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法制思想思考
時間:2022-10-15 03:18:00
導語:依法治國法制思想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鄧小平“依法治國”法制思想的歷史背景
法制(legalsystem),即法律制度的簡稱,一般而言是指對具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和經其受權的國家機關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鄧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指他對法制所持的態度、基本觀點或總的看法?!罢J識的邏輯進程與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是相一致的?!币蚨∑酵緦Ψㄖ频恼J識與法制在中國的發展是相一致的。雖然在《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中,我們很難找到“依法治國”、“法治”等明確表述,但我們通過對起其著作內在精神的領悟,卻能夠發現“依法治國”、“法治”恰恰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1、形成及階段的劃分
鄧小平的法制思想的形成,根本上是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反映、總結和升華。一般認為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年**屆**全會—**年**大,其主要觀點基本形成。提出了法制對于民主、秩序的作用、“十六字”方針、加強立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打擊經濟犯罪等觀點。第二階段:**年**大—**年**大,其法制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一國兩制、香港基本法律不變、通過法律來解決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一手抓建設和一手抓法制等觀點。第三階段:**大—**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十四大,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提出了“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還是靠得住些”等觀點。
2、形成原因
(1)鄧小平的法制思想是在對民主政治思想科學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奴隸制國家還是封建制國家,都深深地打上了專制的烙印。如:周天子說,法自君王出。封建社會更是如此。在西方,法國路易十四公然宣稱“朕即國家”,德國希特勒大搞元首至上。雖然資產階級革命使民主政治逐漸擺脫了神權與王權的控制與影響,但資本主義法制仍然有著深刻的階級性,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工具。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后,怎樣更好地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樣建設和管理好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問題歷史性的擺在了所有共產黨人的面前。對于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早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民主革命時期就開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年7月,在與民主人士談話時曾將“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人人起來監督”作為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的根本辦法。這實際上就是對民主法制問題所作的最初設想與思考。而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則是對這種設想和思考的完善與發展。
(2)親身經歷的特殊體驗是其法制思想形成的最直接原因。**年到**年的,使新中國本來就不健全和成熟的民主和法制蒙受了空前的災難和致命的打擊。使大批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以及無辜的人民群眾在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審理的情況下就被定罪量刑,遭受了非公正的待遇,有的甚至含冤致死,教訓極為深刻。如劉少奇和。小平同志自身三起三落的不凡經歷,正是由于民主和法制的缺位造成的。以權代法、以言代法和對領導人的崇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小平同志說:“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律,同志早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他雖然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由于沒有在實際上解決領導制度問題以及其它一些原因,仍然導致了的十年浩劫。這個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薄?〕p333“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薄?〕p379沒有法制保障的社會,每個人都惶惶不可終日。社會秩序蕩然無存、民主和法制倒退、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人心渙散、學術研究停滯不前。
(二)、主要觀點
1、現代社會離不開法制。
(1)法制對于民主、經濟、文化和社會秩序是至關重要的。
現代社會的形態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卻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如都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市場經濟、建立理性文化和追求有序的社會環境等,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法制。因此,小平同志在這方面有著許多論述。
A、實行、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離不開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其實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除了前者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外,還在于它真正實現了民主,而非僅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憲法或基本法律里面。社會主義民主是通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來實現的。要使民主得到落實,具有連貫性和穩定性,必須用法制的形式把這些制度確定下來?!盀榱吮U先嗣衩裰鳎仨毤訌姺ㄖ?。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3〕p146因為法律是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是黨的意志與社會發展規律的統一,是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的統一,并通過利益分配來體現社會正義。加之它的制定與出臺必須嚴格遵守各項程序,因而具有最高權威和相對穩定的特性。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法制來引導、規范和保障,法制是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保護神。