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6 04:52:00
導語:黨員教育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工群體不斷發展壯大,流動日益頻繁,已成為我國社會結構中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并越來越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為黨建工作關注的重要領域。加強和改進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以農民工黨員隊伍建設帶動農民工隊伍建設的基本前提,是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也是以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但是,從目前情況看,農民工黨員的教育管理仍然是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黨組織管理“缺位”、黨員資源“流失”、黨員作用“缺失”、農民工黨員“斷層”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分析原因,固然與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淡薄、部分基層黨組織認識不到位、黨組織設置方式和運作模式不適應等因素有關,但究其根本,還在于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職責不明確、管理方法不靈活。一方面,大部分流動黨員遠離屬地黨組織,使流出地黨組織“管不著、管不到、管不住”;另一方面,一部分黨員缺少《流動黨員活動證》等有效證明材料,使流入地黨組織“不愿管、沒權管、管不好”,從而把農民工黨員置于“兩不管、兩不找”、“形式管、實不管”的邊緣地段。
加強和改進農民工黨員的教育管理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必須從實際出發,以觀念創新為前提,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模式探索為關鍵,以聯合互動為保證,使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掌握主動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農民工群體黨建工作新局面。
創新觀念,提高認識,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
要深刻認識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轉換視角,堅決摒棄四種錯誤的工作觀念和方式:一是“軟”,即一般號召多,缺乏過硬的措施;二是“難”,即有畏難情緒,工作上敷衍塞責,放任自流;三是“攔”,即有些黨組織對農民工黨員管理辦法不多,擔心管不住、管不好,就設關設卡,限制黨員外出;四是“拒”,即一些地方認為本地本單位黨員管理教育工作已經很難,外來黨員就更難管,因而對外來黨員拒之門外。
要牢固樹立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新觀念,以觀念創新帶動工作創新,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堅決打破地域、條塊、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嚴格按照黨章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精神,建立健全農民工群體黨建工作責任制,切實形成齊抓共管、多方配合、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流出地黨組織要確立“不管外出黨員是失職,管不好外出黨員是不稱職”的觀念,主動了解掌握外出農民工黨員情況,加強與流入地黨組織的聯系,配合流入地黨組織共同做好農民工黨員外出期間的教育管理工作。流入地黨組織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克服與我無關、無所作為、無關緊要、無能為力等消極情緒,堅持以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管理的原則,切實承擔起農民工黨員管理工作的主要責任,加強與流出地黨組織的聯系,把農民工黨員納入本地黨員教育管理的整體工作中。
摸清底數,創建組織,建立黨員教育管理堅實的組織基礎
摸員底數是建立黨組織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加強黨員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一是要把黨組織主動排查和黨員主動登記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兩個方面積極性,逐步形成“黨組織主動找黨員,黨員主動找黨組織”的良好局面;二要是把黨組織集中定期排查和建立黨員登記備案制度結合起來,及時了解掌握本區域內農民工黨員的數量變化、進駐時間、從事職業、聯系方式、黨費繳納、參加組織生活等情況,抓好信息儲備,實現動態掌控。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針對農民工黨員就業和居住的特點,改進黨組織的設置方式。要按照“因地制宜、靈活設置、便于指導、有利管理”的原則,采用“支部建在工場”的新模式(“工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指農民工黨員工作或生活的場所,如工廠、建筑工地、社區等)??茖W合理地在農民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做到應建必建、不留死角。
在組織形式上,根據組建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駐外黨組織,其黨員來源于一個地區,主要由流出地黨組織負責組建,流入地黨組織協助和配合。二是外來務工人員黨組織,其黨員可以來自不同的地區,以流入地黨組織組建和管理為主,這類組織可分為三種情況:“自主單建”,即在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經營比較穩定的單位,單獨建立黨組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專門的外來務工人員生活小區,實行集中居住式管理,并以該社區為基礎建立黨組織;“區域聯建”,即對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經濟社會組織,按地域相鄰、便于管理的原則,建立聯合黨組織;“掛靠組建”,即在一些集貿市場等個體工商戶中建立黨組織或黨小組,掛靠在工商、市場管理等部門或個體私營者協會黨組織。
理順關系,區別情況,探索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
提高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關鍵要理順流入地黨組織、流出地黨組織和農民工黨組織的關系,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實際、運行順暢、行之有效的管理新機制。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兩種管理模式:一是雙重管理,即按照以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管理原則和有利于黨員隊伍建設、有利于黨內資源整合、有利于體現黨的先進性的原則,對成建制駐外黨組織,實行流入地黨組織和流出地黨組織聯建共管、以流入地黨組織領導和管理為主。市、縣(流出地)駐外地辦事機構建立流動黨員管理站,并依托管理站對該農民工黨組織指導、協調和服務。二是所屬管理,即按照屬地化原則,由流入地黨組織管理的模式。對于“自主單建”或“區域聯建”的外來務工人員黨組織,要按照隸屬關系和便于操作的原則,由黨組織所在地的上級黨組織領導和管理;對于“掛靠組建”的黨組織,由其所掛靠的部門或協會黨組織領導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雙向交流合作機制,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的良性互動和交流合作。重點是建立和完善三項制度:一是建立雙向通報制度。流出地黨組織要在黨員外出一定時間內,將相關情況告知流入地黨組織。流入地黨組織要根據流出地黨組織通報的情況及時建立黨員信息庫,并對其工作表現、生活情況、就業情況等定期反饋。二是建立雙向聯系制度。雙方可采取電話交流、召開座談會、發信函等多種形式,每季度至少交流一次,共同研究農民工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培訓、維權服務等方面工作。三是建立雙向考核制度。對農民工中的入黨積極分子,由農民工黨組織負責考察,雙方相互溝通培養考察結果。
注重教育,強化服務,切實提高農民工黨員素質
要把培養、發展優秀農民工入黨作為黨建工作的當務之急,認真調查研究,建立聯系檔案,及早發現苗子并重點培養;要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加強對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吸引農民工中的有志青年向黨組織靠攏。
要把提高農民工黨員素質作為加強和改進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把對農民工黨員經常性的教育培訓列入工作日程,加大黨員培訓經費投入,經常組織農民工黨員學習理論,開展技能培訓,提高思想覺悟和謀生本領。要將農民工黨員的學習作為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重要任務來抓。
要逐步建立健全黨組織關懷黨員的制度和機制,將教育、管理寓于服務之中,通過提供幫困救助、法律援助、就業培訓等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務,切實幫助農民工黨員解決諸如拖欠工資、子女教育等實際困難,讓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特別要注重發揮文化引導人、教育人、提高人、凝聚人的作用,明確農民所在單位或社區必須承擔改善其文化生活的義務,將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的評價列入單位、社區的考核指標中,推進農民工文化生活改善的制度化、長效化。
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創新活動載體,為農民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必要的平臺??梢蚤_展為農民工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根據黨員特長和現實需要,定崗位、定職責、定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在推動單位發展、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梢栽谵r民工群體中開展“雙結對”活動,實行黨員與務工能人結對,把務工能人培養成黨員;務工能人與農民工結對,把農民工培養成務工能人。要將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農民工黨員選拔到本地區、本單位農民工管理的崗位上來,通過農民工黨員引導、團結、凝聚農民工,通過加強農民工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動整個農民工隊伍的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