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思考
時間:2022-06-27 09:2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我們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同時,必須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作為21世紀中華民族實現可持續復興的思想綱領。
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作為民族復興的戰略思想,本質上在于它從以人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意義和戰略價值。
1、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民族復興的戰略意義。
發展觀是人們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重大影響??茖W發展觀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面臨的“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靠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手段等,集中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從民族復興的戰略層面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最根本的在于看它“發展”的核心和終極目的是什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僅鮮明地亮出了發展的旗幟、綱領,而且體現并滲透于發展的戰略選擇、戰略部署以及發展的方式、體制與機制等具體的路徑和要求上。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注意從唯物史觀的高度去審視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切問題,注重經濟社會發展中人的發展的意義,注重改革、發展與民族復興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首先,它突出表現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價值向度,在肯定人的工具性、手段性,積極發揮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同時,強調一切以人為出發點、落腳點,把人的需要的滿足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這就突出了人的第一性、主體性和主動性、能動性,恢復了發展的本真和意義。這樣,發展不應僅僅是追求經濟增長,不能是為發展而發展,更不能以官員“功業”、“政績”、“形象”為轉移,發展必須是為了人,為了人的需要的滿足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
2、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戰略價值。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向度不僅凸顯為了人民利益的功利尺度,而且倡導道義尺度,認為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它還包括政治、文化、人的素質等內容;經濟并非社會的全部內容,理想的社會不僅應該是高效率、高效用的,而且還應該符合正義、公平等道德、道義原則。為此,在發展過程中主張既講功利、功用、效益,同時還講道德、道義,遵循道德、道義原則,使發展既符合功利要求,又符合道義上的要求,用道德、道義尺度衡量和評判發展,使發展成為合理的、好的發展,以避免和克服人的精神價值失落以及人際關系疏遠等“以物為本”的發展的負面效應。
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主張發展是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發展,不以經濟發展代替其他方面的發展,特別是不以經濟的發展代替人的精神、道德價值追求;主張發展是當代人與后代人發展的統一,不因當代人的發展損害后代人的發展,不因追求當代人的“利”而放棄對后代人發展的道義責任;還主張發展是社會全體成員的發展,不是少數人的發展,不能以少數人的發展損害絕大多數人的發展。
可見,以人為本的發展既主張功利、效用尺度,用功利、效用、利益調動人的積極性,增加中、高收入階層的比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又主張道義標準、導向,關注社會弱勢群體,讓社會弱勢群體也能從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受益,并最終走向共同富裕??梢哉f,廣大人民利益的實現與發展之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過程。
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
科學發展觀作為引導中華民族在融入全球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路徑選擇,其核心思想是:在對當今全球形勢與發展趨勢作科學分析判斷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通過和平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世界和諧的發展戰略。
1、發展戰略路徑選擇的原則。
中國“和平發展”戰略路徑選擇有五大原則:第一,中國和平發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壯大自己,同時又用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第二,中國的發展,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雄厚的資金儲備,以及改革帶來的機制創新。第三,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堅持開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國家發展經貿往來。第四,中國的發展需要很長時間,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奮斗。第五,中國的發展不會妨礙別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發展了、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
2、和平發展戰略的實施。
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為中國贏得民族繁榮富強的世界形象奠定基礎,而且正在體現出有利于互利共贏、世界和諧格局的形成。中國在這樣一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下謀求民族復興,自然要處理好與周邊鄰國的關系。抓住機遇謀求自身的發展,離不開給其他國家提供機遇,給了其他國家發展的機遇,中國的發展機遇就更多更好。所以對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等中國都要大力推進,從而使中國獲益,亞洲獲益,最終世界獲益。
中國的和平發展、民族復興對于歐洲意味著什么?我們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民族復興將為歐洲以及中歐關系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在發展的問題上,歐洲和中國一樣,都處在和平發展的進程中。歐洲和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付出過沉重的血的代價,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貴。歐洲正在走向聯合和統一,歐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綜合實力雄厚的國家聯合體。中國希望,和平發展的統一的新歐洲,特別是歐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國際戰略觀上,歐洲與中國有許多共同點。歐洲與中國都希望營造一個和平發展、互信互利、造福人類的國際環境。我們都贊成多邊主義,主張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要求維護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現存國際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長遠的眼光推進成熟的戰略伙伴關系。其三,是中國的和平發展有利于中歐之間的互利合作。我們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為中歐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這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歐盟國家對華投資也不斷擴大,中歐貿易發展迅速,中歐經濟的互補性與合作的潛力已成為雙邊關系最重要的紐帶和基石。
中歐之間發展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無論對于中國的和平發展、民族復興,還是對于歐洲一體化進程,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我們認為,在中華文明與歐洲文明之間,不僅不會發生沖突,而且將交相輝映,共同放射出燦爛的光芒。同樣,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建設和諧世界的努力,正在得到世界各國的響應和支持。因為世界將從和平發展、和諧世界建設中獲益。
科學發展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要求
要將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轉化為21世紀中華民族可持續復興的偉大實踐,就要善于將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轉化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指導思想和實踐要求。尤其是以下三個“統籌”的任務和要求更為迫切。
1、切實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與城鄉分治的“二元”體制,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籌兼顧。
在目前二元社會的條件下,城鄉之間既不平等,同時也相當程度地處于相互割裂與對立狀態之中。一方面,城市居民擁有農民無法享受到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社會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農民生存發展狀況令人擔憂。全國13億人口,62%在農村,全國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還有6000萬人剛剛過了溫飽線。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不僅如此,農民在受教育水平、健康狀況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也都與城市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2、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不可能采用區域平衡的方式發展。現在,梯度開發的絕對戰略優勢已經大大弱化,因此,我們必須在社會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質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和目標。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就是要從全局和大局出發,進一步樹立和鞏固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按照鄧小平“兩個大局”的設想,在東、中、西部良性互動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和共同發展。
3、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高度的生態文明。
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這樣我們才能保證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發展中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積極實現當前發展的目標,又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這就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和能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總體上,統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就是要變革傳統的發展觀念,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就是要堅持遵循經濟規律、遵循社會規律和遵循自然規律的統一,堅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的統一,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統籌協調的過程,實際上是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過程,也是將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要求在統籌協調中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在統籌協調中實現民族復興的使命和任務。
科學發展觀作為民族復興的思想綱領,引導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思想,也只有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才能成為吸引千百萬民眾參與的、推動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實踐。因此,要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促進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最根本的就是要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轉化為一種制度安排。
科學發展觀作為21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綱領,作為引導中華民族走向可持續復興的重大戰略思想,在轉化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逐漸地獲得了體制與機制的支撐,而且正在凝聚成一種令世界矚目的發展的新范式、新模式,該發展范式(或模式)也可以說是民族復興的中國模式。
- 上一篇:干部業績管理實踐與思考
- 下一篇: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考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