道德是社會利益一元化的產物,而法制則是社會利益多元化的產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得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發展,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利益主題多元化則要求對各利益主體加以有效和明確的保護,法制的本質和特征決定它能夠勝任這一職責??v觀整個人類世界,越是法制完善的地方,其市場經濟越發達。市場經濟從另一方面來說,又是一種平等經濟,它要求各市場主體不論是國家還是普通公民都必須以平等身份參與其中。而法制則恰好可以使各主體地位平等,排除強權的干擾,使價值規律得以發揮基礎性作用,從而使市場經濟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隨著我國入世的成功,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由于世貿組織是一個法制性極強的組織,這就要求我國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更好的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
C、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社會主義法制,法制是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不光要建設物質文明,同樣也要建設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屬于社會主義的本質之一。精神文明理所當然屬于文化的范疇之列?!俄n非子.五蠹》: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但這并不意味著物質文明必然會帶來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碑斎唬裎拿鳑Q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搞市場經濟,搞改革開放,必然會使一部分人的義利觀、奉獻精神乃至道德觀念發生重大變化,必然會使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丑惡現象得以混雜進來。這就要求我們對諸多現象進行規范,必要時予以制裁或懲罰。小平同志也說過“開放以后,一些腐朽的東西也跟著進來了,中國的一些地方也出現了丑惡現象,如吸毒、、經濟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堅決取締和打擊,決不能任其發展。”〔4〕p379
D、法制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三大手段之一?!爸刃蚴侵干鐣a方式擺脫了偶然性和任意性而表現出來的形式,生產方式的歷史個性決定著社會生活的基本面貌,也決定著秩序的社會性質。秩序的最終力量來源于生產關系的合理性。”〔5〕p292“秩序表現為關系的穩定性,行為的規范性,進程的連續性以及心理和財產的安全性?!薄?〕p293無序的社會則動蕩不安,甚至連人民的生命,財產等最基本的人權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因此,人們都紛紛追求社會的秩序性?!爸醒?、國務院和各地領導機構已經采取了并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堅決發揚民主的同時,大力穩定社會秩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確保安定團結?!薄?〕p162法律的特征和本質決定了它對于維護秩序的重要性,因而法律才與宗教,道德一道并稱為社會關系的三大調節器。
(2)治黨必須依靠法制
“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8〕p146依靠法制來處理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是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水平的轉換,鞏固和提高。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自己爭來的,而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群眾的選擇。作為執政黨,理所當然要實行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領導,而領導方式和執政水平則直接影響到黨的執政地位。怎樣改善黨的領導方式,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成了共產黨人一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以為首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以鄧小平為首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把法制建設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根本的方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制的穩定性、連貫性、明確性、科學性有利黨的政策、方針、綱領及路線得以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法制的程序性有利于黨的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法制是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國家權力的最終行使者是人民大眾,執政黨通過把其大政方針上升為國家意志,轉變為法律,有利于黨的意志與人民意志的統一。法制能夠對執政黨起到必要的制約作用。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其權力是巨大的。權力越大,越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而眾所周知,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把執政黨的各項權力納入?椒ㄖ頻姆段?,有利釉傰少其譁慆的随覐T?,有利诱~淙Φ惱沸惺?,使譁慆党处又R嗣竦募嘍街攏欣謚湊臣憂孔暈壹嘍健J蠱瀋俜復砦?,这从另噎h矯胬唇哺嵌災湊車墓匭暮桶ぃ齜嵌災湊車南魅鹺團懦狻?o:p>
2、法的創制和實施必須遵循“十六字”方針和四項基本原則。
(1)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和《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等著作中多次提到了我國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從立法、守法、執法和司法等方面對如何進行法制建設做出了高度的概括并指明了方向。
A、立法要作到有法可依。所謂立法是立法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通過立法活動構造健全的法律體系,從而使有法可依變為現實。有法可依作為“十六字”方針的第一個環節,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因此,應該大力加強立法工作。首先是有與無的問題?!艾F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就跟著改變。所以應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它各種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廠法、法、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外國人投資法?!薄?〕p146其次是量與質的問題?!艾F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夠,因此法律條文開始可以粗一點,逐步完善。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薄?0〕p147這兩個問題充分體現了小平同志在立法方面辯證地看待各種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品質。
