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黨組織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26 05:27:00
導語:村級黨組織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鎮黨委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密結合農村工作實際需要,把培植農村致富帶頭人、經濟示范戶和鄉土人才開發、黨員發展、村干部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農村人才遞進培養機制,把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不斷提高村級黨員和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從源頭上加強和改進了村黨支部建設,全面提高了村級組織戰斗力和影響力。主要做法是:
一、改進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把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
該鎮現有黨員1701人,其中農民黨員1259人,占黨員總數74%。全鎮農民黨員普遍存在的年齡結構不優、文化層次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客觀現狀,制約了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和村黨支部戰斗力的增強,也與當前發展農村市場經濟、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但是,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活躍著一大批鄉土人才,他們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應用推廣先進技術、發展農村市場經濟、促進社會進步、加快農村小康步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該鎮積極調整黨員發展工作思路,將鄉土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及時地吸納優秀的鄉土人才入黨,為農民黨員隊伍增添了活力,不斷優化農民黨員隊伍結構。
一是建立鄉土人才信息檔案。20*年,該鎮結合實際情況,將鄉土人才劃分為村組干部、打工經濟、專業技術、經營管理和信息服務五個類型,制定了科學、具體的認定標準。組成5個專班,對全鎮29個村的鄉土人才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目前,鎮黨委已建立了1551名鄉土人才信息檔案,實行一人一卡,內容包括鄉土人才的姓名、年齡、文化、住址、政治面貌、特長、經濟收入等12項基本情況,并統一錄入微機實行跟蹤管理。
二是科學制定培養計劃。鎮黨委把鄉土人才作為納新黨員的重點對象,每年初都制定發展黨員工作計劃,要求每年納新黨員中鄉土人才比例達50%以上,各村每年培養1--3名入黨積極分子,每年平均每村發展1名鄉土人才入黨。
三是落實培養責任制。對確定的重點培養對象,由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指派專人聯系培養,定期考察。村黨支部每月至少上門走訪一次,主動了解情況。鎮黨委每季度聽取一次匯報,及時掌握培養動態。針對鄉土人才的實際,該鎮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把科技知識培訓和黨的基本知識培訓相結合,在提高他們致富本領的同時,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他們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
四是嚴把質量關口。該鎮堅持入黨的政治標準,把鄉土人才是否支持村上工作,熱心服務群眾,愿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作為重要的入黨考察標準。全面推行黨員發展公示制、支部票決制和責任追究制,增加了發展黨員工作透明度,強化群眾監督,確保了黨員發展工作質量。近三年來,全鎮新發展黨員108人,其中鄉土人才黨員占52%。
二、圍繞建設小康農村,把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能夠適應新形勢,帶頭發家致富是新時期農民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根本要求。因此,該鎮一手抓鄉土人才入黨,一手抓農民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采取多種措施把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使其在能力上“強”起來,在經濟上“富”起來。
一是開展大規模的黨員輪訓。近年來,該鎮積極創新學習內容和培訓方式,突出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市場經濟知識等重點內容,采取集中培訓、專家授課、電化教育、現場咨詢、外出參觀等多種形式,對農民黨員進行了大規模的培訓。鎮黨委每年重點辦好村干部及骨干黨員培訓班,幫助廣大農民黨員學習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提高科技致富本領。
二是出臺優惠政策。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培植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兩公開、五優先、六不限制”政策,即在鎮辦電視臺公開宣傳推廣致富帶頭人的成功經驗和典型事跡,公開表彰獎勵貢獻突出的致富帶頭人;優先納入村級后備干部管理,優先落實扶貧項目,優先給予資金扶持,優先呈報命名鄉土拔尖人才,優先授予各項政治榮譽;對創辦或經營經濟實體的,不限制投資者身份,不限制投資者經營主體,不限制規模大小,不限制經營范圍,不限制經營方式,不限制管理手段,為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三是落實結對幫扶措施。按照“重點扶持,全面培養”的思路,根據干部蹲片和駐村的情況,組織鎮、村干部與農民黨員開展結對幫扶,鎮黨委主要領導每人聯系5戶,副鄉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2—3戶,一般機關干部和村干部每人至少聯系1戶。全鎮71名鎮干部共建立幫帶聯系戶496戶,31名機關負責人建立幫帶聯系戶160戶,80名村主職干部建立幫帶聯系戶348戶。鎮村干部幫帶的主要任務就是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各種資源,為農民黨員發展致富項目協調解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困難,為培養黨員致富能人創造條件。
目前,全鎮1259名農民黨員中,已成為打工帶班的180人,種養殖業大戶350人,投資辦廠當老板的10人。*塑料編織袋廠經理蔡明宏,原是鎮農具廠倒閉后的一名失業黨員,2002年籌資134萬元買斷企業產權。今年初,蔡明宏決定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廠房擴建,但面臨資金緊缺的巨大困難,鎮黨委及時協調貸款20萬元,并減免了一切建房手續費用,幫其新建廠房1000平方米,新添置機械設備12套,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勃勃生機。
