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網低壓線損三化交流

時間:2022-10-24 04:14:00

導語:農網低壓線損三化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網低壓線損三化交流

農網結構得到初步優化,無功規劃得到加強,節能降損技術新設備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應用。低壓線損管理是衡量和考核基層供電所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技術指標,也是體現一個供電所實行經濟運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談及低壓線損管理,供電所管理人員總是想到用電檢查、防偷竊電,通過改造“卡脖子”線、迂回線、淘汰高耗配變等技術管理措施,思想上沒有產生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概念,沒有從系統角度和專業管理水準來抓線損,沒有以降損為目標,以優化管理流程為抓手,強化過程控制,進一步完善機制,夯實基礎,求實創新。如何實施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低壓線損管理工作的水平。針對農村電網點多、線長、面廣,不易管理的實際情況,供電所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做深入細致、扎實的工作,并堅持不懈,才能夠使線損降到一個合理水平。因此我認為供電所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完善線損管理機制,固線損科學化管理之本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線損管理網

思想重視,措施得力,是做好低壓線損工作的關鍵。供電所建立由所長、核算員、技術員及有關人員組成的線損管理領導小組。由所長任組長,負責領導線損管理工作。技術計量專業人員負責線損的重點解剖、核查監督工作,核算員負責高、低壓線損管理綜合統計、分析和信息反饋工作,分管人員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線損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健全的線損管理網絡。

(二)建立健全線損管理責任制

制定嚴格的線損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將低壓線損指標分解到線,責任到人,供電所長將公司下達供電所線損細化到各個臺區,使各項指標層層分解,所長與管理責任人簽訂包保合同,線損考核指標與工資獎金掛鉤,實行獎懲兌現。

(三)搞好臺區線損的調查和指標制定工作

為取得真實有效的可靠數據,在進行過理論線損計算后,還要選有代表性的月份,得到正常情況下的實際數據,從而制訂出符合實際的線損考核指標,并將線損指標合理地分解到每條線路、臺區、每個員工,建立起嚴格的線損考核管理制度,將指標完成實績與職工的考核工資獎金掛鉤,逐月考核、兌現,好的給予獎勵,差的給予處罰,切實調動起職工管理的積極性,并以后每年(季)重新修訂一次。

(四)供電所應設一名專(兼)職營銷管理員,具體負責線損日常管理工作職責是:1、在所長領導下,編制線損管理計劃,實行分線、分壓、分臺片目標考核,并具體負責實施。2、定期組織線損分析會,提出線損分析報告,檢查線損管理計劃的實施和完成情況。3、收集整理線損資料,建立健全線損檔案。4、線損按線路、變壓器、村、企業分別統計計算,對管理人員完成實績進行每月考核、上報并張榜公布。

(五)提高素質,科學管理

提高線損管理從業人員素質,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全面使用全省聯網的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供電所每個崗位要各司其職,所有農村電工都要熟練運用微機等先進的管理設備,作為線損管理的堅強后盾。

二、以降損管理措施為重點,夯實基礎,強線損規范化管理之基

(一)加強表計管理,規范表計臺賬

首先,根據省公司營銷管理系統特點和管理要求,建立好用電戶檔案資料,掌握好用戶的用電情況,分管責任人每月及時做好轄區內的用電情況的報表分析情況。其次,嚴格執行計量管理制度,供電所專兼職計量員負責計量裝置故障輪校、異常表計的日常處理工作,對用戶電能表必須實行統一管理,做好用戶表計輪換工作每個環節,建立好動力、照明用戶計量裝置臺賬,統一按周期進行輪換和校驗,嚴格按照計量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對表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校驗、輪換,確保表計計量的準確性,負責督促檢查管理人員對用戶的計量裝置的雙封印,對動力用戶的計量裝置實行集中管理,采取防竊電措施。第三,經常對計量裝置進行抽查,密切關注表計的運行狀況,電流互感器一、二次接線樁頭是否接觸良好,防止表計和互感器錯誤接線和及時發現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避免因計量不準而引起線損率波動現象。

(二)推廣使用電子表,逐步淘汰高能耗機械表,提高計量的準確性

一要合理配置計量裝置,選擇合適的TA,使一次負荷電流不大于TA的額定電流,盡量使之在TA的額定電流的30~120,安裝時盡量減少二次線路阻抗,對計量回路接頭涂抹導電膏,并用塑料膠布包扎嚴密,防止氧化腐蝕。二要定期檢查計量裝置,特別應在負荷高峰或夜間組織人員對計量裝置進行檢查,仔細查看TA的一二次柱頭是否接觸良好,以及表計運行情況是否正常,加大對配變TA倍率的核對工作,杜絕計量裝置錯誤接線發生,加強故障表計計量的追補工作,努力減少電量丟失。三要有計劃地按線損高的臺區淘汰機械表,輪換超周期運行的電能表,確保計量準確。

