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稱職交流
時間:2022-11-28 03:51:00
導語:領導稱職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領導從事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領導的管理對象是人。由于社會的進步,一個人從事工作后基本的物質需求一般均能得到滿足。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人在基本的生存、安全需求滿足之后,則會逐漸從物質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作為領導,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以人為本,研究人的心理、行為、需求,了解人的特性,把人性研究透,并以此為基本出發點,實施對人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對有些問題認識不清不好把握時,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換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被管理者的角度感受自己的所思、所欲、所需,從自己的心理感受出發去體驗被管理人員的心理感受,以此為出發點制定管理辦法及政策,就有可能在管理工作中剔除不合理因素,使各項管理辦法更妥當。也就是說,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人的根本需求與特性作為出發點,使各項管理工作合于人性,在此基礎上實施管理工作就容易獲得成功。
二、靠權威還是靠威信實施管理
領導本身具有權威性,權威由領導的合法權力、對資源的支配權力、強制權力、專家權力、關系權力等構成。在實踐管理的過程中,如果不考慮人性因素,生硬地靠領導權威實施管理,領導意圖或許能夠得到較好貫徹,也能在一定的效率保證下促使目標的達成,但從另一方面講,團隊可能會因此缺少一種親和力,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甚至會處于壓抑狀態進而缺少主動性,創造性。威信由一個領導優良的個人品質,卓越的專業技能,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等因素構成。靠威信領導,威信產生的魅力會使團隊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團隊成員會主動承擔工作責任,積極主動完成各項任務,會為目標的達成而甘愿傾盡全力,甘愿分享領導成功的喜悅和分擔失敗的痛苦,更有利于工作目標的實現。領導藝術是人性化的行為藝術,寓情于理、以情感人、尊重人性,是發揮領導藝術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使領導行為人性化。
三、領導品質的塑造
以威信實施管理,應成為每個領導追求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領導者個人品質的塑造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責任感
領導的作用,在于運用自己調動資源的權力,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達到工作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會多次發生如下情況:一是被領導人員在承擔工作任務、完成工作目標時,會不斷地有希望組織達成個人意愿的要求,這些要求往往限于條件不能達成;二是被領導人員的個人意愿會因組織對其實施精神或物質激勵而得到充分滿足;三是被領導人員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出現差錯或失誤;四是被領導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了目標的實現。對以上四種情況,作為領導所采取的態度,則能反映出領導的責任感。作為領導就是要約束自己的個人行為,在被領導人員意愿不能達成時,要以自己的意見去說服被領導者其意愿不能滿足是自己結合公司實際考慮全面因素,更有利于整體團隊工作而做出的決定。切不可將其推卸為是由于某些領導個人的意愿使然,這樣會把被領導人員未達成意愿的不滿轉駕于個別領導身上,對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對于經上級領導批準滿足被領導人員意愿達成的行為,要有勇氣說出是上級領導的決定,而非或不完全是個人決定;對于被領導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及差錯,要有勇氣承認與自己的領導過錯有關,而不是把錯誤完全推卸給別人;對于被領導人員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要能夠給予充分認可,并能推及團隊知道,而不是將成績全部記在自己名下。每個領導如能以上面所談的方式對待拒絕員工、激勵員工、員工的過錯及員工的成績,作為領導者的責任感就得到了較好體現。
2、不輕信、不偏信
在工作中,常常因為領導人員對某些人員熟悉,溝通較多,而多數情況下對這些人員提供的信息不加分析,不作調查研究,輕易相信和接受。很多情況下提供信息者是從個人的角度和喜好反映問題,帶有較多的感情色彩,有時與事實出入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對事情真實性的認識就會產生較大的偏差,所采取的措施往往既不能對癥,也易挫傷相關人員積極性。因此做為領導,要堅持多聽取各方意見,多做調查研究,分析意見及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必要時要與信息中的當事人交換意見,搞清真實情況,使每項決定盡可能客觀公正,體現人本化。
3、不輕易承諾
伊索寓言說,諾言就是債務。承諾于別人,就等于自己對別人負債,一旦不能兌現,不僅個人會有負疚感,而且被承諾人易滋生消積因素,影響工作。一般情況下承諾是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做出的,由于工作中的情況經常會因某些因素的改變而發生各種變化,導致承諾不容易兌現,因此不宜輕易承諾于人。
四、領導要常換位思考
領導要置自己于被領導者的位置,作為被領導者的身份感受對領導的希望,就能感受到自己作為領導該如何做好下屬的工作,開發下屬的潛能,為下屬的工作提供便利。
1、領導通過調動他人實現工作目標
團隊工作目標的實現需要多環節,多渠道,多部門的相互銜接和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完成。領導起指揮、協調作用,并不是自己身體力行去做每一項具體工作。《企業管理》雜志介紹原TCL王牌副總裁吳士宏的成長經歷時,提到吳士宏起初在微軟公司擔任中國地區總經理時,意圖不僅得不到下屬的理解和認可,還受到下屬的排斥,業務做的不好。吳士宏經過冷靜思考,仔細查找原因,發現問題出在角色錯位。自己應是一個協調者、組織者,而不應是一個自認為比誰都強的實踐者。不應把自己的能力同下屬相比。人的能力有差異,固然自己的能力比下屬強,對下屬取得的工作進展也要及時認可,肯定下屬的成績,要會贊美別人。如此才能調動下屬的潛能,下屬也才能因受到鼓舞而越戰越勇。經過調整角色、改變工作方法,吳士宏逐漸被認可,業務逐漸好轉。這個小故事不僅很好地映證了威信與威權的區別,同時也更進一步地說明作為領導者要懂得尊重下屬。
2、要換位思考
老子說認識別人是有智慧,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聰明。換位思考是認識他人、認清自己的最有效辦法。經常換位思考,就不會出現總是抱怨別人的情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心態對待別人也更為理性。對于別人給予的關愛要給予理解,要懂得感恩。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領導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同時也就提供了自己機會,取得的任何成績都要有感恩心理。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經常檢查、反省自己的不足,持續性地改進與完善自我;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能夠不斷發現別人的長處并給予肯定,這樣就便于相互間的理解,建立信任關系,便于工作的有效開展。
每個領導能樹立誠信、有責任感、尊重他人、寬厚、謙和的美德,講究領導藝術,就易獲得威信,就能以威信的影響力去實施領導工作,做好領導工作。不以權威影響別人,而要以威信影響別人。這樣即使自己脫離領導崗位,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