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經濟工作的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27 09:28:00

導語:黨委經濟工作的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經濟工作的經驗交流

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特別是在當前金融風暴給全球經濟帶來深刻影響的新形勢下,地方黨委如何更好地領導經濟工作、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一個實現科學發展、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的重大問題。

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性質

對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物性質,要有一個清醒認識和把握。地方黨委作為黨執政的中觀層面,一個重要職責,是領導和推進經濟工作。這是地方黨委“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性質主要表現在:

第一,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經濟是國家經濟的一部分。從國家總體發展布局出發,把握一個地方的經濟大局,推動發展,領導一地人民率先實現現代化,實現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地方黨委的本職。

第二,經濟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這是黨執政的物質基礎。沒有發展,便沒有一切。領導發展、推進發展、把握發展的政治大局,領導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地方黨委肩負的重任。

第三,領導經濟工作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責任。黨是人民利益的維護者。作為執政黨的一級地方組織,必須確保貫徹好、實施好中央大政方針;把握地方經濟工作的大局、走向、路徑;防止經濟工作對社會公正、社會正義可能出現的偏離,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責、內容和方式

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這一重大命題,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責。作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指出:“黨領導經濟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立法,營造良好環境”。這是在全面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規定對于改革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對中央提出的黨委領導經濟工作“六個方面職責”要認真把握。(1)在把握政治方向上,主要是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調控措施;地方發展的政治方向;(2)在謀劃發展全局上,主要是謀劃社會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年度重大安排、改革發展穩定全局性舉措;(3)在提出整體戰略上,主要是提出市、區(縣)經濟社發展綱要、發展戰略;(4)在制定重要政策上,主要是制定重大公共財政政策、重大金融政策、重大社會保障政策、其他重大民生政策;(5)在推動經濟立法上,主要是推動經濟發展重要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立法;(6)在營造良好環境上,主要是營造法治化、公平競爭的環境,讓經濟要素自由流動,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作用,構建良好經濟秩序。地方黨委這六個方面職責的重點和內容如圖示:

2、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主要方式。根據研究,我們認為,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具體方式,主要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1)形勢的研判。清醒地分析形勢和把握形勢,是領導好經濟工作的前提。一是宏觀形勢,重點研判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政治、經濟形勢趨勢和區域經濟變化態勢;研判中央經濟工作的部署和大政方針等。二是微觀形勢,本地區經濟發展總體態勢、影響科學發展的主要制約或瓶頸等。

(2)目標的確立。一是本地社會經濟發展近期和長遠總體目標,應由黨委提出。二是年度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增長率科學把握,應由黨委確定。三是本地區重大產業、經濟類型的科學定位,應由黨委決策。

(3)政策的制定。為促進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地方黨委必須根據需要和本地實際,通過黨委決議案等方式,推動制定和出臺一些重大公共政策。形成和出臺公共政策,應當通過建議人大立法、政府出臺行政法規等方式來實現。

(4)措施的落實。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圍繞重大社會經濟科學發展目標,黨委要發揮政治優勢,推出政治的、思想的、社會的保障措施。通過宣傳輿論和組織功能,動員好、組織好社會,特別是動員、發動和帶領黨員和先進群體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一方面,要防止可能的大包大攬的沖動,防止出現“一元化”領導時期那種直接干預經濟的局面;另一方面,要防止疏于對經濟全局的調控從而形成不利于科學發展的“放任”局面。這樣一種“度”,這樣一種界限的把握,考量地方黨委的政治智慧。

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必須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1、地方黨委領導好經濟工作,關鍵在于如何建立科學、穩定的領導經濟工作的運行規則。要通過研究,制定一些工作運行規則。如:(1)哪些重大全局性社會經濟問題由常委會研究決定;(2)哪些重大全局性社會經濟問題由全委會研究決定;(3)哪些重大全局性社會經濟問題由黨代會研究決定;(4)報請黨委決策的經濟工作,是由政府審報,還是由政府黨組審報;(5)政府報請人大審議和報請黨委審議的程序和關系等。

2、地方黨委領導好經濟工作,關鍵在于如何妥善處理“黨政”關系。這一問題的核心是進行科學的經濟工作權力配置。一是要處理好黨委與政府的關系;二是要處理好黨委與政權(人大)的關系。妥善處理黨委與政府、黨委與人大的關系,就要對涉及市委、人大、政策的經濟決策流程作出制度性規范。黨委領導經濟工作重大決策流程如下:

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不能成為“項目經理”。要按照科學定位的要求登高望遠,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好方向、掌好舵,正確制定大政方針,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發揮好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

3、地方黨委領導好經濟工作,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性。只有不斷探索和深入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運行特點,才能保證黨對經濟工作領導的科學性,正確把握經濟發展的方向,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地方黨委班子是由來自各方面的人員組成,不可能是搞經濟的專門家。要對經濟重大問題作出科學正確的決策,一是有必要組成顧問性的專業小組,進行輔助性工作協助,二是黨委成員要自學花較多時間和精力來關注、研究和把握一些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東西。

4、地方黨委領導好經濟工作,關鍵在于如何把握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關系。比如城鄉關系、市區經濟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收入分配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區域性經濟關系、局部與全局關系、當前與長遠關系、行政干預與市場的關系等。當年,認為解決好“十大關系”是國民經濟之本。把握和妥善處理這些重大關系,是地方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立足點,也是地方黨委謀全局、抓大事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