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執政資源一線交流

時間:2022-11-24 05:20:00

導語:黨的執政資源一線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執政資源一線交流

實現**歷史性跨越,“一線工作法”應運而生

**是一個百年老工業基地,這里最早孕育了一批耳熟能詳的民族工業品牌。

時光飛逝。日歷翻到20**年4月15日這一天,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把**正式定位為知識創新區。對百萬**人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棚戶區多、動遷戶多、下崗人員多,要實現由“工業**”向“知識**”的華麗轉身,困難多、難度大,無疑于“鳳凰涅磐”。**區委書記、區人大主任**深有所思地說:“**要在浴火中重生,實現歷史性的跨越,不能只靠少數人,必須緊緊依靠千百萬人民群眾,千軍萬馬齊心協力一起干,這是我黨由小而大、由弱而強的寶貴經驗和傳家寶!問題是我們要找到一種好辦法,使之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堅持下去。”

現在12個街道(鎮)和386個居民區的黨組織在奮力化解基層矛盾、穩定百姓情緒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他們手里的資源比較有限,許多事關民生的問題懸而未決,導致老百姓由高興轉為失望,有的甚至對黨組織產生了不信任感。“其實,我們黨有著豐富的執政資源。但這些資源必須‘下沉’,才能發揮其效用。如果把這么多執政資源束之高閣,不僅是巨大的浪費,更是有悖于黨的執政宗旨。”**說。

而且,執政為民,實現**的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據區委組織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區58.1%的機關處級干部沒有基層工作經歷,新進機關的干部絕大多數都屬于“三門干部”,他們年紀輕、學歷高,但對基層情況不熟,對百姓感情不深,也缺乏做群眾工作的經驗。因此,迫切需要引導他們在一線、在服務百姓中鍛煉成長,擔負起歷史重任。

于是,20**年初,以“知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暖民心,感情在一線交融;聽民意,干部在一線考評”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在**區水到渠成、應運而生了。全區300多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每月第二周的周四,定人定點定時深入到全區300多個居民區,走進小區、走進樓組、走進居民家庭,在一線宣傳群眾,在一線了解群眾,在一線服務群眾,成為百年**一道嶄新的風景線。

近日,區“一線工作法”辦公室提供的一組數據令人欣喜:三年多來,全區領導干部共與18萬余人次的居委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收到群眾反映的各類急難愁問題5000余件,其中90%以上已得到圓滿解決。

干部帶著使命和資源一線,把黨的“陽光雨露”灑向大街小巷

**區的“一線工作法”充分發揮了黨的執政資源優勢,把干部和群眾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親歷親為的干部們感慨地說:“在一線,與百姓零距離接觸,心貼得近了,感情由淺變深了;在工作上,也由被動變為主動了。”

區總工會主席袁建民原對口聯系的是江浦街道眾和居委會。該小區1998年引進國外技術建造的二級生化化糞池存在較大缺陷,常年臭氣熏天,附近居民連窗都不敢開。居委會與物業為此事打了多年的官司,卻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下文。袁建民得知這一情況后,專門清晨趕到小區勘察,并先后組織了6次座談會,請居民提方案;然后又邀請區里、街道、物業等有關部門召開了13次協調會;最后把此事提交到區里,區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由分管副區長牽頭負責推進解決。經過各部門協同努力,最后籌措到資金100多萬元,對小區化糞池及污水排放管網徹底“動手術”。由此,困擾居民近10年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殷行街道市光四村是區勞動局局長蘇琛如攀的“親戚”。她人到資源也到,經常向居民們宣傳、解答勞動保障方面的政策,還委托有關部門對小區失業情況進行摸底。在她的積極倡導下,職介所開進了小區,把崗位送上了門。至今,職介所已在小區開了10多場就業招聘會。看到居民手無技術就業難,蘇琛如就會同居委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參加培訓的90多人中已有60多人順利找到了新崗位。蘇局長常說:“別小看了這一個崗位,有時解決了一個人,就等于救了一家人?!?/p>

在一線,與老百姓零距離的交往,消除了干部認識上的一些誤區。殷行街道工農三村是個老式小區,動遷戶多,治安環境差。與這個小區結成對子的區建委副主任曹曉兵剛到這里時,擔心個別居民會借機鬧事,或者提一些令自己尷尬的問題。去了小區與居民對話后,曹曉兵發現,老百姓其實是很樸實、很通情達理的。為此,他感慨地說:“老百姓之所以會有一些過激反應,主要是一些關系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實際上是我們干部的工作沒有做好做到位啊。”曹曉兵著手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公交站點噪音問題。公交854路終點站設在小區邊汽車發動、空調啟動的噪音嚴重影響了居民的休息。為此,曹曉兵多次進行實地考察,仔細研究車站附近的地形條件,并利用自己在建委工作的有利條件,積極與交通部門和街道溝通聯系。功夫不負有心人,曹曉兵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回報:車站被遷移50米,不再緊挨著居民住房,而且還增修了港灣式車道,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系數。長達7年的噪音消除了,老百姓的煩惱也消除了。他們高興地說,港灣式車站,就是黨和政府關懷群眾的溫暖“港灣”。