B、守法要作到有法必依。法的遵守,通常簡稱為“守法”,是指國家機關、政黨、社團、法人和公民個人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去從事各種事務和行為的活動。守法是法的實施中最重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法的實施最普遍的基本方式。因為法律雖然是以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施的,但法律并不具有直接的強制性,只有當法律沒有被遵守和執行時,國家強制力才起作用。不能設想每項法律的實施都需要國家強制力的直接參與。所以,公民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按照法律辦事,才是最可靠的。在所有的守法主體中,執政黨守法是最重要的。如果執政黨帶頭守法,自覺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則能對其他主體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樹立法制的權威。反之,則否?!皩τ诟刹亢凸伯a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還是要靠得住些?!薄?1〕p379“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薄?2〕p380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要嚴格依法辦事,同樣,在對專政對象的處理上也應守法?!耙凑辗桑瑢@些反革命分子、壞分子進行嚴肅的處理?!薄?3〕p175
C、執法要作到執法必嚴。執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執法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執法;狹義的執法僅指行政機關貫徹落實各項法律制度的活動。法學中所講的執法一般都是從狹義的意義上來講的。“法的生命在于運行。”一般而言,法律的強制力都是通過執法活動而體現出來的,只有通過嚴格的執法活動,才能使法制的尊嚴得到體現。如果執法不嚴,就會使法律的強制性得不到體現,從而極大地損害法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尊嚴,導致人們守法意識的淡薄。更為嚴重的是這會動搖有法必依的普遍原則,并且會使違法必究成為空話。法律能夠被嚴格的執行,這要求所執行的法律必須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也就是說,法律必須符合社會道德、符合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法律條文不光要有行為模式和前提假設,更要有對法律后果的明確規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沒有道德的支撐法律就會癱瘓;沒有法律作為后盾道德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與此同時,必須加強對執法活動本身的立法工作即行政立法,以此來規范執法活動。因為行政執法往往不受程序的約束,行政權力也極易膨脹,很容易侵犯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事實上,社會上發生的許多侵權案件都與國家行政權力的濫用有關。如強制拆遷等。近年來國家把“問責制”廣泛的引入到了行政領域,作為行政改革的一項新的措施。這對于增強執法主體的責任意識、規范執法行為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司法要作到違法必究。所謂司法是指司法機關運用法律處理相關案件的活動,是對違法行為的一種糾正。違法必究是指“不管誰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機關偵查,司法機關依法辦理,任何人都不許干擾法律的實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遙法外?!薄?4〕p332要真正作到違法必究,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司法要獨立。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在法律的權限內獨立的行使職權,不受其它國家機關的干預。一般而言,司法獨立的最大障礙是國家行政權力的干預。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守法與嚴格執法的重要性。司法獨立的關鍵在于法官獨立。法官只服從于法律,只對法律負責。在我國,各個層次的法院之間是一種審級關系和互相監督的關系,而非上下級的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符合司法獨立的原則。但法院內部設院長的做法卻不利于法官獨立,因為院長是一種行政職務,行政的特色是首長負責制,它追求的是效率,院長擁有一票否決權。這顯然有背于法官獨立的司法原則,在實踐中容易使普通法官屈從于院長。因此,應對這種設置進行改革。院長首先是法官,然后才是院長。其次,大力提高司法人員(一般不包括書記員、司法系統內部的后勤人員和法警等)的素質。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提高司法人員的從業門檻,所有從業人員都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從而使一批業務素質過硬、道德品質優良的人員進入到司法系統。
(2)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我國法制建設的總的政治要求: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馬列主義、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馬列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引導我們奪取勝利的可靠保障;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實現民主是法治的終極目標之一;中國共產黨是我們的領導核心,我們今天所取得的各項成就都離不開她的領導;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因此,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現代化建設不偏離航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法制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因此,我們既要用法制把四項基本原則確定下來,更要在法制中體現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在精神。事實證明:在中國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是行不通的、是極其危險的,它會使我們所有的努力白費,使我們所取得的成果付諸東流。小平同志在這一點上態度最堅決、旗幟最鮮明,他說:“究竟什是我們黨的政策的連續性呢?這里當然包括獨立自主、民主法制、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等內外政策,這些政策我們是不會變的。而所有這些政策的基礎,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對此我們更不會改變的,不會動搖的。不然的話,我們的社會就將是一個亂的社會,談不上安定團結,什建設改革、振興中華,都將成為空話。”〔15〕p146
3、樹立法律意識是中國法制建設的重中之重。
