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絡文化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1 04:23:00
導語:青少年網絡文化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他還就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提出五項要求。黨的*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當中就首次提出“和諧文化”這一概念,并對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文化中的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
截止20*年*月*日,我國網民總人數為1.23億人。從網民的職業分布看,學生所占比例最多,達到了3*.2%,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青少年網絡文化建設是整個網絡文化建設的主體。
網絡文化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新型載體,網絡憑借其信息量大、檢索方便、超越時空、平等互動、彰顯個性等特點,為處在蓬勃發展階段的青少年構筑了更加寬廣的信息交流平臺。但是網絡中的泡沫文化可能造成青少年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紊亂,削弱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網絡中的黃色文化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性觀念和扭曲的心理;網絡中的暴力文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的人性危機。據有關媒體調查表明,在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中,有不少人是因為有過多不良的網絡行為,受到不良網絡文化影響而誘發的。
一、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要把握四個特征
導向鮮明———體現目標上的和諧。在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中,不僅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而且要注重滿足青少年群體成長發展需求的有效滿足,努力引導青少年自覺養成與和諧社會生活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真正為和諧社會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堅實的智力支撐和強力的精神武裝。
創新有序———體現理念上的和諧。文化發展理念的和諧,是和諧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網絡文化不同于傳統文化一樣有豐厚的積累和沉淀,更需要在創新中尋求更好的發展;所有的創新要著眼于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服務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積極而有序地創新和提升。
產品多樣———體現供應上的和諧。雖然網絡文化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眾多的青少年,但要實現持續的和諧與持久的活力,還必須千方百計地實現產品供應上的持續豐富多樣。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就是要借助網絡,通過健康文明、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形式,創造一個品質上乘、琳瑯滿目的文化大觀園,以滿足青少年日益增長的網絡文化需要。
依托有力———體現自身發展上的和諧。文化的和諧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技術依托、物質依托、陣地依托和隊伍依托,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需要先進的網絡技術、穩固的網絡陣地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保障,才能確保青少年網絡文化自身的和諧、有序和持續發展。
二、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要理順四個關系
一是開放包容與堅持原則的關系。*總書記指出,要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源泉。開放包容、融合創新是維持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就要運用網絡手段,生動活潑地傳播、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既要以開放的姿態,同時也要考慮青少年網絡文化所應有的育人功能,理性選擇地吸納各種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有效抵制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發展的消極腐朽思想和腐敗思潮的侵蝕,在不斷融合、調整、充實自身中形成特有的文化體系,以適應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青少年群體成長和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二是規范引導與理性發展的關系。加強對網絡文化價值導向的規范引導并不是毫無節制的干預,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來指導,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價值標準與人格意識來引導,但也要注重在原則允許的限度內,在不背離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情況下,讓其按照網絡特點和青少年的實際需求自主發展,做規范有度,科學引導,理性發展。
三是尊重個性與圍繞主流的關系。一方面要注重為青少年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增加個性選擇的機會,滿足青少年個性化的網絡文化需求,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和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文化整體的價值導向,圍繞社會發展的客觀主流,突出文化建設的公共效益,做到兩者的有機統一。
四是滿足需求與崇尚科學的關系。文化發展要實現供求關系的和諧,關鍵在于堅持滿足需求與崇尚科學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在倡導和支持青少年網絡大眾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實現青少年網絡文化發展的自我提升,實現雅俗共進的和諧局面。
三、建設和諧青少年網絡文化要抓住四大環節
(一)提高認識,唱準旋律是關鍵高舉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旗幟,高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建設體現時代特點、符合青少年需求和代表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網絡文化,用網絡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塑造青少年,讓青少年網絡文化在服務和諧社會建設中體現生命力。
(二)圍繞需求,科學籌劃是前提科學的統籌規劃應包括供應、法制、道德和技術“四位一體”的網絡文化發展體系。從社會公共文化產品供應層面上看,要立足青少年的網絡文化需求,進一步加大青少年網絡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豐富青少年公共網絡文化產品供應。從法制層面上看,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各種網絡行為,凈化青少年網絡文化環境。從道德層面上看,要進一步引導青少年在使用網絡時能正確處理好網絡與學習、工作、生活的關系,處理好個人行為與公共規范要求的關系。從技術層面上看,要加強網絡技術的研究、攻關、創新,防止網絡出現道德和法律所難以完全涉足的某些技術性“盲區”,真正實現網絡文明和網絡文化和諧。
(三)動態監管,有效引導是基礎建立健全包括對網絡文化的準確預警、快速摸查、有效干預、妥善處理等內容的動態工作機制,及時對各類不良網絡信息進行必要干預和引導,為全面凈化網絡文化環境,建設和諧網絡文化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穩固陣地,健全隊伍是保障首先要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強勢推出主題鮮明、使用便捷,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綠色網絡文化載體,構筑主流青少年網絡文化陣地。其次,要規范青少年綠色網絡場所建設和監管,防止各種不良信息侵蝕青少年。再次,加大青少年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青少年網絡人才的成長。此外,還要加強各級各類網絡協會、軟件協會等社團或聯誼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引領網絡文化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上一篇:英語語音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英語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