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工作交流

時間:2022-11-27 07:18:00

導語:非公企業工作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企業工作交流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拓展覆蓋面、擴大影響力為重點,明晰思路,創新載體,扎實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合力攻堅,構建黨建工作責任平臺

去年,縣委根據黨章并按照上級有關精神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對非公企業黨建實行目標化管理,堅持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抓好責任落實,構建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拓展責任“面”,聯責共建。在縣委統一領導下,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明確9個主管單位黨組織具體職責任務,開展縣直機關黨組織與非公企業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共有28個機關單位黨組織參與協助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縣開發區、晉熙鎮、徐橋鎮等地方都及時召開結對共建工作座談會,縣環保局、物價局等部門組織黨員職工到企業開展服務活動。

連好責任“線”,協調共建。縣委組織部充分發揮其非公企業黨建責任網絡中的關鍵點的作用,更好地聯絡協調各共建單位,對非公企業黨建實行全方位謀劃、多層面指導、全過程協調。組織部牽頭重點抓調研摸底、會議動員、培訓指導、出臺指導性文件等工作,負責牽線搭橋。

抓實責任“點”,定責共建。一是抓領導干部負責包點指導。建立了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28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聯系點主持召開座談會35次,為企業黨員、職工上黨課、開展形勢教育23次,結對幫扶困難企業職工56人次,為企業辦實事57件。二是發揮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在點優勢。采取內選、外聘和選派任職等辦法,選優配強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制定黨支部書記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三是發揮黨建指導員駐點優勢。向28家非公企業黨支部派駐了黨建工作指導員,創新一些活動抓手和載體,使他們成為企業情況調研員、政策法規宣傳員、企業發展服務員、組織建設督導員。

二、強化覆蓋,構建黨員教育管理平臺

我縣在非公企業組建黨組織工作中,堅持精心謀劃、穩步推進,牢牢把握好各個關鍵環節。

宣傳教育,穩定思想。通過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開展形勢教育和上黨課等形式,與業主、黨員、職工面對面溝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解決了一度困擾著我們的怕企業不支持、怕業主有顧慮、怕黨員不響應等問題。

全面摸排,查找黨員。圍繞摸清企業情況、摸清業主態度、摸清員工狀況、摸員思想,縣委組織部牽頭組織有關單位深入企業開展“找黨員、亮身份”活動,通過問業主、訪員工、查資料,找出一批“隱形黨員”、“口袋黨員”。同時,對黨員不足3人的非公企業,積極推薦并動員業主招聘黨員職工,為組建企業黨組織打下基礎。

分類指導,建立組織。按照“先行組建、逐步規范、分類指導”的工作思路,28個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全都組建了黨支部,并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后,又開展黨組織集中掛牌活動,結合集中掛牌,大力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縣委組織部統一制作企業黨組織標牌、工作制度,配備了黨旗和會議記錄本,編印《非公企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教材》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手冊》等培訓資料,建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臺賬。

三、創新制度,構建黨員發展平臺

為切實改變非公企業黨員發展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等問題,我縣前移發展黨員質量關口,在非公企業黨組織中推行以黨員推薦、業主推薦、職工推薦、民主評議、黨組織審定為主要內容的“三推一評一審”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制度。

堅持廣泛推優,選準找好“苗子”。卡嚴“標尺”,明確被推薦對象須具備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帶動作用強、公道正派理念強的“一好三強”標準,把生產標兵、技術能手、管理骨干和有思想政治基礎的非公企業主做為重點推薦對象。非公企業黨組織定期組織黨員、業主、職工分層推優,廣泛聽取意見。

堅持好中選優,民主評議挑“尖子”。召開黨員及職工代表聯席會,對黨員、業主、職工推薦出的人選,根據他們的政治思想表現、工作業績和作用發揮等情況,逐人進行民主評議,以票決方式擇優確定一批重點推薦對象。

堅持組織審查,社會公示定對象。非公企業黨組織對通過民主推薦、評議確定的重點推優對象進行綜合考察,一些支部還把考察工作延伸到推優對象戶口所在地和前一個工作單位。在全面考察、審查基礎上召開支委會,確定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養和考察。以“三推一評一審”制度為載體。28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共有2100多人參加了民主推薦活動,經過民主評議和黨組織審定等規范化程序,共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06人,其中非黨企業主12人,女職工27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58人,35歲以下的45人。“三推一評一審”活動得到了廣大業主和企業員工的廣泛好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選準載體,構建黨組織作用發揮平臺

堅持以“企業需要、黨員歡迎、職工擁護、業主支持”為出發點,非公企業黨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找準企業黨建工作切入點和結合點,把業主、黨員和企業員工更加緊密地凝聚起來。

開展教育凝聚業主。一抓思想教育增動力。結合形勢政策教育和黨課教育,為解決一些業主“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在業主中廣泛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引導業主圍繞“致富根源怎么看、加快發展怎么干、回報社會怎么辦”開展討論,不斷提高業主的思想認識。二抓素質教育強能力。組織一批業主到江蘇無錫等地生產和黨建工作做得好的企業進行學習培訓,在提高業主素質、管理能力的同時,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黨建意識。三抓典型教育添活力。對守法經營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黨員業主,利用縣電視臺等媒體開辟《創業者風采》等專欄,集中宣傳他們抓黨建促發展的典型經驗,在非公企業主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近年來,先后有十多名省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來自非公企業,有6名企業業主擔任工商聯副會長。

組織活動凝聚黨員。認真組織開展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中層管理人員的“三培養”活動,把一批黨組織負責人和骨干黨員推薦到了企業決策和管理層,許多企業呈現了生產與黨建兩旺、人氣與財氣并盛的局面。以“黨員先鋒崗”為載體,為企業黨員開展活動和發揮作用搭建平臺,許多黨員在企業發揮出重要和積極作用,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和黨建工作。

真情服務凝聚職工。企業黨組織把尊重理解和關心員工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融合、落實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比如,海潤肉類加工廠黨支部建立了職工訪談制度,堅持把思想工作做到車間、班組和家庭,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在凝聚人心、促進發展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