(三)嚴格執行抄、核、收管理流程運作

實行10kV與400V計量表同步抄表,確保抄、收、核全部到位、準確,嚴禁出現估、漏、錯抄現象,嚴格執行抄、核、收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減少人為責任差錯,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四)開展好線損分析,制定降損措施

每月由供電所長主持召開線損分析會,及時掌握上月線損實際情況,并對每條線、每個臺區的線損進行分析,重點對線損波動較大的臺區進行分析,及時查找存在的問題,分析出線損升降的原因,及時發現問題和糾正問題,并對線損進行預測。每次抄表后,核算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反饋出線損實際信息,如發現異常的臺區段面、線路用戶,便于組織技術人員快速進行現場解剖,同時,制定相應措施,糾正問題,堵塞漏洞,做好線損分析報告,不斷總結降損工作經驗和制訂出切實可行的降損措施。

(五)組織用電普查,堵塞營業漏洞

一是開展以降損為主要內容的用電普查,組織由管理人員互查、供電所與供電所互查,重點查有無竊電現象、表計是否正確、走字是否正確、有無錯抄等現象。二是要對查出的問題做出限期整改意見,并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逐步規范用電秩序。

三、以降損技術措施為抓手,求實創新,增線損精細化管理之效

(一)合理布置變壓器分布,優化電網結構

一是要確定臺區負荷中心的最佳位置,減少或避免超供電半徑供電的現象。農網線路供電半徑的一般要求是:400V線路不大于0.5km,由于農網負荷分布很不規則,農網配電變壓器不夠合理,對一些負荷不足50的配電變壓器及時進行更換調整,可增設一些小型單相配電變壓器。二是要合理調整配變三相負荷分配。做好農村電網負荷調整,降低低壓電網三相不平衡,調整好布局,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三要定期對三相負荷電流進行測量,進行負荷調整,確保合理供電,四要按經濟電流的密度選擇供電線路的截面面積。選擇導線既要考慮經濟性,又要考慮安全性。導線截面偏大,線損就偏小,但會增加線路投資;導線截面偏小,線損就偏大,滿足不了當今發展的供電需要,而且安全系數也小。在實際工作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按導線的經濟電流密度來選擇導線的截面面積。

(二)提高負荷功率因數,盡量使無功就地平衡補償,杜絕“大馬拉小車”

實踐證明,實行無功就地補償,不但可以改善電壓質量,而且減少線路無功輸運,減少線路電能損耗,同時提高用戶功率因素。因此,農村低壓電網可采用就地補償的方式來提高功率因素,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在平時管理中,對三相動力用戶積極推廣電容就地補償方法。此外,根據負荷變化,適時調整輸配電變壓器的臺數和容量,以提高變壓器的利用率,避免出現“大馬拉小車”的現象。

(三)定期開展表計現場校驗工作,及時更換不合格計量裝置

根據電能表運行周期定期輪換表計,更換國家明令淘汰型電能表,推廣使用電子表電能表。新更換的電子表安裝位置要方便抄表,同時避免為用戶竊電帶來便利條件,更換后實行雙封印。在雷雨季節后,及時檢查雷擊表,發現故障及時更換。

(四)深入持久地開展反竊電活動

依法向群眾進行用電政策宣傳,采取不定期不定時突擊檢查的辦法,對發現的竊電行為,依法嚴懲處理竊電者,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對竊電者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強化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對明知供電計量裝置失靈而故意不報的行為和人員,加大處罰力度。在打擊竊電的同時,一方面加強了職工隊伍的素質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精神。一方面加強抄、核、收的透明度,經常性地深入工作區域,多調查、多了解、多聽聽用戶的反映,不能流于形式,做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文章,同時要加強執行力建設,加強對供電所規章制度的考核監督,正本清源,消滅人情電現象,掃除線損工作的障礙,線損一定會降下來。

(五)對線損波動較大的綜合變實行復抄交叉制度

一方面在抄表人員按周期抄表的同時,電工班還組織人員進行旬抄,及時掌握該臺片線損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派專人處理。另一方面加大對抄核人員的考核力度,嚴格控制表計指數輸入的差錯率,要求認真對照抄表卡,準確輸入表計指數,不經所長、核算員共同核實,任何人員不得擅自增減客戶表計指數。

(六)發現臺區內故障表,必須及時處理完畢

對零用電量用戶實行動態管理,管理人員要查找出無電量原因,區別對待:如是計量失準,須及時輪換,是關門外出用戶,可停止供電,減少不明損耗,如超過六個月零用電量的可終止供電,給予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