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程結合交流
時間:2022-11-29 11:02:00
導語:黨建工程結合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不斷為黨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加強黨的建設又不斷推動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進程,從而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了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
黨的十七大在總結改革開放的十條寶貴經驗中的第“十個結合”,就是要“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階段,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改革開放使黨面臨許多新的課題,黨的教育和管理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在紀念改革開放**周年之際,回顧總結黨的建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對于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這**年的歷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理論結合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19**年12月,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此為標志,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也開啟了黨的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從那時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偨Y這**年黨的建設,必須與黨在這一時期的歷史任務和偉大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必須把黨的建設放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大環境中去考察、去把握,這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黨的建設提供的理論結合點。
首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黨的建設面對的一個新的主題。我們黨自1949年在全國范圍執政以來特別是19**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一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兩個重大轉變,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進步,也反映出執政黨不同于領導革命的黨、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于領導計劃經濟的重大區別。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的黨要艱難得多,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黨比在封閉半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建設黨所面臨的情況要復雜得多??茖W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始終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始終成為團結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主題。
其次,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給黨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年,是世界發生大變化大調整的時期,也是中國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到內陸,從東部到中西部,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程勢不可當、蓬勃向前。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巨大解放,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既給黨注入巨大活力,也使黨在深刻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新考驗。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結合新的實際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效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消極腐敗現象對黨的肌體的侵蝕,堅定廣大黨員、干部正確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擴大對外開放的情況下適應新要求、學習新知識、鍛煉新本領,既防止外來的錯誤和腐朽沒落思想文化的滲透,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在全黨全國的指導地位,又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同樣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長期面對的重大課題。切實解決好這些重大課題,是我們黨必須經受住的考驗。
其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黨的建設打開了新的視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年,整個世界發生了大變化大調整,這種變化和調整的劇烈和深刻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最顯著最重大的變化,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兩極格局終結,世界社會主義發生嚴重曲折,西方資本主義出現種種新情況,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重大科技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所有這些,引起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與時代、實踐和科技的發展相聯系,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以增強綜合國力為中心目標的競爭浪潮,這個浪潮涉及國家之廣泛、涉及領域之全面、持續時間之長久,都具有標志性的時代意義。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變化,給我們黨和黨的建設帶來許多新機遇,有利于我們科學、全面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緊跟時代進步潮流,有利于廣大黨員和干部開闊視野、樹立世界眼光,煥發自強不息、奮力拼搏、改革創新精神,同時也給我們黨提出不少新挑戰新考驗??茖W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種復雜和不確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又好又快地發展自己,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長期面對的重大課題。切實解決好這個重大課題,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對我們黨的領導素質、執政能力特別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加強黨的建設打開了新的視野。
其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檢驗黨的建設價值成果的新標準。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成為世界上黨員數量最多的特大型政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的黨員總數是440多萬,他們基本上都參加過革命戰爭的洗禮和對敵斗爭的鍛煉。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的黨員總數發展到36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后入黨的。到20**年底,全國黨員總數已達到7400多萬,近70%是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毫無疑問,黨員數量的大幅度增長,一方面壯大和充實了黨的力量,是我們黨興旺發達、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黨員的任務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巨繁重。如何把廣大黨員教育管理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是黨的自身建設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還要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并不斷發展,人們的就業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活動的范圍和領域也更加廣泛,流動性比過去大大增強。截至20**年底,全國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就業的黨員總數為400多萬,全國流動黨員為200多萬。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工作如何切實有效地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如何加強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黨的工作,切實把這些領域的群眾團結和組織在黨的周圍,這無疑是黨的建設一個嶄新的課題,同時也為檢驗黨的建設價值成果提供了新的檢驗標準。
歷史結合點: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相互依存與相互促進
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建設緊密聯系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必須緊密聯系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來進行,說到底要緊密聯系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既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不斷為黨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又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推動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進程,從而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了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這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結合點。
第一,把黨的建設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有利于切實推進改革開放的恢宏歷史進程。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核心價值,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利于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這是**年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立場和根本經驗。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和動員全黨同志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不渝地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把這個政治立場一以貫之地落實和體現到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我們黨就無往而不勝,就會切實推進改革開放的恢宏歷史進程。
第二,把黨的建設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有利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水平。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實力多強、資格多老、執政時間多長,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進取,其創造力就會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堅持用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的事業和黨的建設不斷取得成就和進步的關鍵所在。把黨的建設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就要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深入思考關系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不斷深化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以新的舉措、新的經驗、新的認識和新的成效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水平。
第三,把黨的建設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有利于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緊密聯系黨的中心任務建設黨,尤其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應當看到,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風險,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要保證黨和人民的事業健康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關鍵是要做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偉大事業、推進偉大工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緊緊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個根本要求,推動全黨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保黨的各方面建設更好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證明,黨的建設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其結果就是中國社會的闊步前進。**年我們黨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完成黨的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來謀劃黨建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