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黨內民主思考

時間:2022-12-04 09:56:00

導語:國外黨內民主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黨內民主思考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技術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國外一些主要政黨政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廣泛而深刻的調整。許多國家政黨主動順應時展變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在政黨自身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外在因素

1、世界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要求各國政黨自覺融入民主潮流

黨內民主發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世界上大多數政黨根據具體國情黨情,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革新,擴大民主,才使政黨的自身建設更好地適應時展進步的要求,順應風云激蕩的全球政治民主化浪潮。

2、社會階級結構深刻變化,促使政黨努力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西方主要政黨為了達到擴大影響、上臺執政的目標,必須贏得日益龐大中間階層的支持。政黨社會基礎的不穩定性,迫切要求各國政黨淡化左右政治界限,擴大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反映廣大中間階層的利益和要求,增強政黨的吸引力,擴大政黨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因此,許多政黨為適應時代變化特別是社會階層的深刻變遷,努力擴大群眾基礎,使政黨的綱領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包容性,政策主張更具有時代性。

3、民眾參政意識和參政模式的變化,要求各國政黨改變不合時宜的運作方式

民眾文化的多重性、社會結構和社會意識的多元化,既給政治提供了豐富的生長土壤,也對各國政黨調整組織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西方國家,民眾投票率的下降是一種普遍現象,這表明西方政黨傳統的組織方式已經不合時宜,政黨的運作模式面臨著深刻危機。為了提高政黨的組織運行效率,增強競爭力,各國政黨積極探索新的運作模式,改善公眾形象,力求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優勝地位。

4、新興社會運動和各種利益群體的崛起,迫使政黨不斷擴大民主參與

當前,迅速發展的新社會運動、各種利益集團及非政府組織,對政黨組織造成了嚴重沖擊。以綠色生態運動、和平運動為代表的新社會運動,倡導去階級化的“中性政治”,強烈沖擊了傳統政黨政治;欲借公共和外交政策求得自我實現的利益集團在數量、種類上大幅增加,獨立性大為增強,與政黨形成了競爭;大量涌現的“非政治黨派”和非政府組織成為公民和政治體制之間的中間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政黨組織的功能。此外,由于跨國公司、跨國集團、跨國機構對國際和地區性重大事務的影響急劇上升,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傳統政黨的政治影響力也受到嚴重沖擊。面對各種利益群體、非政府組織等政治行為對政黨提出的嚴峻挑戰,各國政黨越來越意識到不能像原來那樣絕對壟斷公共行政資源,應當放棄權力壟斷,進行組織改革,擴大民主參與,實現政治權力由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過渡,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社會利益訴求。

5、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媒體作用的增強,促使政黨轉變傳統的宣傳交流方式

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各種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傳播總量劇增,不僅打破了國境對信息擴散的限制和特定社會階層對信息的壟斷,也改變著人們的溝通交流方式。現代網民更注重平等討論和直接對話,而對政黨傳統的層級管理體制和指令式領導風格比較抵觸。隨著政黨的媒體化趨勢的日益明顯,黨的基層組織和普通黨員發動群眾、組織社會斗爭的職能正在逐漸弱化,陳舊的宣傳方式越來越難以對其傳統“社會群體”施加影響,政黨的施政綱領對公眾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急速下降,對政黨的生存方式與政治運作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為了不斷適應時代進步要求,各國政黨只有改變傳統、封閉的宣傳交流方式,加強與媒體的聯系,擴大政黨與民眾的溝通渠道,才能豐富黨內民主形式,實現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廣泛參與和有效監督。

內在動因

1、發展黨內民主是增強政黨的影響力、吸引力的需要

在政黨與選民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再穩定,政黨已無法像過去那樣擁有比例可觀的、穩定的社會支持的情況下,西方主要政黨只有探索新的政黨民主機制、新型政黨組織形式,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才能把許多有志于參與政黨事務的民眾吸引到自己的組織中來,把因社會分化產生的新的社會階層和群體納入自己的政治體系,得到各個社會集團穩定的政黨認同,得到社會各階層廣泛支持,增強政黨的吸引力、凝聚力。

2、發展黨內民主是提高政黨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的需要

一些西方政黨認識到,只有借助一定形式的民主形式,吸收黨員的不同意見,才能增強綱領和政策的科學性,擴大本黨綱領政策的包容性;只有由過去金字塔式的集中決策結構,轉變為自下而上的多線平行的直接民主體制,由原先主要依靠專職的黨務官僚,轉變為主要依靠專家,才能提高政黨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有的政黨明確提出,政策制定不僅要依靠黨的領導人或專家,而且要鼓勵黨員廣泛參與黨的大政方針的決策過程。

3、發展黨內民主是激發政黨自身肌體生機與活力的需要

幾十年來,各國執政黨面對黨內和社會上不斷增長的民主訴求,都注重推進以黨內民主為重點、以社會民主為目標的民主政治建設,以增強黨的社會認同感,進而保持自身的活力。各國政黨通過推進選舉制度、決策制度等改革措施,通過改進黨的活動方式,更好地體現每個黨員的愿望和訴求,保障黨員的基本權利,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增強政黨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