三、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不斷提高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共性特點是懂經營、會管理、頭腦活,經過長期的摸爬滾打和市場競爭的考驗成長起來,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是推動農村先進文化發展和實現更多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力量,在農村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為此,該鎮樹立“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的思想,解放思想用人,注重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為致富帶頭人發揮更大的作用搭建平臺。
一是通過認真篩選,把文化素質較高、思想素質較好的致富帶頭人納入村級后備干部管理,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二是建立鎮領導班子成員幫帶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制度,定期上門走訪,主動了解其生活、思想情況,幫其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三是采取交任務、壓擔子的方式,加強對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和鍛煉。各村通過推薦致富帶頭人進入民主理財小組,或當選為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的方式,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村務管理和重大事項決策,不斷提高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工作實踐能力。對列入村級后備干部管理的致富帶頭人,經過跟蹤培養和考核合格后,利用村支兩委換屆選舉或職數空缺的契機,采取群眾推薦、組織提名等方式,把他們推上村級領導班子崗位。
近三年來,該鎮利用村級換屆選舉或職數空缺之機,共推選61名致富帶頭人進入村班子,其中擔任村書記15人,擔任村主任13人。在全鎮117名村干部中,屬于致富能人型的村干部占52%。下壩村的現任村主任何倫興原來是一個制茶能手,多年來,他一直苦心地鉆研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并無償為周圍鄉親傳授經驗,幫助他們分析市場行情,個人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茶葉制作銷售大戶,同時,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有80%的農戶也都學會了制茶工藝,很快實現了脫貧致富。2002年,原下壩、園林場兩個村合并后進行村班子調整時,我們將其提名為村主任候選人,組織全村黨員群眾推薦選舉,他分別以95%的推薦票通過和91%的贊成票順利當選為村主任。
四、突出為民服務,把村干部培養成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兵
村干部亦工亦農,與廣大農民群眾聯系最為密切,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農村基層的重要的依靠力量。該鎮不斷延伸培養鏈條,突出為民服務,把廣大的村級干部培養成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兵,切實提升村干部的形象和地位。
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村干部實踐“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能力素質。認真開展了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學習教育活動和干部思想作風整頓活動,使村干部理解了什么是“三個代表”、怎樣實踐“三個代表”,增強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鎮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列支5萬元,用于村干部集中培訓,著力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為民辦事本領。二是構建干群聯系橋梁,讓干部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建立村干部三聯制度,即每個村干部重點聯系一個致富帶頭人、一個困難戶、一個上訪戶,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隱患。堅持村務公開,定期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讓村民有效地參與村務管理,增強村干部工作透明度,以此促進規范村干部的工作行為。三是推行績效考核,激勵村干部對村民、對工作負責。根據新時期農村工作要求,將村主職干部績效考核內容分為經濟建設、黨的建設、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安全生產、農民負擔、信訪工作、林業生產8大項,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年終由鎮黨委全面考核,同時組織村民代表進行民主評議,依據績效考核結果兌現村干部工資待遇和確定評選表模人選,促使村干部把對黨委、政府負責和對村民群眾負責有效地統一起來,更好履行崗位職責。
今年8月下旬,該鎮遭受百年一見的洪水災害,雙河口村被沖毀公路2公里、渠道1000余米、橋梁1座、良田400畝,損失最為慘重。村黨支部書記汪志寶帶領一班人,連續半個多月,始終奮戰在抗災自救的第一線,舍小家顧大家,走東家跑西家,組織鄉親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受到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
通過實施農村人才遞進培養,為該鎮農村黨員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為農村基層組織增添了新的活力,為選好配強農村小康建設領路人開辟了新的渠道,達到加強基層組織、推動經濟發展的雙贏效果。目前,全鎮已高標準建成2萬畝綠色生態有機茶基地,擁有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2家,年均實現產值9100萬元,初步形成了以生態有機茶、建筑建材業、塑料制品業、珠寶飾品加工業為特色的鎮域經濟體系。我鎮先后被授予“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建設示范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第二屆楚天明星鎮”、“市級文明鎮”、“十堰市第一信用鎮”等榮譽稱號。
- 上一篇:高速數據采集設計管理論文
- 下一篇:村級組織陣地建設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