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1 04:55:00
導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報告指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惫膭?、支持和引導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黨和國家確定的一項基本方針。結合我市實際,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推動全市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
20*年市委第二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確立“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非公有制企業一靠政府推動,二靠創業帶動,三靠園區拉動,四靠環境促動,大力催生小企業,壯大發展新興產業,擴展銷售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年*月底,全市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13.*萬戶,從業人員64.2萬人,實現營業收入297.8億元,上繳稅金5.57億元,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97家。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我市企業99%都是民營和非公有制經濟,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制企業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產業及其他行業領域,使其在投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特別要在資金、人才、項目等方面,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強化服務,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創造條件,把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完善領導聯系企業,包掛項目,干部蹲點服務,定期督查等制度。
二、加快項目建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積極爭取中省扶持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從2008年開始,中、省兩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資金扶持和資助,全省扶持鄉鎮企業、中小企業資金將由20*年的1.1億元增加到4億元,省級信用擔保扶持資金達到1.4億元。我們將與財政部門合作,力爭更多的中省專項扶持資金,為渭南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落實擔保資本金定期補償機制。將擔保資金列入市政府年度預算,分步調增擔保資本金,以提高擔保機構的信用;設立市、縣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專項資金。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和《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和省政府印發的《陜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08-2012)》的有關規定,在市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門科目,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根據新增財政收入情況逐年增加,不斷擴大專項資金規模。
三、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我市農業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職業技術教育發達,立足實際,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必須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我市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重點,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著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其次要在精深加工上下工夫,切實改變當前存在的產業鏈條短、加工經營較粗放的狀況,不斷延伸產業鏈。重點圍繞果汁加工、飼料加工、面粉加工、淀粉加工、乳制品加工、食用油加工、果蔬加工、肉類加工,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大做“特色”文章,真正把我市具有地方資源優勢和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做大做強。
四、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全民創業活動
加快建設創業輔導培訓基地。建立市、縣級創業服務中心,選聘具有專業資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專家組成創業輔導隊伍,為創業期中小企業提供創業咨詢、工商登記、產品試制、市場策劃、形象設計、營銷管理等創業輔導。建立一批小企業創業基地,以渭北產業園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建立若干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對創業基地在創業服務和企業孵化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優化創業環境,提供創業平臺,提高小企業孵化成功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制定全民創業的有關政策,解決好人才引進、市場準入、注冊登記、勞動保障等問題,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城鎮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私營經營。采取優惠政策,使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干部職工、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和社會有識之士投入到創業中去,使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五、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建立高素質的企業領導團隊
企業家是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粘合劑,沒有企業家的有效組織,所有生產要素都只是潛在的生產力。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是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計劃,提高企業家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培養高素質企業家和企業人才團隊,使其成為一支懂經營、講誠信、善管理和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高素質隊伍,成為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建立民營企業職業經理人評價中心,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推進企業經營管理者職業化和市場化;宣傳表彰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民營企業家,提高他們在全社會中的政治地位,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
六、抓好園區建設和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把產業集群建設與工業園區、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積極引導,擴大集群規模,提高產業競爭力,增強市場活力;對已形成較為明顯產業集群的工業園區進行引導完善、扶持提高;在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推動產業集聚,建立示范工業園區;采取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產業類同的非公有制企業向工業小區集聚,形成信息共享、資源充分利用、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產值超億元的產業集群;總結推廣全市產業集群的典型經驗,通過示范帶動,逐步形成以骨干企業為主導、企業專業化分工和產業化配套的產業組織體系,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經濟實體。
- 上一篇:組工干部能力建設經驗交流
- 下一篇:城市建設規劃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