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交流
時間:2022-10-21 01:26:00
導語: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兩個反哺”的方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樹立“兩條腿走路”的觀念,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
●推進“生態四川”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關系,精辟闡述了加快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明確指出了協調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
實現協調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堅持科學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原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貫徹“兩個反哺”的方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實現城鄉協調發展,關鍵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把農業的發展放到全省經濟大格局中去統籌把握,把農村的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去統籌安排,把農民的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去統籌考慮,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把握發展生產這個根本,積極發展優勢突出、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強化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抓住解決“四難”這個重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推進“人飲”工程、“紅層找水”工程,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加快鄉鎮衛生院改擴建。
二是樹立“兩條腿走路”的觀念,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把社會事業發展擺在優先突出的位置,做到三個“兩手抓”:社會事業繁榮和產業培育“兩手抓”,既要注重社會事業的公益屬性,加快社會事業的發展,又要挖掘產業屬性,培育一批科技、文化企業;投入和改革“兩手抓”,既要建立政府投入為主體的穩定增長機制,改善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又要深化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激活社會事業發展的整體活力;重點項目和基層網點建設“兩手抓”,既要抓好一批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建設,又要突出抓好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社會事業項目的建設。
三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在區域發展政策上,既鼓勵成都等地區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發揮好帶動作用;又要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扶持力度,促進其增強發展后勁。在區域發展思路上,要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成都、攀西、川南、川東北和川西北五大經濟區,形成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新格局。在區域發展重點上,對老少邊窮地區傾斜扶持,發展有特色的農牧業、旅游業,加快水電、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抓好生態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推進“生態四川”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搞好生態保護,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川西北沙化、草化的治理,合理利用水、礦產、土地等自然資源,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加強環境治理,突出抓好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重點礦區生態恢復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整治城市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和農村污染源。加強節能降耗,強化工業節能、推進建筑節能、加強交通運輸節能、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抓好農村節能、推動政府機關節能。發展循環經濟,突出抓好重點城市、農業和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循環經濟的試點示范工作,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圍繞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結合發展改革工作實際,發改委要努力發揮四個作用:一是發揮改革的動力作用。把維護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把規劃作為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三是發揮項目的支撐作用。精心實施列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重點項目,增強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四是發揮資金的保障作用,為建設“和諧四川”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