“徒法不足以行?!卑凑辗赊k事當然需要有制定完備的法律,但更重要的是公民要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關于物質與意識、存在與思維的辨證關系告訴我們:正確的意識能夠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事物的發展和進步。人的任何活動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意識指引之下進行的,因此樹立正確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正如小平同志所言“我們國家缺少執法和守法的傳統,從黨的**屆**全會以后就開始抓法制,沒有法制不行?!薄?6〕p163“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薄?7〕p332在我國,宗法觀念、特權思想和等級觀念仍一定程度地存在著,公民權利義務觀念相當薄弱,出了問題往往是找關系、找權力,而不是找法律,更談不上對法律的信仰。不僅如此,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使得意識一旦形成以后,可以脫離其產生的物質基礎和當時的社會環境而存在一段時間。
小平同志集中講到了應樹立以下二種法律意識:(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據考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來源于古希臘時期雅典執政官梭倫所確立的“私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平等主要包括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守法上的平等是指任何國家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政黨組織及公民個人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權限來管理國家、社會事務以及處理不同守法主體之間的關系?!肮裨诜珊椭贫让媲叭巳似降?,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規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誰也不能占便宜,誰也不能犯法?!薄?8〕p332司法上的平等是指不論誰違反了法律,都應受到法律的制裁,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有超越法律之外、之上的權利,決不容許任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他特別強調“越是高級干部子弟,越是高級干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19〕p152“不管牽涉到誰,都要按照黨紀、國法查處。”〔20〕p147(2)權力制約的思想。我國的權力制約思想不同于西方三權分立的思想?!拔覀儗嵭械氖侨珖嗣翊泶髸辉褐疲@最符合中國實際?!薄?1〕p220“關于不允許權力過分集中的原則,也將在憲法上表現出來。”〔22〕p339“權力不宜過分集中。權力過分集中,妨礙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實行,妨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妨礙集體智慧的發揮,容易造成個人專斷,破壞集體領導,也是在新的條件下產生官僚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23〕p321在我國,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機關各司其職,但不是三權分立,互相平行的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相互獨立,但都對全國人大負責,受其監督。這樣的設置有利于保證國家權力的統一,最大限度的實現人民的意愿。
當前,我國人民的法律意識還相當薄弱。不懂法、不守法、違法亂紀的事情層出不窮,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干部帶頭違法違紀,極大地破壞了法制的權威,敗壞了社會風氣,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嚴重干擾了法制的實施。法律意識的確立,需要花大力氣,需要長期營造一種崇尚法律的社會氛圍?!胺ㄖ平逃獜耐尥揲_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24〕p163在社會上大力推進普法教育和宣傳,從小就開始抓,使公民從小就養成知法、守法的意識,從而增強全民族的法律意識。在鄧小平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已完成普法知識教育的兩個五年計劃,顯著增強了公民的法制觀念。
4、鄧小平依法治國的法制思想是不同法系之間的移植和共處
“法系是依據法律的歷史淵源和傳統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形式和運行方式,而對現存和歷史存在過的各種法律制度所做的分類?!薄?5〕p99因此,具有相同歷史淵源、傳統以及相同存在方式和運行方式的法律制度才屬于同一法系。在人類社會早期,相鄰近的國家往往屬于同一法系。但是,伴隨著航海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加速了資本主義殖民擴張的進程,法系不再以地域為限。根據目前法學界的一種觀點,把世界分為五大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中華法系、伊斯蘭法系和印度法系。英美法系是對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英、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屬于英美法系;大陸法系是對在《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法、德、荷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及拉丁美洲等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于大陸法系;中華法系是對以《唐律疏義》為藍本而發展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主要包括中國及其周邊國家;伊斯蘭法系是對受《古蘭經》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主要包括伊斯蘭世界;印度法系是對在《摩奴法典》影響下而發展起來的法律制度的總稱,主要指印度等國家。前兩種法系仍是活法系,后三種法系已成為死法系。
“法律移植是指:“在鑒別、認同、調適、整和的基礎上,引進、吸收、采納、攝取、同化外國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術、規范、原則、制度和法制觀念等)使之成為本國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本國所有?!薄?6〕p210
(1)不同法系之間的移植。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或地區都不可能離開其它國家和地區而封閉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出現,促進了世界文明的融合。法律制度的出現是政治文明的一個表現,因而法律制度的融合成了勢不可擋的趨勢,況且西方有著悠久的法治傳統、濃郁的法律意識和完備的法律制度?!安贿^我并不認為政治方面已經沒有問題需要研究,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我們絕大多數思想理論工作者都應該鉆研一門到幾門專業,凡是能學習外國語的都要學外國語,要學到能毫無困難地閱讀外國的重要社會科學著作?!薄?7〕p180因此,我們應該吸收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為我所用。
