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指導員思考
時間:2022-10-28 03:23:00
導語:農村工作指導員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選派機關干部到行政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已實行了二年,這些指導員在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步伐,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本人作為鎮級農村工作指導員的聯系成員,在與指導員們的朝夕相處中,親身體會到了農村指導員工作的復雜性,也深切地感到農村指導員責任重大,指導員工作大有可為?,F就農村指導員如何做好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認清使命,端正思想是基礎
農村工作指導員上聯鎮級政府,下聯村民百姓,落腳點在村,著力點在民,肩負著“六大員”的職責,需要他們引導村級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宣傳貫徹落實農村政策法規,為群眾排憂解難,通過他們扎實的工作,較好地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指導員長期與所在村農民一起,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自身形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指導員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響著農村工作的開展。所以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對指導員來說尤為重要,不僅人要沉下去,心也要真正沉下去,做到嚴謹、自律、求真、務實,才能把工作做好。
其次,擺正位置也很重要,指導員在村“兩委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面對上級交辦各項任務和村里的大小事務時,要做到指導不指揮,統攬不包辦,監督不對立,辦事不推諉,要有意識地在群眾中樹立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熟知村情,調查研究是前提
農村是個“萬花筒”,不同的村有著不同的村情,在一個村開展工作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后卻往往隱藏著千絲萬縷般紛繁復雜的人際矛盾,歷史恩怨,家族宗派觀念以及部分群眾與村干部的對立情緒。而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卻很容易成為做好農村各項具體工作的絆腳石,處理不當,就會把事端擴大化,甚至造成新的上訪事件。因此,通過調查研究來及時掌握村里的各類情況,就成為指導員開展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
了解村情主要是摸清村基本情況,了解群眾的思想狀態和生活、生產情況,掌握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關注一些影響安定團結和工作開展的重要人際關系。在此基礎上,一要幫村級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努力化解村主要干部間的意見分歧,研究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各類矛盾問題,因村制宜發展村級經濟;二要幫農民解決一些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與他們搞好關系,適時化解一些潛在的矛盾問題,避免事態的擴大化。
三、注重落實,抓住重點是關鍵
指導員不是通訊員,不是調查員,而是黨在農村各項工作任務落實的督導員,是發展農村,服務農民的服務員,所以指導員開展工作必須根據農村實際,抓住農村工作的主要矛盾,有重點地加以解決、落實。
一要抓村級班子建設。對缺少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的班子,要從根本上找原因,對癥下藥,做好思想工作,提高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在工作中,敢于帶頭,敢于出謀劃策,迎難而上,來帶動、督促村干部做好村里的各項工作。對班子能力強的,要從制度化、規范化的角度引導他們自覺按照《村“兩委”民主理事工作規范》、《村級規范化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規范化管理制度》的要求,努力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杜絕優親厚友,中飽私囊等群眾最敏感,最反感的事情的發生。
二要抓村級經濟收入和實事工程的建設?!盀楣僖蝗?,造福一方”,村干部雖官職不大,但責任重大,一個村面貌如何,主要看村干部的能力和為民辦實事的決心。要指導村干部借鑒周邊資源、環境和本村差不多的先進村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著力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如道路建設、環境整治、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建設。
三抓群眾利益的保障。群眾利益無小事,改革開放的近幾十年里,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隨著城鄉差距的近一步擴大,各類開支比如生活費用、醫療支出、教育支出等的大幅度提高,使大多數農民離全面實現小康還很遙遠,因此在面臨政策法規的實施,各項任務的落實、農村發展的需要與農民的具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如若處理不好,會直接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影響其它工作的開展。所以不論是上級部門還是行政村,在決策關系農民利益的大小事項時,要把發展大計與農民利益放在同等的高度看待,絕不能因發展而損害農民利益,當然對一些借發展之機,漫天要價、阻擾建設的,必須依照法律進行嚴肅處理,不能姑息。
四、著眼長遠,規劃未來是保證
農村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在我市提出“搶抓機遇,負重拼搏,大干快上,加快發展”的新形勢下,特別是東部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中等城市框架的構建、“村村新”工程的全面啟動,為各項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但也使土地、水源等一些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資源被占用。作為農村指導員,一定要立足長遠,認真規劃,實現村級經濟的逐年增長,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
農村工作面向千千萬萬個群眾,其復雜性可想而知,只要我們真正深入到群眾中間,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就一定能把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事情做好,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