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陽光選人用人新機制思考

時間:2022-10-20 04:27:00

導語:建立陽光選人用人新機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陽光選人用人新機制思考

“三個創新”奠基礎

所謂“三新”,指的是創新干部推薦方式,創新考察對象確定方式和創新干部監督機制。

**縣在干部推薦方式上實行全委會投票推薦??h委在堅持干部所在單位會議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的規定性民主推薦制度前提下,創新推行了縣委全委會二次推薦干部制度。也就是說,在基層單位民主推薦的基礎上,將民主推薦得票率在50%以上的人選,提交縣委全委擴大會,無記名投票推薦出擬確定考察人選。

在考察對象確定方式方面,**縣由組織部部務會確定變為由縣委常委會確定考察對象??h委在確定近期可提拔的正科級領導干部考察對象的環節中,增加了縣委常委會成員聽取民主推薦情況匯報和縣委常委會確定考察對象的重要環節。

為了確保陽光用人機制的功效,**縣還推行了干審聯席會的干部監督新機制。一是設立干部監督舉報熱線電話,實行全天候值班收集群眾的舉報信息;二是通過擴大黨內民主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的途徑加大對干部選拔任用過程的監督;三是推行了干審聯席會議聯審考察對象的制度。

“三步深化”增透明

**在推行陽光選人用人機制上進行了三步深化。

首先是擴大推薦范圍。選拔任用干部通常的做法主要是根據鄉鎮和部門崗位空缺實際,只在所空缺的鄉鎮和部門進行民主推薦,而在今年的縣鄉人大、政府、縣政協換屆中,縣委對全縣各部門、各單位通盤考慮,安排考察組到全縣28個鄉鎮和55個縣直部門全面進行了民主推薦,實現了民主推薦范圍的全覆蓋。許多干部興奮地說,這種全方位的民主推薦,給每人都提供了平等的機會,變“相馬”為“賽馬”,大家都有干頭,有盼頭。

其次是擴大干部考察時民主測評和個別談話的范圍。從去年的鄉鎮黨委換屆,到今年的縣鄉人大、政府、縣政協換屆,**在不斷擴大民主測評和個別談話的范圍。以白柳鎮人大、政府換屆民主推薦為例,全鎮村級以上干部52人全部參加了民主測評大會,個別談話達52人,干部參會面和談話面均達到100%。今年縣鄉人大、政府和縣政協換屆,全縣參加民主測評的干部達2800人,個別談話2600人。

第三是擴大差額比例。為了實現好中選優,采取三輪差額、三次票決的辦法擴大差額比例。在今年鄉鎮政府換屆中,縣委把民主測評得票率和個別談話得票率雙雙超過50%以上的26名副科級領導作為擬提拔鄉鎮長的初步意向考察人選,通過三輪差額,三次票決,在26人中選拔6人,淘汰20人,差額比例高達77%。

“三個碩果”顯實效

通過“三新+三深”的舉措,**的陽光用人機制結出了三個碩果。

第一個碩果是: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地位,只有干事才有“位子”,只有干事才有“帽子”。李安富,原蜀河鎮黨委副書記,在分管黨建和百強村建設中,腳踏實地工作,樂為群眾辦事,其所抓的曼灣村成為全縣黨建工作示范點,黃場村成為全縣的經濟強村,在群眾中享有較高的威信,今年鄉鎮政府換屆時被提拔為蜀河鎮鎮長。他心情激動地告訴記者:“沒想到這次換屆干部選拔公開透明程度如此之高,作為鄉鎮干部心中非常敞亮,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干事、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信任?!比ツ暌詠恚?*縣先后把那些默默無聞工作、腳踏實地干事的同志由副科提拔到正科崗位上來的共有56名。

第二個碩果是:干部上了能下,下了還能上,少了“太平官”??h委堅持領導干部任期制,探索出了符合**實際的干部任職年限,把干部的實績及貢獻和操行表現與職務升遷、進退留轉捆綁掛鉤,對于不適宜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和經考察考核相形見絀的干部堅決從領導崗位調離,對群眾評價較差的干部,堅決不予重新提名,對于工作有重大失誤的責令其辭職。在去年的鄉鎮黨委換屆和今年的鄉鎮人大、政府領導班子換屆中,全縣共有120名干部從鄉鎮領導崗位上退出,轉任非領導職務,有5名領導干部不再提名,有3名干部被責令辭職。

第三個碩果是:激活廣大干部“創業、創新、創先”的新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鄉鎮把新機制煥發的活力轉化為突破發展的新動力,如段家河鎮新班子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深入村組農戶奮力實施漢江綠色經濟帶工程,迅速啟動桔柑、香櫞、櫻桃三個千畝示范點;為發展農業主導產業,全縣千名技術干部進駐100個強村和1萬戶產業大戶,實施“千人百村萬戶科技服務工程”,目前全縣年發展煙草10萬畝,蠶桑面積發展到10萬畝,林果面積發展到10萬畝,黃姜留存面積10萬畝,年出售商品畜40萬頭;為壯大工業經濟,36名縣級領導掛聯50個規模納稅企業和50個重點項目,73個縣直部門一把手具體包抓,積極實施“雙百”工程,選派百名干部到百個企業掛職鍛煉。2007年全縣預計生產總值達到31億元,農業總產值10億元,工業總產值36億元,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值達到78%,使**成為陜南的工業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