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公開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2 01:23:00
導語:村務公開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務公開是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和進行農村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之舉,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實現村務公開的進一步深化,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作為長期奮戰在村務公開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筆者以萊西實踐為例就此發表一孔之見,以求共鳴。
村務公開,一個簡單而又意義深遠的話題
村務公開,就是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或村民普遍關注的村中事務,告知村民,使村民在了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再去參與村中事務的決策和管理,真正實現當家作主。村務公開,看似簡單,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一直在封建帝王統治下掙扎數千年的國家的廣大農民來說,村務公開就像撥云見日的陽光一樣,照亮農村的每一個角落,讓腐敗難以藏身,讓民主降臨大地。同時,又像陽光一樣,照亮了廣大農民的心靈,帶來了溫暖,化解了干群矛盾,團結和凝聚了力量,有力地維護了農村基層的穩定。不僅如此,村務公開還體現了一個至高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憲法所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村務公開已成為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熱門話題。1987年頒布的《村委會組織法(試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程序和形式做了規定。1990年以來,中紀委、中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門先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村務公開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建立村務公開制度,并對公開的內容作了具體要求??倳浄謩e在1994年、1997年和1998年中央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和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村務公開的要求。1998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于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從重要意義和指導思想、內容和方法、基本要求、建章立制、加強領導和督促檢查等多個方面,對村務公開做了全面規定。同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要求全面推進村級民主監督,加強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同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重新修訂并頒布的《村委會組織法》,將村務公開作為民主監督的重點,進行了豐富和完善,對公開的內容、真實性,對不公開及假公開的查處都作了規定,以國家強制力保證了村務公開的實施。2003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再一次將村務公開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全國村務公開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村務公開工作的協調、組織和領導。最近,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如何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提出了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村務公開目標,進一步加大了推行村務公開工作的力度。
由此可見,村務公開雖然簡單而又簡單,卻作為安邦定國之大計,正越來越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越來越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不斷深化村務公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和歷史發展的必然。
村務公開,農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萊西市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在全國最早,是全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示范市,是連續三屆的村民自治模范市。在推行村務公開過程中,探索出許多經驗和好的做法,村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程序、監督等逐步規范,同其他各地一樣,村務公開已經成為萊西農村最經常性的的民主監督活動。
(一)規范公開內容,做到全面真實。村務公開內容很多,歸納起來基本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務公開。主要涉及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上級政府布置的有關任務,以及村里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事項的公開;二是事務公開。主要是涉及村內日常事務的管理等事項公開;三是財務公開?;咀龅搅恕洞褰M法》所要求的“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項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應向群眾公開”。同時,不僅作到內容全面,還注意使公開透徹明白,通俗易懂,每個公開項目都系列公開,便于群眾監督,保證了村務公開真實有效。
(二)規范公開方式,做到靈活實用。村務公開遵循實用、方便、明晰、節儉的原則,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公開方式。萊西市村務公開的方式主要有公開欄、“民主日”活動、明白紙、明白卡、村廣播、為民服務制等。這些公開方式歸納起來有三種類型:一是固定公開陣地,主要指公開欄。在群眾比較集中或村中比較醒目、便于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的村務公開欄,作為經常性的主要公開方式。二是面對面向群眾公開,主要指村民“民主日”活動。1997年,萊西市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創造并推廣村民“民主日”活動,讓干部群眾坦誠相見,直接對話,共商村務。這項活動被國家民政部稱作是“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有效載體”。每年1月、7月下旬以村為單位舉行。整個活動按照村干部述職、村民發表意見或提出質詢、村干部答復問題、民主決策重大村務、民主評議村干部6個步驟進行,并重點抓好面對面解釋公開內容這個環節,使干群通過溝通,減少誤會,增加了解。三是入戶公開。主要是發放明白紙、明白卡、小冊子等。有的村還利用黨員聯戶、村民代表聯戶直接到村民家中公開村務,向每家每戶發放公開信,豐富了公開形式。
