨員等不同層次的培訓班1560多期,培訓6萬多人次,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了鄧小平理論、法律法規、現代管理、市場經濟和WTO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努力克服客觀條件的限制,扎實抓好在職干部的學歷培訓,與省委黨校聯合舉辦大專函授班4期,培訓195人。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各級領導的政治理論素養和科技文化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改善各級領導班子的知識、年齡和氣質結構。圍繞落實"三公"、"四權",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不斷加大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創新力度,先后探索建立了30多項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新機制,努力使干部選拔任用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作保證。比如在"上"的方面,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觀念,建立了先預告后票決、任職試用期、崗位準入、競爭上崗等制度,為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下"的方面,打破"官本位"意識,建立了職務任期、辭職辭退暫行辦法、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和最高任職年限規定等制度,有效解決了"出口"不暢的問題,近年來就有2名正局職領導干部因在民主測評中不稱職票超過三分之一而被降職使用;在監督方面,建立了誡勉談話、定期約談、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增強了領導干部的自律意識。
3、加強制度和載體建設,扎實推進領導干部作風的根本轉變。98年,全面啟動了以轉變干部作風為目的的"魚水工程"系列活動,區、鎮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分別與980個貧困戶、30個經濟薄弱村、56名孤兒結成幫扶對子,通過行政推動和示范帶動,保證了既定目標的如期完成。2001年,我們又在鞏固前幾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重新落實17家機關部門幫扶17個經濟薄弱村。同時,針對不同層面的干部特點,探索建立了"兩簿一點"制度,即鎮(局)級干部記載"民情簿"、村(站所)干部記載"實事簿"和領導干部聯系點,并定期組織交流、座談和情況通報活動,有力促進了各級領導干部主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聚民心。
4、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努力塑造黨在人民群眾中的新形象。為充分體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我們不斷豐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內涵,在認真組織開展警示教育、電化教育和典型教育等活動的同時,堅持以"雙帶一促"主題活動為抓手,通過建立十大學用科技示范基地、培植十個典型示范戶、優選十個易掌握的致富項目、組建十個技術協會(研究會)、壯大十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五個十"工程,提高了黨員干部帶頭富、帶領富的能力。目前,全區2144名有勞動致富能力的黨員干部中有1614人參加了"雙帶一促"主題活動,共創辦經濟實體135個、技術協會(研究會)10個,創建示范基地121個,幫帶4466多個農戶共同致富奔小康,進一步樹立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存在問題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全區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富民強區的步伐不斷加快,黨在群眾中的威信不斷改善,但對照"十六大"提出的"五種能力"的要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1、政治理論功底上的差距。少數領導干部囿于理論學習空洞枯燥的模糊認識,平時往往滿足于讀讀文件,看看報紙,不注重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學習、鉆研,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審視工作,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出現"兩張皮",沒有能夠真正實現理論學習由"淺表型"向"理性型"的轉變。
2、駕馭市場經濟能力上的差距。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不少領導干部確實存在著"本領危機"和"知識恐慌",尤其一些經濟部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如何把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把政府職能和市場、企業的需求相結合,學會按市場經濟規則和國際慣例來發展經濟、處理問題,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3、解決實際問題水平上的差距。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由利益引發的各類矛盾呈現出多發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有的同志對矛盾的發展規律缺乏預見性,難以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有的由于缺乏相應的實際工作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矛盾或一些突發性事件,顯得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更有少數領導同志不愿觸及矛盾,遇到矛盾轉圈子,繞道走,從而導致矛盾的激化、升級,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內部團結。
4、依法行政意識上的差距。個別單位的黨政班子,不能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依法行政的關系,主要負責人過多強調以我為中心,不顧大局,不僅影響了班子內部團結,而且貽誤了一方事業;有的部門特別是少數執紀執法部門,對一些違法違紀現象往往一罰了之,在如何落實防范措施,引導群眾自覺遵紀守法上研究不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干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注重憑借于個人的老經驗、老辦法,對辦事程序的合法性、群眾的承受能力等因素考慮不多,導致工作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良后果,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5、開拓創新力度上的差距。有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習慣于聽眾命令,上面怎么部署就怎么干,不注重把上級的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及時覺察和研究前進中的新問題新矛盾,不斷完善和改進自己的工作,致使在一方工作多年,山河未變,面貌依舊,群眾評價平平,威信低下。
主要原因
1、輕學、怕學的思想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有的同志的學習主動性不夠,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寧愿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交友娛樂之中,不愿靜下心來鉆研一些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存在臨用即學、淺嘗輒止的不良傾向;有的單位把學習制度當成一種裝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學習活動斷斷續續,學習內容零打碎敲,草草了事,走過場。
