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組織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25 10:25:00

導語:工會組織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會組織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一、創新組織體制,大力推進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組建工作

組織起來是切實維權的基礎。針對我區非公企業小型分散的特點,我們把建立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作為工作重點和突破口,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覆蓋面。

抓住機遇,積極開展組建工作。2006年,我區區委、政府換屆,各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也將進行調整,我們及時向區委領導提出建議,即街道工會聯合會、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和經審委員會也同時換屆。我們的想法得到區委領導的重視支持。為做好此項工作,區總工會采取了領導分片包干機關干部每人負責兩條街道,并與年終考核、獎勵直接掛勾,以確保按期完成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組建工作任務。我們還制定了組建工作的獎勵制度,規定凡做到“三同步”的街道獎勵2000元,反之,通報批評。同時,在紅鋼城街抓試點,通過公開競聘、當眾演講、會員代表投票,組織考核等程序,直接選舉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主任,并落實了她們工會副主席即正科級干部的待遇。當年8月,我們在紅鋼城街召開了現場觀摩會推廣了經驗。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街道工會你追我趕,在規定的時間內,全區11條街道全部新建了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區委、區政府及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為全區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建設快速發展和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以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的簽訂為抓手,促進組建工作上臺階。為維護女職工特殊利益,我區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區勞動局、區司法局、區總工會負責人為成員的“區推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領導小組”,各街道、社區及企業也成立相應的組織和辦事機構,我們抓住這一有利的工作時機,趨勢而上,規定區域性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必須由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主任代表女職工與街道、社區行政負責人簽訂,把建立健全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配齊配強女職工委員會主任,與推進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工作相結合,有力促進了工會女職工組織組建工作上臺階,截至目前為止,全區10條街的區域性女職工委員會覆蓋666家企業,21712名女職工,占全區女職工總數的92%。

聯合社會力量,確保組建工作落到實處。為不斷提高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覆蓋率,區總工會通過向區人大、政協提出執法檢查相關提案和建議,與勞動、司法、衛生、安全等部門聯合進行檢查等方式,加快了建立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和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工作的步伐。國稅局代收工會經費后,我們在國稅局征稅大廳現場辦公,指導企業組建工會及女職工委員會。近兩年來,全區新建非公企業260家,全部組建了工會女職工組織,新發展的女會員達6188人。促進組建工會女職工組織不斷向縱深發展。

二、完善運行機制,不斷加強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規范化建設

機制建設是規范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要提高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工作水平,必須在機制建設方面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工會女職工組織的戰斗力。

建章建制,實現規范管理。為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我們先后建立了工作目標管理制度、考核評比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工作例會制度、調查研究制度、學習培訓制度等。各街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定期向街道黨委和工會匯報工作,女職工工作的考核被細化成百分制,并納入街道綜合考核和工會工作考核,作為評優創先“一票否決”的條件之一,我們還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信息網絡,選配了信息員,及時反饋女職工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和交流新經驗。各街道、社區成立了工會女職工工作監督小組,在女職工中公開招聘監督員,并通過簡報、內部局網、公告欄等向社會公布監督小組成員名單,電話等,做到了公開、透明。同時,我們還定期組織街道、社區和企業的工會女職工組織,就女職工工作進行自查互查,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配強女職工干部,活躍基層工會女職工工作。在區委和區委組織部的支持下,2006年下下半年,區總工會按照工會基層干部社會化、職業化要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1名工會干事,其中8名女性,通過民主程序,擔任街道非公企業工會聯合會女職工委員會主任,加強了街道非公企業工會女職工工作。

強化培訓,努力提高女職工干部綜合素質。區總工會每年舉辦2-3期培訓班,組織街道、社區、企業女職工干部學習《婦女權益保護法》、《勞動合同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企業工會條例》等法律法規,交流工會女職工工作經驗,研究新情況,從理論、實踐兩個方面,提高工會女職工工作整體水平和能力。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成立后,為了培養新聘用的工會女職工干部,我們采取每周一、周四兩天到街道辦公,周二、周三兩天到企業指導開展女職工工作,每周一次例會,學習或培訓。每月一次工作匯報會,匯報女職工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總結新經驗。半年一次考評,年終總結評比的辦法,有力地加強了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至2008年9月底,區和街道兩級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共舉辦了培訓班50期,有15000人次參加了培訓。

加強指導,推動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工作向前發展。區、街兩級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經常深入社區、企業,及時了解女職工所想、所需、所求,了解和指導其開展女職工工作。新溝橋街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后,針對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建立了“他鄉之家”成為農民工休閑、娛樂的場所。創辦了絹花廠,10多名女殘疾下崗職工有了謀生之地。培訓了200名下崗女職工、女農民工,先后有132名走上了工作崗位。紅衛路街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針對轄區內女職工多,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的實際情況,先后舉辦了三次女性健康知識講座,180多名女職工聽后感到受益匪淺。

三、增強基層活力,充分發揮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的凝聚作用

加強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組織建設,激發了基層蘊藏的能量與活力,增強了工會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社會影響力,促進了工會職能作用的發揮。

結合黨的中心工作,發揮特色,促進發展。各街道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工作,先后開展了“建功立業”、“巾幗文明示范崗”等勞動競賽促進了生產經營發展。紅鋼城街某私營企業26名職工中22名是女職工。老板說,過去我為了提高勞動效率,每天派我的姐姐守大門,怕女職工遲到早退完不成生產任務?,F在,非公企業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主任經常到廠指導工作,女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大為高漲,質量大幅度提高,一年增加產值30多萬元,再也用不著派人守大門了。

開展女職工素質教育活動,進一步發揮女職工半邊天的作用。街道、社區工會等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結合實際,廣泛開展了技術、技能等培訓,已有15000多名女職工受益。全區各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以“建功立業”為抓手,創新內容和形式,團結帶領女職工參加“建功立業”活動達16808人,占全區區域性工會女職工總人數的97%,為全區“兩型社會”、“循環經濟”建設做出了新貢獻。

建立女職工維權站,切實維護女職工權益。從2007年12月起,在全區建立了118個區、街道、社區“工會女職工維權站”,聘請了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據統計已有400名女職工受益。今年中秋節前夕,20多名農民工,其中,有10名女農民工到區總工會反映,某二期工程項目經理部拖欠工資,經過區總工會女職工維權站協調,很快解決了問題。去年11月底,一享受“低?!钡南聧徟し从?,沒有拿到廉租房補貼。區總工會領導與“工會女職工維權站”法律顧問分頭向人關部門協調和積極反映情況,經過區、街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多次調查情況和做工作。今年春節前夕,該女職工拿到了每月390元的廉租房補貼金,她熱淚盈眶,衷心感謝工會女職工委員會。

整合社會資源,積極為女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近兩年多來,區總女職工委員會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努力為女職工辦實事。一是聯系醫院免費為1500多名困難女職工體檢。二是幫助困難女農民工就醫。2007年上半年,女農民工熊芳菊患婦科卵巢囊腫,無錢醫治導致嚴重失血,生命危在旦夕。區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負責人發現后聯系市九醫院免費為其做手術。三是各區域性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為數千名女職工辦理安康保險,幫扶困難女職工3716人,女農民工77人。四是為豐富農民工文化娛樂生活,2006年8月15日,成立了以女農民工為主體的湖北省首家“農民工藝術團”,藝術團巡回演出在社會產生了很大反響。2007年9月12日,創辦了湖北省首家“農民工之家”,深受女農民工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