(三)規范公開程序,做到嚴密有序。建立嚴密的公開程序,是確保村務公開實效的關鍵。首先,規定在召開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委員會會議前,要把審議研究的議案在村務公開欄向村民群眾公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其次,公開內容必須經過村民代表會議審核把關。公開什么,什么時間公開,公開結果如何,整個公開的過程都要由村民代表參與決定。甚至由村民或村民代表直接參與公開的具體操作。
(四)規范公開時間,做到按時不誤。一年公開幾次,什么時間公開合適,都經過調查歸納分析,全市按每項村務的特點,分別規定每月、每季、每半年和年底進行公開,把定期集中公開與不定期平時日常公開結合起來。
(五)規范配套措施,健全保障機制。村務公開不是一項簡單的村級事務工作,必須同其他工作緊密結合,整體推進。一是建立村務公開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村務公開工作的檢查監督。二是抓好市、鎮、村三級政(村)務配套聯動公開,形成了村務公開與政務公開聯動發展、互相促進的新局面。三是抓好與為民服務制的有機結合。在各鎮(街道)設立為民服務室,各村設立代辦點,市直部門均成立為民服務中心,層層建立服務隊伍,凡市、鎮兩級職能范圍內的審批事項,全程由村代辦員和鎮受理代辦室負責辦理。市、鎮兩級均將為民服務的項目、內容、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完成時限都印成小冊子,發到村民手中,做到了村民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村民辦理所有的審批事項都可以照著小冊子按“圖”索“驥”。推行為民服務制,形成市、鎮、村務上下聯動,部門之間左右協調的服務體系,變過去群眾跑為現在干部跑,變過去多次跑為現在一次跑,變過去暗著辦為現在明著辦,既改革了行政管理體制,又方便了群眾,真正體現了執政為民,進一步推動了村務、政務公開。
通過近二十年的實踐和探索,萊西市已經形成了定期集中公開與不定期日常公開相結合、面對面公開與不見面公開相結合、公開辦事過程與公開辦事結果相結合的村務公開局面,村務公開越來越成為廣大農民社會生活中最熟悉的詞匯和現象,是農村一道獨特的風景。
村務公開,路漫漫,任重道遠
當前,村務公開已經成為解決基層諸多矛盾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促進農村的改革、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距離村務公開讓廣大農民明白村中事務的真實情況,便于更好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積極參與村中公共事務管理和監督的目的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各地在公開中普遍存在著只公開好的不公開差的,公開群眾關心的事項時諱莫如深簡單應付的不真公開、只公開雞毛蒜皮的一般事項而不公開群眾關心的重要事項,或只公開辦事結果而不公開辦事過程的簡單公開、上級抓得緊時就公開,抓得不緊時就不公開的不按時公開,已成為影響新形勢下村務公開進一步深化的難題。解決這些難題,是村務公開創新和發展的必然要求。解決這些難題,找到符合農村實際情況,滿足農民實際需要,解決公開實際問題的有效辦法,必須以人為本。
首先,進一步提高認識是基礎。分析影響村務公開工作的原因,除客觀上原因各有不同外,主觀上大體有兩種,一種認為抓村務公開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這樣大張旗鼓、大動干戈,花費許多精力不必要,是小題大做。還有一種從根本上就對村務公開抱有抵觸情緒,對公開不熱心、不愿意,消極對抗。因此,必須想方設法進一步提高對村務公開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消除人們,特別是部分鎮、村干部的種種不正確認識,從思想上對村務公開工作真正重視起來。
其次,解決“誰”來公開的問題是關鍵。村務公開發展到今天,一直是靠上級黨和政府強力推行的結果,主要是黨和政府順應民意,要求甚至強制村干部公開村務。這種公開,顯然是被動的公開,村務公開中的不真公開、不按時公開、不全面公開等問題就無法避免和真正有效地解決。隨著人們民主意識逐步培養形成,村務公開認識逐步提高,廣大村民“我要公開”的呼聲和愿望逐步產生,而且越來越強烈。在目前村務公開的內容、方式、時間等已經逐步規范,基本上再無多大改進可能和必要的情況下,只有在公開的程序上做文章,讓村民在公開的過程中唱主角,才能實現村務公開新的突破。因此,順應時勢發展要求,尊重群眾選擇,讓村民來公開村務,是新形勢下村務公開能否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只有做到村民來公開村務,才能實現對村務最到位的監督,才能實現村民真正參與村務的管理,才能實現村務的主動公開,探索出實現村務公開內容真實性、公開形式靈活性、公開程序嚴密性等更有效辦法,解決村務不真公開、不按時公開、不全面公開等問題。萊西市在實踐過程中,各種形式的村務公開活動“誰來公開”的角色里已經越來越多,不同程度地有了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直接參與。這種以人為本的公開精神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村務公開與村民自治良性互動是保證。村務公開,是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為充分發揮村務公開的作用,既要對村務公開制度本身不斷進行完善,更需要把村務公開與村民自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開促進自治,依靠自治保障公開,在二者的良性互動中,使村民自治、村務公開共同走上制度化、規范化之路。萊西市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上世紀80年代末,“兩公開一監督”的村務公開制度與《村民自治章程》構成了萊西市村民自治制度的雛形,創出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群眾監督”的村民自治新路;90年代中期,研究制定了包括“村務公開制度”在內的《萊西市村級管理十項制度規范》,形成了一整套較系統的村民自治制度,首創并推廣了村民“民主日”活動這一集“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于一體有機統一”的村務公開新形式;90年代末期,重新修訂的《萊西市村級管理十項制度規范》更加完善,催生出“為民服務制”這一新的將公開與服務緊密結合的村務公開形式,保證了村務公開與村民自治互相協調發展。實踐中,萊西市不斷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推進了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證群眾各項民主權利的落實。注重強化對村干部的監督與制約,不斷提高管理的規范性、決策的民主化、操作的透明度,使村務公開有效性和持久性得到進一步增強。正是這種村務公開與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使萊西的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