2、干部教育培訓方式相對單一、老化。主要表現在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沒有能真正形成。培訓的內容上,缺乏全面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尤其在法律知識、市場經濟理論、WTO規則等方面的培訓上力度不大;培訓方法上,尚未完全突破"集中學習加外出參觀"這一傳統模式,院地聯辦、境外培訓、對口教練的渠道還不夠暢通;培訓效果上,還存在只重視班次而忽視質量的現象,缺乏相應的檢測、保障機制。此外,還有少數單位不重視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投入,導致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3、黨內監督機制的作用沒有能得到充分發揮。有的領導干部主觀上怕監督,即使單位制訂了比較完善的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習慣于過去"家長式"、"命令式"的作風,凡事講究"一把手"說了算,不僅影響了班子的團結協調,而且在很大程序上削弱了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客觀上少數執紀執法部門存在執紀不嚴、監督不力的現象,對少數領導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立足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頂真碰硬,致使有些制度和紀律形同虛設。此外,對照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要求,我們的一些監督制約措施還需要一個探索創新、不斷完善的過程。
4、干部人事改革的有關制度難以落到實處。一個班子能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關鍵取決于"一把手"。有些班子的主要負責同志,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領導水平,都與時展的要求存在明顯的不適應,但往往由于各種因素,長期占據位置不動,"下"的出口不夠暢通。同時在優秀年輕干部的選拔使用上,還沒有真正做到放手、放膽,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陳見、偏見和短見。少數單位在用人導向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做到任人唯賢,唯才是舉,致使少數會辦事、能辦事、干成事的優秀同志,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和舞臺。這些問題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著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提高。
對策措施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著力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花氣力,我們認為當前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教育培訓是基礎。一是要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列入各級黨委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一把手工程”,健全培訓網絡和各項制度,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大教育、大培訓的強烈氛圍。二是要不斷改進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在培訓內容上,既要突出理論教育這個重點,又要針對不同干部的崗位特點,強化法律法規、市場經濟和崗位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要在發揮自身優勢辦好主體班次的基礎上,積極開辟院地聯合、境外培訓新途徑,變短期培訓為脫產學習。三是要注重加強教育培訓工作的督查、指導。經常研究解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建立嚴格的述學、督學、考學制度,并認真抓好落實,對少數工作不力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及時予以談話提醒,落實限期改正措施,確保教育培訓工作有成效,出成果。
2、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改進作風是根本。堅持把思想作風建設擺在首位,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動,為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供思想動力。一是要加強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的再教育,著力糾正少數領導干部驕傲自滿、脫離群眾的不良現象,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觀念,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二是要不斷賦予領導干部聯系點新的工作內涵。要將聯系點的"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細化、具體化,并與聯系人簽訂責任狀,促使每個聯系人經常深入聯系點開展工作,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努力把聯系點建設成為示范點,并逐步建立聯系點考評制度。三是要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任用。深入開展"魚水工程"以及"雙帶一促"主題系列活動,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擴大活動效果,大力表彰獎勵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爭先創優、勤政務實的熱情。
3、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強化制度是保證。制度建設帶有長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不在多,關鍵要管用。當前,要繼續加強以民主集中制為重點的各項制度建設。一是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內議事規則和民主決策機制。學習借?quot;三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深入查找、解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克服少數人獨斷專行、各行其是的不良傾向,增強黨的團結和活力。二是要不斷創新監督約束機制。探索建立領導干部述績、述廉等制度,定期組織社會各界群眾評價領導干部的德、能、勤、績、廉,切實增強領導干部的責任感和危機感。三是要繼續堅持誡勉談話、任期責任審計、重大事項報告、政務公開等有效制度,努力促使各級領導干部"陽光執政"。
4、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隊伍建設是關鍵。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必須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一是要切實加大已建立的各類干部人事制度的落實力度。要特別注重抓好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領導干部最高任職年限等制度的落實,堅決克服思想障礙和人情觀點,敢于頂真碰硬,確保干部隊伍"出口"暢通。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照《干部任用條例》的規定要求,積極將競爭機制引入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全過程,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三是要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要牢固樹立"使用是最好的培養"的新觀念,不拘一格選人才,對一些特別優秀的年輕干部,既要有意安排他們到急難險重崗位和經濟一線去磨練,又要適時委以重任,讓他們在其位,謀其政,展其才,增其智,努力開創百舸爭流、人才輩出的新局面。
- 上一篇:中層干部全員競爭上崗制度
- 下一篇:領導干部進行年度考評通知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