(2)不同法系的共處。這個問題在我國是一個很突出并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無能,導致國土淪喪骨肉分離,香港、澳門、臺灣分別被英國殖民者、葡萄牙殖民者和日本侵越者以租借的方式強行占領,為了推行其殖民政策,便在港、澳、臺推行各自的法律制度。這樣一來,香港便屬于英美法系,澳門和臺灣便屬于大陸法系。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逐漸強大繁榮起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尊重歷史和各國人民情感的基礎上,以一種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特有的非凡氣魄和膽識,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戰略方針,使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并為其它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范例。但與此同時,不同法系的相處問題也擺在了我國政府和人民面前。**年4月4號,第七界全國人大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使這個問題得意解決?!痘痉ā穼嶋H上是特別行政區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法律,其它法律都不得超越《基本法》的規定和它所體現的法律精神?!斑^去我曾經講過基本法不宜太細。香港的制度也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薄?8〕p220“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提法不實際。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會出現嗎?那個時候,北京過問不過問?難道香港就不會出現損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夠設想香港就沒有干擾,沒有破壞力量嗎?”〔29〕p221“所以,保持中央的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30〕p221“所以請諸位考慮,基本法要照顧到這些方面?!薄?1〕p221
二、鄧小平“依法治國”法制思想的發展
(一)、鄧小平“依法治國”法制思想的發展歷程。
依法治國方略是我們黨在實踐中長期探索的結果。在黨的**屆**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以及在**年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中先后兩次強調:“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笨梢哉f,鄧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為確立依法治國方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世紀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其中,他對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發展就是光輝的范例。在1996年2月8日中南海的法制講座上,同志提出要依法治國,強調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隨后,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把依法治國載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人大把這一方略確立為憲法原則,正是對長期以來探索依法治國之路的理論和實踐的高度概括。
(二)、依法治國的內涵。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同志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所謂依法治國,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也作了明確的回答: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我們黨第一次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在黨的重要文件中闡明黨的新的執政理念,并上升到方略的高度,標志著中國高層領導核心對我國治國方略在認識上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1999年,在對現行憲法所作的第三次修改中,依法治國被寫進了憲法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
人民群眾是而且必須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核心,因為她是中國的執政黨,必須實行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領導,她作為執政黨而存在的原因前文已作過表述;憲法和法律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依據,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否則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徹底的法治,而是人治;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社會事務是依法治國的客體,也就是說國家的一切事務都必須依靠法律來解決;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所要實現的目標,這說明法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長期性,是我們追求的一種社會狀態和模式。
法治(Ruleoflaw),即法的統治,與人治相對。它既可以表示為一種治國方略,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社會模式。作為治國方略,一般而言是指在眾多社會治理方略中主要依靠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與法治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因為它們都可以作為一種治國方略而存在。要實行法治,所必須具備的國家構造和社會條件是:政治生活必須民主、權力必須有適當而有效的制衡、法律必須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服從、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和穩固以及理性的文化。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不能稱為法治。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包涵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所遵循的法律必須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服從。實行依法治國,實際上是對人治傳統的徹底擯棄,是從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轉變。
今后,真正實現這個根本轉變,建立名副其實的法治國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這種“共識”中也還有不同認識的差距。但無論如何,由人治轉向法治,同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都是基本國策上的根本轉變,具有非常深遠、重大的意義。
三、結語
(一)、鄧小平的法制思想是依法治國的理論依據。
1、依法治國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這是對小平同志法制思想中守法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領會。其守法思想指明了一切守法主體嚴格按照法律辦事是法律得以實施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保障,辦任何事情都不能離開、脫離人民群眾的參與、支持和協作,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杰出人物對于歷史的推動作用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得到體現和發揮出來。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則體現了這一思想。這要求必須作好人民群眾的教育工作和普法宣傳工作,在全社會樹立起強烈的法律意識。
