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交流

時間:2022-11-29 06:31:00

導語:新型工業化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工業化交流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边@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出的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刻理解這一重要觀點,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工業化是歷史的概念。今天,我們要實現的工業化,不同于**世紀西方諸強實現的工業化,更不同于西方列強通過占領殖民地和世界市場、掠奪資源的工業化。英國在實現工業化的時候還是蒸汽時代,機器剛剛發明,火車也剛派上用場,那時的工業革命顯然帶有當時的痕跡,經過****世紀的產業革命,英國才走上工業化道路。當時的工業化,不僅以臭名昭著的“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載入史冊,而且以血腥的殖民掠奪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在**世紀**年代以后,以****為代表的后發國家,為了加快實現工業化,也以其殖民擴張作為實現工業化的既定方針,結果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也不會重復別國的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具體的概念。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自己的特點,實現工業化肯定具有自己的特色。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不同,有的自然資源豐富一些,有的人力資源豐富,有的重工業比較發達,有的傳統手工業有比較優勢。因此,工業化道路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當今時代的特點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全面發展,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國際政治日益多極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實現工業化,必然受到時代的約束,并賦予工業化以新的內涵。

十六大報告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以下幾點: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也就是說,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就是要積極發展信息產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將成熟的高新技術應用到傳統工業中去。工業化帶動信息化,就是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要求生產設計、生產工藝、生產流程都必須先進、科學、合理,傳統的生產手段已無法適應新的需要,要求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這就為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二是科技含量高。積極推進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研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積極促進高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三是經濟效益好。就是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摒棄過去那種片面追求速度、成本高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四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過去為了實現工業化,一些地區不惜以破壞資源為代價,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修復,代價很大。這種虐待資源的粗放式工業化道路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改善環境質量,創造好的人居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本身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四是人力資源優勢得到發揮。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們的比較優勢所在。發展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偏重人力資源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比較優勢,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內容。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發展傳統產業的關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并舉,關鍵是在相互滲透上做文章。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賦予傳統產業以新的內涵。同時,傳統產業的發展會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二是處理好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容納更多的勞動力,為就業創造更大的空間,可以使更多的勞動者受益。同時,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是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基礎,虛擬經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既要重視發展虛擬經濟,又要扎扎實實地發展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