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工作要點思考
時間:2022-11-02 02:48:00
導語:救災工作要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全縣救災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遵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和任務,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以增強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提高減災科技和災害管理水平為重點,切實落實各項減災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充分認識做好救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進一步提高對救災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對救災工作的領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救災工作的重要性,把救災工作作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對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全縣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把握自然災害發生發展趨勢,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災、救大災”的思想。**年我縣氣溫正常略偏低,降水正常略偏少,無全縣性洪澇,盛夏有中等強度伏旱,風雹、低溫冷害、地質災害、生物病蟲害、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將不同程度發生,局部地方仍將偏多偏重。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災、救大災”的思想,做到警鐘長鳴,有備無患,常抓不懈。
二、增強救災應急反應能力
(三)制訂救災應急預案。要在認真調研并開展好災情會商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災害發生規律和特點,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的實際情況,針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工程和不同災害種類制定完善救災應急預案,預案要對響應等級、職責分工、組織指揮、力量部署、處置程序、人員救助和物資保障等,做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以增強救災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監測預警工作。要繼續建立和完善各類監測體系,實行專業監測與群眾監測相結合,現代監測手段與傳統監測手段相結合,積極推進交互式自然災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大力探索自然災害的綜合預報方法,不斷增強預報預警能力。
(五)做好搶險救災人力和物力準備。充分發揮駐足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預備役部隊在搶險救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搶險救災隊伍的培訓,開展必要的技術演練,提高搶險救災能力。要備齊搶險救災必要的專用裝備、物資和器材,重要工程、重點地區的搶險救災物料必須做到經常儲備、隨時調度、專門管理、各方監督、安全運營,切實保障應急搶險和救援行動的正常進行。
(六)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廣泛深入宣傳抗災救災工作和減災基本知識。要把防災減災知識融入到群眾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之中,融入到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之中,融入到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奮斗之中。切實增強人們對自然災害的防患意識,提高人們識災、抗災及自救的能力。
三、落實工程和技術減災措施
(七)加快減災工程建設。按照《**縣**—2010年減災規劃》的要求,切實加強以防洪抗旱、水土保持、綠化造林為主的減災工程建設,不斷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八)依靠科技減災。進一步樹立和強化依靠科學技術減災的戰略觀念,多方爭取資金,加大科技減災科技投入,把運用科學技術作為減災的重要途徑。
四、妥善安排災民生活生產
(九)安排好災民生活。要滿腔熱情地關心受災群眾的生活,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對因災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各地必須在24小時內為他們提供食品、衣被、帳篷等生活必需品,絕不允許發生災民外出逃荒要飯、流離失所的情況。要立足于防大疫、抗大疫,抓好救災防病工作。要加強災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趁火打劫等違法犯罪行為。
(十)抓好生產自救工作。精心組織和發動災區群眾,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及時搶種改種或補種增種、扶苗洗苗,盡快恢復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采取補救性生產措施,抓緊恢復工礦商貿企業生產。迅速組織力量修復交通、通信、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有序組織災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落實稅費減免和生產性救災補助政策,充分調動和保護好受災群眾生產自救的積極性。
(十一)多方籌措救災資金和物資。積極探索在政府主導下,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多元投入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體系。災區廣大干部群眾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抗災自救。深入開展經常性的捐贈活動,廣泛籌集救災資金和物資。利用優惠政策,積極引導業主投資防災減災工程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參加保險,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分擔自然風險。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救災資金,儲備專用救災物資。
五、推進救災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
(十二)加強救災工作綜合管理。加強部門協作與配合,建立完善的自然災害應急指揮系統和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縣政府救災辦要綜合協調好全縣的抗災救災工作,會同縣政府有關部門統籌安排抗災救災資金、物資??h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縣自然災害處置辦法》的規定,完成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抗災救災工作。要充分發揮縣政府救災辦在救災工作中的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職能作用,努力提高災害管理水平。
(十三)加強自然災害信息管理。要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和制度要求,做好自然災害信息的統計、核查、評估和報送工作。重特大自然災害要隨時發生隨時報送,并及時續報有關情況;嚴格審核災情數據,決不允許夸大或隱瞞,力爭上報信息及時、準確和全面。
(十四)加強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要堅持救災資金發放“四公開”和“三監督”制度,即公開發放規定,公開救濟對象,公開救濟數額,公開發放程序;通過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健全財務制度接受審計監督,嚴格工作紀律接受行政監督。要按照本人申請、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的程序,及時準確安排發放救濟資金和物資??h政府有關部門要強化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嚴格分配、審批和劃撥程序,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十五)加強救災工作法制建設。要順應入世要求,立足依法治災,及時制定《**縣救災資金管理辦法》,不斷完善救災工作地方性法規體系。要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切實加強執法監督,確保救災工作在法制化軌道上高效有序運轉。
六、加強救災工作隊伍建設
(十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救災工作隊伍。建設一支責任心強、務實高效、廉潔勤政的救災工作隊伍,是救災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要根據救災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把救災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擺到重要位置。各級救災戰線的工作人員要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千方百計為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 上一篇:換發居民身份證通知
- 下一篇: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