在一線,走進老百姓家中,干部們感同身受,更加了解百姓的疾苦,對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更多了一份責任感。區審計局副局長李陽放剛到其聯系地點定海街道沈家灘居委會時,居民拿出了一疊照片給她看。看到照片上一些居民家中的積水竟然沒過了膝蓋,她非常震驚:堂堂大都市,時至今日竟然還有這樣的情況?!她立即深入實地察看,痛心地看到一些老百姓身處“水深火熱”呵!她心急如焚地積極協調。不久,每戶家庭安裝水表、老式居民區積水、居民家中老化電線等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經李陽放之手,一件一件都得到了解決。

“一線工作法”把黨的“陽光雨露”灑向大街小巷;在讓老百姓得實惠中,“一線工作法”自身也在實踐中日臻完善。區“一線辦”的同志介紹說,現在**區基本實現了“三級聯動”:領導干部通過聯系點,現場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條塊黨組織協調協同、互幫互助解決問題;區級層面統籌協調、整合資源解決問題。尤為可喜的是,“一線工作法”已經走出居民區,覆蓋、擴大到區域內的高校、院所、企業、部隊和團隊形成了整合資源、服務群眾的強大合力。

享用黨的執政資源,“一線工作法”在基層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一線近,一線親,一線暖民心。”——“一線工作法”在各個街道、居民區引起強烈反響。居民們說,“一線工作法”還權于民,真正回歸了黨的宗旨。

“一線工作法”順應民心,合乎民意。殷行街道工農三村二居委黨總支書記黃蘊蘭說:“‘一線工作法’推行后,干部和居民零距離接觸,‘上情’和‘下情’互動,變‘上訪’為‘下訪’,許多以前得不到解決的問題解決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體現出來了?!?/p>

以“服務群眾”為宗旨的“一線工作法”在**區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其主要標志之一,就是得到了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擁護。每逢每月第二周的星期四,居民群眾會自發聚集在小區門口翹首以盼??吹较禄鶎拥母刹浚麄儠H熱地稱之謂:“老八路進村啦!”大年初一,在領導干部上門給群眾拜年時,一位居民將親手縫制的五雙保暖拖鞋送到領導手中,深情地說:“請領導暖暖腳,走好這條密切聯系群眾的路”。許多干部兩年到期換崗時,都出現了像當年人民群眾送別八路軍時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有些干部雖然換崗調離了,但還會經常去原來聯系的小區走走看看,他們說:“這里就像是我的家,有我的朋友親人,心里總有一種牽掛?!?/p>

有些居民群眾還專門寫信、打電話給區委領導:“定點聯系我們的領導不可能一直留在這里,但我們希望區委、區府的‘一線工作法’能堅持下去,因為那是民心工程啊!”“希望會有下一批領導來到我們居委,希望他們個個都是老百姓喜愛的平民書記、平民局長?!?/p>

“一線工作法”還使各方的資源和力量整合、集聚在基層,有力促進了居民區黨組織工作水平的“水漲船高”,居委會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也被極大地激發起了起來。一些居民區黨組織書記深有體會地說:“以前我們常常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在領導下基層,當居委會的‘編外’干部,增加了我們工作的底氣?!焙芏嗑游刹肯蛉罕姵兄Z:一年365天,居委會天天有人,居委干部24小時開手機,確保居民隨時隨地找得到;很多居委干部在舊區改造過程中,不僅帶頭簽約,還挨家挨戶做動遷戶的政策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基層干部的新形象。

以下一組數據是對“一線工作法”取得“多贏”的生動詮釋:**區委曾分別對1000名社區干部、群眾和1**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作了問卷調查,97.8%人認為“一線工作法”確實提高了領導干部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96.7%的人認為通過“一線工作法”解決了老百姓急難愁問題后,使群眾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評價有所提高;96.2%的人認為密切了條與塊的關系,切實提高了部門工作的針對性;96.2%的人認為確實鍛煉和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年來,通過“一線工作法”,**區把執政資源源源不斷輸送到基層,執政資源被用活了、優化了、放大了?!耙痪€工作法”使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社區生活更和諧。如今,**區各單位已將“一線工作法”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打造出一批深入一線、服務群眾的“民心工程”、“品牌工程”。

“通過“一線工作法”,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樣推動城市轉型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動力。堅持這樣做,我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么坎不能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