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民主管理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23 03:43:00

導語:村務民主管理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務民主管理經驗交流

近年來,****農村信訪呈逐年上升趨勢,經統計約占信訪總量的60%以上,其主要表現為“三多”:一是反映村務、財務公開不到位,假公開、半公開、不公開現象多。二是反映村集體資產、資金管理不規范,資產流失、資金浪費現象多。三是反映村干部不公不廉、法制意識淡薄、干群矛盾突出多。

對此,去年下半年,該縣紀委專門抽調人員,深入全縣各村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根源有三:一是教育不到位。農村黨員干部對黨的政策、路線、方針及有關黨紀黨規學習普遍不夠,在村干部選拔任用上明顯存在輕德重能思想,缺少一套完善的學習教育機制,教育手段落后,方法簡單。二是制度不到位。雖有一套看似完備的制度,但缺乏具體操作性,存在過時、過空、過虛的缺陷,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實質性問題并無涉及,如對土地征用款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問題,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問題,村重大建設工程招投標問題,村干部的誤工補貼、招待費限額等問題都沒有具體的規定。三是監督不到位。凡事由主要村干部說了算,群眾缺乏必要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決策權,一些制度形同虛設,根本不能落到實處,更沒有一套完整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針對上述情況,該縣紀委于今年初成立工作組,在白洋街道后陳村開展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試點工作。目前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實體與程序并重,加強制度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村務、財務管理制度,將村務管理制度分為村集體資產保管、使用、處置制度;村集體土地征用費管理、使用、分配制度;村集體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村民宅基地審批、管理制度;村干部誤工補貼及通訊費補貼限額制度,村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制度等8項。二是建立村民民主監督制度。包括村務公示、村民聽證、村民代表大會、村民代表聯系戶、村干部述職考核與民主測評等五項制度。三是廣征民意,真正體現為民謀利的宗旨。所有制度建立都采用張榜公示,廣播宣傳,組織村民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力求切合農村實際、可操作、反映老百姓的真實意圖。

(二)、反復教育,提高農村黨員干部自律意識。從教育入手,提高村級黨員干部立黨為公、防腐拒變的能力。完善教育機制,每月組織1次學習會,對廣大黨員群眾開展村級自治管理法律、法規,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及黨紀條規等內容的學習。并且利用身邊的正反典型材料,開展案例剖析、請因腐敗問題被判刑的村干部現身說教等方式開展系列教育。

(三)、創新監督機制,強化權力制衡。建立村務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監委會),由全體村民從村民代表中選出3—5名監委會成員,任何村兩委班子成員不得兼任監委會成員。監委會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行使以下責權:(1)對村兩委全面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村級各項管理制度情況實行監督。(2)對村務、財務公開清單進行審核。(3)召集村民代表大會。(4)向村兩委提出廢止一切不按制度規定做出的決定或決策的書面請求,村兩委在接到書面通知后10日內須就具體事項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表決。(5)對群眾測評不信任票超過50%的村兩委干部,依照有關規定啟動免職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