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改革開放實踐與經驗
時間:2022-04-02 05:25:00
導語:黨委改革開放實踐與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排頭兵。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歷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朝著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有益經驗。
偉大的實踐喜人的成就
對*而言,改革開放的30年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30年,是先行一步、快速發展的30年,是人民奔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30年。這些改革開放的成就,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
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經濟總量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中國最具競爭活力的區域之一和世界重要的制造業基地。2007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85億元增加到3萬多億元,年均增長13.8%,連續19年居全國首位;財政總收入達到7750億元,連續17年居全國首位;進出口總額達到6340億美元,連續22年居全國首位。
發展方式向又好又快轉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現代產業體系已具雛形,產業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趨勢明顯。內外源經濟日益協調,成為外貿大省、利用外資大省和經濟開放度最高的省份。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07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城鄉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發展逐年加快。節能降耗、治污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成效顯著,2006年以來單位GDP和工業增加值能耗連續居全國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
民生不斷改善。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699元,比1978年增長4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624元,比1978年增長28倍。全省總體實現小康,珠江三角洲已率先步入寬裕型小康。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1%,在全國各省市區中最低。率先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和農民工參加醫療、工傷保險人數等均居全國首位。
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新時期*人精神得到弘揚光大。文藝創作百花齊放,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對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壯大。
文明法治環境逐步形成。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已經建立。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政治的形式不斷完善,建立了直接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意見的“直通車”制度。在全國率先實施以法治省方略,大膽開展先行性、試驗性地方立法。
深刻的認識有益的經驗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和前沿陣地,*為改革開放在全國的鋪開和深入提供了若干規律性認識和有益經驗。
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以解放思想引領改革開放,不斷沖破不合時宜的觀念的束縛,不斷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先行一步創造良好的思想條件和制度基礎。
堅持把中央精神與*省情緊密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用足用活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結合本地實際和不同發展階段特點,創造性地提出發展思路、推進各項改革:改革開放初期,試辦經濟特區,引進市場經濟,推動對外開放;從1992年開始,率先對產權改革進行探索;新世紀新階段,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努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改革的市場取向,通過一系列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事業發展,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堅持改革和開放相互推動。努力抓住國際國內各種有利時機,深化市場取向改革,創立更具活力、更為高效的體制機制環境,為開放提供持續動力和良好環境。同時,注重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思考問題,從國際視野部署*的改革開放,積極學習引進世界各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自身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促進改革不斷深入。
堅持以人為本,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社會事業,關注民生問題,堅持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實踐,堅持以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為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嶄新的起點光榮的使命
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道路,繼續承擔好改革開放先行者和排頭兵的光榮使命。
繼續解放思想,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努力破除阻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持做到“八個必須、八個解放出來”:必須準確理解科學發展的內涵,從片面追求總量和速度的發展觀念中解放出來;必須深刻把握全面發展的要求,從單一發展經濟的思路中解放出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重物輕人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必須創新發展模式,從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中解放出來;必須發揚積極進取精神,從小富即安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從過分依賴地緣優勢及習慣于在本行政區域配置資源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必須增強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責任感,從先富幫后富責任意識不強的被動狀態中解放出來;必須認清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從不重視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意識中解放出來。
抓住關鍵環節,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由被動接受國際分工向主動參與國際分工的飛躍;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部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打造宜居城鄉為載體,建設美好家園;創新干部選拔任用方式,加快高層次人才建設,為科學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不斷增強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和協調性,增添改革開放新動力,開拓改革開放新局面。
- 上一篇:中外網絡證券欺詐犯罪論文
- 下一篇:論建設農村金融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