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網絡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2 09:02:00

導語:法律服務網絡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服務網絡經驗交流材料

一、進一步加強“148”法律服務中心的業務建設,為全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在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中,我局進一步強化“148”法律咨詢熱線電話的職能作用,健全了“148”熱線值守和接待制度,要求值守人員熱情接待、耐心解答,力求達到“解答一件,宣傳一片”的目標。并創建了“司法在線”法律服務網站,開設了在線法律咨詢和在線業務辦理等網頁,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輻射和帶動了全區的法律服務。二、建立律師參與政府信訪接待,為黨委、政府當好法律參謀為配合區領導信訪接待日工作的開展,今年五月以來,在我局統一安排下,一方面確定由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律師每周三領導接待日時間,定期到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綜合信訪辦參與接待來訪群眾,協助領導處理信訪案件,結合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群眾依法信訪的意識,并為領導及有關部門處理來訪問題提供法律參考。另一方面以司法所為主體,綜合法律服務站人員積極參與,緊密配合各社區辦開展社區信訪接待工作。在接待中,我局將參與信訪接待工作與對不穩定因素的排查相結合,注意總結,把握不同階段信訪案件的特點和動向,及時反饋,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此項工作經過了三個多月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效。到目前為止,律師共參與信訪接待15次,解答群眾咨詢12件,25人次。三、建立社區綜合法律服務站,將律師、公正、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送到社區為使區內居民及時獲得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我局以司法所為載體,在三個片區設立了社區綜合法律服務站,由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和公證處的業務骨干每周定期到三個社區辦定點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其主要職責:一是現場辦理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法律事務;二是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律咨詢服務;三是協助社區辦接待、疏導、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參與調處重大疑難糾紛;四是協調社區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為不斷拓寬便民服務渠道,該局還以向社區居民發放*區司法局編印的《便民法律服務卡》、《*區司法局法律服務指南》宣傳冊,組織編寫*區法律進萬家系列叢書《以案說法(農村篇)》、《法律服務指南》、《信訪與守法》,并送書下基層等形式,努力構架法律服務進社區的新體系,逐步實現法律服務與社區居民“零距離”接觸。同時,該局還組建了一支由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為主具有專業水平的法制宣傳志愿者隊伍,制定《法制宣傳自愿者巡回下基層制度》,針對社區實際,通過開展法制專題講座、上法制課等形式,宣傳普及與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促進了由提高社區居民法律意識向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的轉變。四、以擔任村法律顧問為切入點,切實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為提高我區各村依法管理社會事務的水平,使村兩委的管理行為和決策行為進一步走向程序化、規范化和法律化,該局立足于服務,整合職能,組織倡導法律服務所回報社會。法律服務所排除經濟利益,積極主動為村委會擔任義務法律顧問,并充分發揮其在村務政務中的參謀作用,在重大事項上為村委依法把關,還承擔在普法教育中的宣傳教育作用,通過定期、不定期為村干部上法制課,舉辦法律咨詢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法制化管理水平。此外,村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找法律工作者免費咨詢,問個明白。同時,充分發揮訴訟外的調解職能作用,積極開展疑難糾紛的調解工作,對切實化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做了大量工作。在該局的指導和協調下,五月以來法律服務所與大寨村、毛寨村等十余個村簽訂法律顧問合同后,已全面開展法律咨詢,草擬、修改、審查涉及本村在生產、經營、管理及對外聯系活動中的合同、協議以及其他有關法律事務文書和規章制度,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對村委的重大決策提出法律意見,以及對本村村干部進行培訓等法律服務工作,受到群眾歡迎。五、進一步健全人民調解網絡,切實發揮人民調解在“創安”工作中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創安”工作開展以來,為切實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由我區司法局牽頭在黃河、平橋、金竹三個社區辦先后成立了由司法、土地、規劃、民政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社區辦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健全了*區村、社區辦人民調解兩級組織。為進一步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素質,規范人民調解工作,區法院、區司法局不斷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力度,司法局專門聘請區法院六名法官擔任社區人民調解指導員,并采取法院聘請優秀調解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司法局組織調解員旁聽典型案件審理等形式,指導調解,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社區辦”的調解工作目標。三個社區司法所以農村為重點,著重排查了土地征撥款發放、婚姻家庭、鄰里方面的糾紛,上半年全區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民間糾紛174起,調解成功172起,調解率達98%以上,防止群體性糾紛24起。有效的促進了“創安”工作的順利進行。六、義務法制宣傳員定時定點服務制與聯絡制相結合,全方位服務社區今年以來,我局按照“立足社區、服務社區、有為于社區”的方針,將法律服務陣地推向基層,在全區15個社區廣泛開展了“法律進社區”活動,成立了*區司法局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指導小組,全局15名干警擔任15個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分別于每周二、三、四到各個社區掛牌服務,主要任務是:開展法律咨詢,協助居民辦理法律援助、訴訟、非訴訟法律事務和公證等事務,幫助社區建立建全法制宣傳運行機制;協助社區制定法制宣傳計劃和宣傳活動方案;指導社區舉辦法制宣傳欄等法制宣傳陣地的開辟和利用,幫助社區開展法制講座;幫助社區建立和完善社區管理制度。同時,依托社區開展“四個一”建設,即在每個社區開辟一個法制宣傳欄,開展一次法制講座,贈送一批法制宣傳書籍和建立一支法制宣傳隊伍。旨在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推動社區創安工作深入開展,疏通法律服務渠道,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到為民、便民和利民,體現了司法為民的服務性功能。七、建立專項考核制度,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為確保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局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專項考核制度,一是分級簽訂法律服務承諾書,自加壓力,接受監督,目前已分別同社區辦和社區簽訂《綜合法律服務接待站進社區承諾書》和《義務法制宣傳員進社區承諾書》,均承諾將定時定點定人到社區提供法律服務,并將義務法制宣傳員工作制度及工作職責向社區進行公示;二是與村委會簽訂了擔任義務法律顧問承諾書;三是全方位考核。該局將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作為今年目標考核的重要工作內容,并不斷加大考核力度,實行社區辦、社區(村)對法律進社區工作紀律、工作實績以及工作作風進行登記、考評和局機關領導及考核部門不定期到社區(村)抽查、走訪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四是大力鼓勵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能動作用,結合基層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好各項工作,對工作實績突出者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效率低下者給予相應的處罰;五是將送法進社區工作情況納入干部業務檔案,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經過一段時間的“法律進社區”工作,我們體會到“法律進社區”不僅僅是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層滲透延伸的一種有效形式,而且是社區管理走向法治,體現社區文明的一種標志。在下一步工作中,將繼續沿著“貼進生活、學用結合、面向群眾、服務社會”的方向,為“平安”目標的實現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