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調研信息工作交流

時間:2022-11-26 09:54:00

導語:改革調研信息工作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調研信息工作交流

一、指導思想要改革。過來,我們搞調研信息工作,主要是為了目標考核加分。現在看來,這種指導思想應該改變,要由單純的追求得分轉向追求效果。從宏觀上來說,就是“三為”,我們稱之為大“三為”,即調研、信息工作要為各級領導決策服務,為推進和宣傳組織工作服務,為干部發展服務。從微觀上來說,也是“三為”,我們稱之為小“三為”。這里重點講一講小“三為”。

1、為強能而為。我們常說,組織部的干部都是高素質的干部。什么叫素質?素質就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力?,F在是“能力本位”時代,那種認為只要俯首聽命、按部就班、照章辦事就是素質高的觀念已經過時。講政治、講奉獻、有思想、有能力、有水平才是素質高的集中表現。組織部的干部不能躺在虛名上沾沾自喜,而要經常想一想:進組織部干什么?在組織部干了什么?離開組織部還能干什么?要經常審視自己,找出不足,強能提質,真正達到比別的干部更模范,比別的黨員更先進,比別的人才更優秀。調查研究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第一,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錘煉思想的過程。一個人的思想水平,孕育于調查研究之中,形成于調查研究之中,成熟于調查研究之中。因為調查研究會把分散的東西集中化,把零碎的東西系統化,把膚淺的東西深刻化。哲人說,“人,不是什么特殊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根葦草,但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而思想能形成偉大?!薄拔覀兊娜孔饑谰驮谟谒枷?。”“沒有思想的人,就是一個沒有內核的軀殼?!彼枷霃暮味鴣恚坎粫奶焐系粝聛?,也不會從地下冒出來,只會從實踐中來,只會從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中來。第二,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是調查研究的基礎,調查研究是學習的升華。人是要經常學習的。“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國同志講學習的重要性時,有一段非常精彩而深刻的論述,值得我們每個干部牢記。他說,號召力、感召力、吸引力離不開“說”與“做”。不重視學習的人,“說”,說不透,因為理論功底淺,能力不夠,所以工作力不從心,疲于應付,講話難免枯燥乏味,只會說空泛話,“普通”話;“做”,做不好,辦事情往往依賴于職位和權力,而在修身自律上,值得稱道的東西不多,別人自然不信服,不佩服。改變這種狀況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學習,夯實馬列主義的功底,在知識上“脫貧、脫俗、脫愚”。現在我們大講特講創學習型社會,建學習型機關,做學習型干部,這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到行動中。調查研究就是最好的學習。因為,只有通過調查研究,你才了解到實際情況;只有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你才會為用而學。有人會講,某某一不會寫,二不能說,不照樣當領導?但我要說,能說會寫不一定當得上領導干部,因為影響干部提拔的因素除了德、才之外,還有機遇問題。而要當一個稱職的領導,就必須能說會寫。我們有的干部原來在部里工作時不重視調查研究,出部任職后,就深知其難。再者,要當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更是要能說會寫。因為,真正意義上的能說會寫是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之上的。有這樣的基礎,你才會出主意、才會用干部、才會駕馭全局。這里的主意就是思想,就是要善于調查研究才能獲得的東西。一個不會說也不會寫的人,即使因為某種原因走上了領導崗位,也絕對走不上重要領導崗位,絕對不會被群眾所公認。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條定律。

2、為成“家”而為。我們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有學問的。你想提高工作水平,就必須成為行家,有所建樹。要達到這一點,就離不開調查研究、刻苦鉆研。否則,你就不會成為行家里手,更不會有所建樹。那些術業無攻的人,在干部崗位上,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人,如果陰差陽錯地走上了領導崗位,也就只會做那種“不做事沒事,做了事會出事”的“太平官”,只會做那種“要發文件,等待實踐,要去實踐,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難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擔風險,組織考察,沒有缺點”的平庸官,只會做那種“在領導看來,缺點不明顯,在群眾眼里,印象也不壞”的“淡水官”。這種人,最終要被群眾拋棄,被時代淘汰。