2、依法治國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前提和依據,這是對小平同志法制思想中立法思想的靈活運用。其立法思想中關于有與無、量與質的睿智思想表明:健全的法制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先決條件;高質量的法制體系是依法治國方略能夠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這要求我們必須有一支高效、精干的立法隊伍。
3、依法治國要以黨為領導核心,這是對小平同志法制思想中我國法制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總的政治要求的準確把握。堅持馬列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其中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抓住了這一點也就等于抓住了其全部精髓。
4、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第一點中關于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理性文化對于法制建設的作用的論述和第三點中權力制約的思想對于法制建設的重要性的論證,指出了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所必需的國家構造和社會條件,是對建設法治國家的初步設想。
(二)、鄧小平的法制思想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
1999年在對現行憲法所做的第三次修改中,依法治國被莊嚴的寫進了憲法,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是中國在通向法治之路上邁出的最為堅實的一步。同志每次都親自參加黨中央舉辦的法制講座;2002年,同志在紀念現行憲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之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這些都昭示了執政黨對法制建設的高度重視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強決心和信念。在小平同志“十六字”方針的指引下,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得以迅速制定并完善,形成了較為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改變了無法可依的局面;通過對司法系統的改革,使司法人員的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通過開展普法教育和對大案、要案及名人、高干、高干子弟違法案件的處理,使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得到加強,使平等觀念、法律之上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混亂局面。
(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對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創新和發展。
1、法治較之法制更加科學、準確的表達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施政方略。因為法治與法制有以下區別:
(1)詞義不同。這在前面的論述中已經作過明確的表述,此處不再贅述。
(2)出現的先后次序不同。真正的法制自奴隸制社會便已形成,它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但法治直到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出現,前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也不可能形成法治的局面。
(3)所處的狀態不同。法制一旦制定出來,其存在形式相對要穩定得多,是一種靜態;法治則是一種動態,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使法制得以落實的過程。
(4)覆蓋的范圍不同。不論是善法或是惡法,都可以成為法制;而法治則要求所制定的法必須是善法,惡法非法。
(5)內涵不同。法制相對于道德和宗教而言,而法治則相對于人治而言;法治以民主精神、法律至上的原則為核心,而法制則不然。
2、在平等思想和權力制約思想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法律至上和憲法至上的思想。法律至上,是指任何人、組織、團體和政黨等都必須服從法律,不能超越法律。憲法至上,是指憲法在國家和一切社會生活中享有最高權威,任何法律都不能脫離、超越甚至背離憲法的精神。我們實行法治,就要求我們所制定出來的法律應該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服從,應該具有無上的權威。法治的精髓在與法律至上。法治的精髓在于憲法至上,因為任何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出來的,都不能超越憲法及其所體現出來的法律精神,必須樹立憲法至上的觀念。
(四)、是對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執政黨的治國方式所做的明確而深刻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繼承,產生了科學社會主義,但限于當時的環境和條件,沒能指明共產黨執政后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現實,他雖然指出:“我們的政權愈趨向穩固,民事流轉愈發展,就愈需要提出加強革命法制這個堅定不移的口號?!薄?2〕p353但他沒能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方略;雖也提到了法制但卻沒能在實踐中加以推行;小平同志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國內建設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提出了用法制來治理國家的思想并對其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證。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治國方式的突破和完善,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對思想最深刻、最完整的繼承、發展及運用,是新時期治國施政的基本方略。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的依法治國方略,從根本上回答了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在奪取政權后如何依法執政、有效治理的問題,回答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如何處理和解決社會矛盾、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問題,回答了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問題。依法治國方略把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之更加科學和完善。
- 上一篇: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共產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