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論馬克思主義交流

時間:2022-11-29 07:06:00

導語:創新理論馬克思主義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理論馬克思主義交流

創新問題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特別是同志對“創新”的社會功能、類型、機制等問題做了系統的論述和闡發,逐步形成了既立足于中國國情又富有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從一個特定的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

一、創新理論開拓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創新理論深刻反映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目的,開拓了我們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新境界。

首先,創新的過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過程。創新是通過破舊立新、除舊布新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創新要破除舊觀念、舊理論、舊模式、舊做法,就必須解放思想;創新要發現事物的新規律、新屬性、新關系,就必須實事求是;創新要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因此,創新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做到創新。同志指出:“我們的事業在不斷前進,我們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觀念、工作方法,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而不斷發展和勇于創新。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保ā墩摽茖W技術》第***頁)他多次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與創新聯系起來,指出我國**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歷程,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從而不斷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強調“我們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創新,開拓進取,決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論“三個代表”》第**頁)同志的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創新”的本質,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揭示了“創新”和黨的思想路線之間的內在聯系。

其次,創新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的根本目的。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理論,突出了創新的實踐規定性,強調創新是一種有實際效用的實踐活動。鄧小平的創新思想極為鮮明地強調了創新與實踐密不可分的聯系。鄧小平重視創新并不是為了在理論上標新立異,構造體系,而是為了解決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推動理論發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頁)他多次講過,要按照實踐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同志在談到創新時也指出:“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不斷前進,應勇于和善于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保ā墩摗叭齻€代表”》第166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就要破除一切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的思想觀念,探求和發現事物的客觀規律,并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以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創新理論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創新理論把創新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實踐活動,為深入研究社會實踐的不同性質及其基本類型提供了嶄新框架。

首先,創新理論表明,可以按照重復性的程度將實踐區分為常規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兩種基本類型。以往的實踐理論注重從實踐的不同領域區分實踐的不同形式,而對于同一領域的實踐則缺乏質上的分析。創新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根據創新理論,我們可以把實踐區分為常規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兩種不同的類型。常規性實踐,從實踐的方式、實踐的手段、實踐的對象、實踐的結果來看,與原有的實踐具有同質性,是原有實踐的重復進行。創新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在實踐方式、實踐手段、實踐對象、實踐程序、實踐效果等方面,與原有實踐存在著質上的差別。在一定意義上和一定范圍內,創新性實踐不是重復進行的,是對原有的實踐模式的突破,具有首創性乃至原創性。常規性實踐是重復性的實踐,雖然實踐效果也能滿足人的一定目的和需要,但不提供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新信息。創新性實踐是先前所未有過的新的實踐活動,實踐對象和主體作用于客體的方式,是先前的實踐所不曾有過的,所以能夠提供人類認識世界的新信息。由于人獲取了關于客觀事物的新信息,加深和拓展了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因而就能更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顯然,創新性實踐比常規性實踐更能體現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能動性。

其次,創新理論繼承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實踐基本形式的理論,對劃分實踐基本形式的舊有方法提供了新認識。江澤***頁)在****年的“七一”講話中,他把人類的創新活動進一步劃分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三種最基本的形式。這種劃分極大地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實踐基本形式的理論。如果說,在階級社會人類的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三種基本形式,那么從人類社會更長期的發展看,人類的基本實踐形式應當是生產實踐、社會交往實踐和科學實驗三種基本形式。生產實踐是人類改造自然界以獲取物質資料的實踐活動;社會交往實踐是人們改造社會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活動,在階級社會中主要表現為對立階級之間的斗爭;科學實驗是人類探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發展科學技術的實踐活動。不論是生產實踐、社會交往實踐還是科學實驗,都存在著常規性實踐和創新實踐的區別??萍紕撔隆⒅贫葎撔潞屠碚搫撔碌膭澐峙c三大實踐基本形式,既相互對應、相互聯系,又體現了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升華。

三、創新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創新理論實現了有關社會發展動力的這兩方面重要思想的整合,揭示了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動力理論。

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生產實踐反映了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的實踐關系和實踐水平,而生產實踐的發展水平又是通過生產力發展的狀況表現出來的。因此,肯定了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與肯定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但是,生產實踐和生產力本身又是如何發展的呢?誠然,重復性的常規生產實踐,對于生產力的量的擴張,對于維系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但僅僅停留在常規生產實踐的水平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任何科技創新,人類不可能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萍紕撔峦ㄟ^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實現了生產實踐質上的飛躍,使生產力成為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因此,在肯定生產實踐和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動力作用的同時,還必須肯定科技創新是生產實踐的高級形式,是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根本途徑。這樣,我們就有必要對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加以深化,進一步指出科技創新是生產力發展從而也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社會交往實踐是人類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人類要進行生產實踐就離不開社會交往實踐。常規性的社會交往實踐,具有維持社會的正常秩序、保證生產實踐正常進行的功能,同樣是社會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時,舊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就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這時靠常規性的社會交往實踐已經不能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甚至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提出了制度創新問題。制度創新作為社會交往實踐的高級形式,就是著眼于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的實踐活動,通過制度創新破除不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特定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建立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科學實驗是以觀察、實驗和建立科學理論為內容的實踐活動。起初科學實驗是作為人類的生產實踐和社會交往實踐的內在環節而出現的,隨著實驗科學的發展,科學實驗逐漸從生產實踐和社會交往實踐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探索性的社會實踐形式。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實驗,科學實驗對于探索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世界的奧秘,揭示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思維規律,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動力??茖W實驗具有探索性,需要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人類通過理論創新來糾正錯誤的理論,超越舊的理論,創立新的理論,從而不斷揭示出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新規律,為生產實踐和社會交往實踐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理論創新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縱觀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其實質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上說,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