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資源整合交流
時間:2022-11-29 02:53:00
導語:組織資源整合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我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注重整合組織資源,用村黨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組織和各支隊伍建設,保證了農村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基本做法
明確職責任務。根據村級各類組織、各支隊伍的性質、地位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合理界定各類組織、各支隊伍的功能定位和職責任務,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村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履行好決策、引領、指導、協調的職責;村委會發揮組織實施作用,履行好管理、督促、落實的職責;黨員隊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履行好帶頭、帶動的職責;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等群團組織發揮生力軍作用,履行好教育、引導、發動的職責;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揮服務帶動作用,履行好示范、推廣、服務的職責;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履行好聯結、服務、幫扶的職責;老人協會發揮參與幫助作用,履行好參謀、助手、宣傳、監督的職責;農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履行好知情、決策、參與、監督的職責。同時,因地制宜制定新農村建設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村村做到有一份總體發展規劃圖、一張目標任務分解表、一個工作實施方案,使各類組織、各支隊伍心中有大局、工作有目標、行動有指南。
健全運作機制。建立了目標帶動、組織推動、主體互動、上下聯動的“四動”機制。目標帶動,就是用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來引領帶動各類組織、各支隊伍,通過立項分解新農村建設年度工作任務并實行公開承諾與履職考評,促使其履行各自職能,形成人人身上有擔子、千斤重擔大家挑的工作局面。組織推動,就是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規劃和年度工作任務,各類組織、各支隊伍通過各自的聯系渠道和活動載體,組織發動農民群眾做好各項工作。全市80%以上有幫扶能力的農民黨員參與了聯系群眾活動,構建起聯系帶動群眾的網絡。主體互動,就是引導不同類型的農民群眾,在各類組織各支隊伍組織帶動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為新農村建設獻計出力。上下聯動,就是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格局,上級有關部門依托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指導幫促所對應的村級組織和隊伍發揮好作用。同時,實行征求意見、議事決策、任務分解、組織實施、公開承諾、考評獎懲“六步法”的運作程序,使村黨組織和其他各類組織、各支隊伍之間協調運轉。
強化激勵保障。強化組織保障,采取拓寬選人渠道、加大調整力度、選派干部任職等措施,加強村級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夯實發揮作用的組織基礎。全市選派了577名優秀后備干部到后進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強化素質保障,以加強教育培訓、培養后備人才,轉變工作作風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實用人才和農民的素質。近年來,全市共從農村先富群體中培養黨員9**名,**歲以下的黨員干部中有95%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在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中,有491名先富黨員當選為村支委,占村支委總數的**%。強化激勵保障,全市12個縣(市、區)已全部建立了在職村干部“固定補貼+績效補貼”制度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組織7400多名村干部參加養老保險,9個縣(市、區)建立了離任村主任生活補助制度。強化物質保障,通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加大財力投入力度、推進活動場所建設等途徑,不斷夯實村級組織發揮作用、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
注重分類指導。緊緊抓住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這個關鍵,在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開展創“五好”支部、創一流業績和發揮帶頭、帶動作用的“雙創雙帶”活動,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以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促進村黨組織與村委會的協調運轉為重點,認真開展村“兩委”關系情況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改善“兩委”關系。以解決難點問題為突破口,針對一些地方群團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問題,督促群團組織所對應的上級組織和村“兩委”解決其活動場所、活動經費和工作項目,特別是針對外出青年團員較多的情況,采取了跨村整合團組織、加強對流動團員的教育管理等措施,促進團組織作用的發揮;針對一些地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覆蓋面不寬的問題,推行村黨組織、村干部領辦專業合作組織或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上建立黨組織的做法,促進專業合作組織快速健康發展;針對一些地方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采取加大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鼓勵村集體通過興辦實體、開展服務、土地入股參與園區開發、購買城區店面出租以及扶持“空殼村”到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廠房出租等辦法獲得穩定收入。以樹立示范典型為著力點,培育一批各類組織、各支隊伍全面發揮作用的示范村,提升一批某個或若干個方面作用發揮較好的重點村,轉化一批工作基礎差、各方面作用發揮難的薄弱村。
主要成效
深化了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豐富了“聯”的內涵,在縣(市、區)委、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三級聯創”的基礎上,延伸到縣(市、區)直部門、鄉鎮機關單位與所對應的村級各類組織、各支隊伍的上下聯動,增強了這項活動的實效。同時也延伸了“創”的范圍,在努力創建農村黨的建設先進縣(市)、“五個好”鄉鎮黨委和“五個好”村黨組織的同時,縣(市、區)直部門、鄉鎮機關單位以及村級其他組織和隊伍也通過各自的工作載體,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相關創建活動,從而深化了“三級聯創”活動。
促進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在農村的落實。通過開展村黨組織創“五好”支部、創一流業績,黨員發揮帶頭、帶動作用的“雙創雙帶”活動,采取“流動黨?!?、“固定課堂+黨員示范服務基地+黨員中心戶”等方式加強對黨員的教育,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結對幫扶和黨員中心戶等載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
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推進了新農村建設。整合組織資源,強化了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激發了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新農村建設呈現出良好的勢頭。
實踐體會
重在理論指導。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總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村的綜合體現,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發展這一要義,突出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用統籌的方法整合組織資源,才能推進農村持續協調發展。
貴在機制創新。組織要靠機制來保證,整合組織資源的過程就是機制創新的過程,人還是那些人,組織還是那些組織,但由于我們探索形成了“四動”機制,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形成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
好在激發活力。通過整合組織資源,農村的物力、財力、人力資源與組織資源得到有效配置,激發了農民群眾的內在活力,更好地承接城市的支持、外力的幫扶,增強了農村內部“造血”功能,確保了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
成在農民滿意。在農村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只有得到農民群眾的認可,才會有生命力。我們始終堅持尊重群眾意愿,廣泛聽取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以農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標準,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并讓農民群眾從中受益,因而得到了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認同。
- 上一篇:領導班子團結交流
- 下一篇:推廣防偽稅控系統問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