3、為盡責而為。我們每個干部都承擔著一份或幾份工作,都有崗位責任制。總結工作經驗,推介單位形象,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每個干部都要樹立“個個都是主人,人人都是參謀”的理念。你承擔某一份工作就有責任及時在這方面總結經驗,加強宣傳,查找問題,提出對策,大膽創新。否則,就只能稱之為低水平工作。有人會說,我份內的工作比較單調,沒有什么經驗可以挖掘,沒有什么問題可以研究。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大家知道,干檔工作是很單調的,但龔濤同志在干檔崗位上硬是挖出了一條又一條的好經驗,有的還被《組織人事報》、《當代黨建》予以推介。這說明,事在人為,貴在盡責。

二、工作思路要改革。客觀決定主觀,思路決定出路。調研、信息工作要實現“三個轉變”。

1、由圍繞調研信息抓調研信息向圍繞工作抓調研信息轉變。沒有任務觀念是不行的,單純的任務觀念是有害的。調研、信息工作,考核是手段,得分是表象,效果是根本。要徹底拋棄單純的任務觀念和為調研信息而調研信息的觀念,牢固樹立抓調研信息就是抓工作的觀念,努力圍繞工作抓調研信息。一是對已經做了的工作及時總結??偨Y是提高的源泉。一個不善于總結的人,是一個不會提高的人。經驗來自創造,教訓來自反思,觀點來自總結。大家要養成一種“回頭看”的習慣,及時總結我們做了的工作,把經驗總結出來并推介出去。二是對正在做的工作跟步挖掘。一項工作的開展,總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不少創造,大家要敏銳觀察,注意發現,深入挖掘,找到亮點。三是對將要做的工作超前調研。凡事都要有預見性。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見的準確度來源于調研的深度。大家要強化預見意識。一項大的工作部署了,你就要超前思考,深入調查,提出建議。

2、由全面開花一把抓向找準問題抓重點轉變。工作要有成效,必須突出重點。調研、信息工作要抓好三個方面的重點。一是圍繞上級精神抓重點。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每年都有工作報告、工作要點。報告、要點都印發給大家了。大家要認真學習,吃透上情,深入思考,重點調研。比如,“六個組工”、“五個機制”、“九種能力”的調研就是省委組織部今年調研工作的重點,所以我們要重點抓。二是圍繞本部的工作部署抓重點。年初召開了全縣組織工作會議,明確了工作重點,大家要著眼于創造性地推進工作深入調研。不要會上聽一遍,會后撂一邊。三是圍繞基層的創造抓重點。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經驗是基層創造出來的,不是你想出來的。大家要把眼睛向下,深入實際,注意發現和總結基層的首創精神和鮮活典型。

3、由關起門來寫稿子向開起門來搞活動轉變。實踐證明,閉門造車,各自為戰,出不了好的調研成果,也不能快出調研成果。調研、信息要上水平,就要把大家組織起來,把優勢集中起來,多層次、多形式的開展調研活動,形成濃厚的調研氛圍。研究室在這方面要進一步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開展好三個方面的調研活動。一是組織部機關干部開展專題調研活動。今年下半年,要象研討“六個組工”一樣在部機關干部中開展“五個機制”、“九種能力”的研討活動。二是組織基層干部開展難點調研活動。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基層組工干部和組織部聘請的研究員、信息員圍繞干部工作、基層黨建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調研,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并依托《組工參考》這個載體,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年初,我們專門下發了開展專題調研的通知,給基層組工干部布置了具體任務,這個做法是對頭的。下半年,還要根據情況有針對性地開一些調研碰頭會、改稿會,真正把基層調研落到實處。三是組織全縣調研精英開展熱點調研活動。對于需要突擊解決的熱點問題,要把全縣有思想、有水平的調研人才組織起來,集中智慧,重點研討。

三、運作方式要改革。內容決定形式,方法決定效果。調研、信息工作要不斷創新運作方式。這里提出四種運作方式,供大家邊實踐邊探索。

1、兵團式。對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要成立不拘一格的課題組,集體攻關。

2、聯合式。研究室和各業務組室之間、各業務組室之間、干部之間、組織部與外單位之間要加強聯合,對有價值的問題共同進行研究,爭取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3、命題式。對于比較宏觀的問題,要按照“統一策劃、分題寫作、形成體系”的思路,給干部列出題目,開展命題作文。

4、包干式。每個干部都要對自己份內的工作進行總結,有經驗的寫經驗,沒經驗的找問題、提建議,反正要思考要寫作。每人每年必須在自己責任田里推出3條以上的經驗,在市以上報刊露相,不能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