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和諧穩定問題及對策建議
時間:2022-05-14 08:37:00
導語:農村和諧穩定問題及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近日,松原市紀委對當前農村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走訪調研,為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查找不利因素,提出意見和建議。
主要問題:
一是農業生產仍然屬于弱勢產業。當前農作物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種植業生產的豐欠,和氣候條件緊密相連,自然災害是當前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主要障礙,大災大減產,小災小減產。二是化肥、農藥施用量居高不下,影響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長期以來,化肥對提高種植業生產水平發揮了巨大作用。許多農民都對增加化肥使用量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寄以厚望。當前90%以上農戶仍把秸稈作為燃料或在田間焚毀,損失了其中的碳、氮和大部分硫,使之不能直接歸還于土壤。加之化肥過度使用,土地營養結構遭到破壞,使投肥量的效果有所下降。農藥使用量較大,許多農作物農藥殘留超標,不僅影響農產品質量,還將造成一些地區農村環境污染。三是牧業存欄下降,仔豬價格居高不下。由于20*年肉類價格高位運行,相關畜產品養殖收益同比增幅較大,使牧業產品產量存欄數量同比下降,但由于能繁殖的母畜數量也同比下降,使牧業生產的后勁有所減緩。生豬生產需要一定的周期,農民擔心現在以較高價格補欄,若遇到生豬市場價格快速下滑,會帶來嚴重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四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沖抵惠農政策效應。近年來雖然相關部門采取多項措施監管農資價格,但由于生產成本和運輸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農資價格仍然呈上升趨勢。一系列種糧補貼政策對農民進行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農戶得到的種糧補貼收益基本上被沖銷。就松原市而言,20*年按照農戶每畝施肥總計93斤來計算,每畝地大約需要80多元,各種惠農補貼總資金是7億元,平均每畝地補貼不到60元,這樣種一畝地僅化肥一項就多支出20元。五是當前糧食價格同比有所回落。國家為穩定國內糧食價格,自20*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稅。受此政策影響,當前大宗糧食產品價格較前期有所回落。
一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認識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把農田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政府支持和保護的重點,加大財政投入,搞好渠系配套、土地平整,推廣噴灌、滲灌和滴灌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通過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鞏固農業基礎,促進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要大力發展棚菜經濟。以設施園藝為主要手段,推進高效蔬菜種植,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重點發展溫室、大棚,積極發展大中棚蔬菜,加快發展大棚反季節蔬菜水果等,加快棚菜技術更新步伐,積極發展噴滴灌設施。發展標準化節能型日光溫室,鼓勵發展智能溫室、連棟大棚,重點生產不耐貯運的葉菜、高檔蔬菜、應時水果,不斷打造大棚專業特色瓜果蔬菜生產基地。
三要進一步提高牧業、水產品規模養殖水平。一是擴大生豬生產。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能繁殖母豬補貼制度,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調動農民養豬積極性。二是穩步推進規模養殖。充分考慮區域特色優勢、規模基礎、技術條件和資金實力等多種因素,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形式推進規模養殖。三是加強動物防疫。堅持以預防為主,強化免疫,控制動物疫情。四是發展水產品養殖。大力發展漁業養殖規模和漁業品牌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漁業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四要加強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一是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工程。進一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覆蓋面,引導農民施用配方肥,減少化肥的投入總量。采取農業、物理、生物等綜合防治手段,積極推進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進一步健全農藥、獸(漁)藥、肥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制度。二是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引導和組織農民通過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留高茬還田、秸稈氣化等多種途徑,實現秸稈綜合利用,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
五要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走以工補農的發展模式。一是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大力扶持龍頭級企業產業升級,重點發展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營銷龍頭企業和外向型出口龍頭企業,建立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規避農業生產風險。二是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作用,大力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的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擴大合作組織規模。積極推廣“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一體化經營模式,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三是積極培育市場,建立健全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培養和開拓優質農產品市場,促進農產品大流通。四是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正確處理龍頭企業與農戶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利益關系,積極探索和推廣“合作辦場、承包經營、風險共擔、讓利于民”的辦法,建立合理利益機制。
六要加大農資監管力度。執法部門加大對農資市場生產經營管理力度,將國家給予農資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農資部門積極調配各項物資,合理定價,通過政府強制措施將質優、價廉的農業生產資料送到農民手中。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行為,保護農民利益。
七要解決當前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加大市場調控力度,嚴厲打擊不法商販打壓糧價現象,確保農民賣糧利益的最大化。
八要加強和健全農村社會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隊伍的建設,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網絡,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及時化的服務。
- 上一篇:語文教學比較法論文
- 下一篇:學生概括能力培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