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合驗收交流范文
時間:2022-12-09 11:17:00
導語:三結合驗收交流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發展,現代教育的構成愈來愈趨向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協作?!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加強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一項全民性、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針對教育新形勢,我校從本校實際出發,對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影響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的檢驗,我校認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良好教育途徑。
(一)樹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大環境教育觀是順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知識經濟的出現,使人類社會比任何時候都依賴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應有相應的變化。因此,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出發,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一個現代的教育觀,明確我們要培養的是怎樣的人才。那么,應該樹立怎樣的一個現代教育功能觀呢?從現代青少年的實際狀況看,他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隨著社會信息傳播的發展,他們越來越早的接觸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圍不再是學校,家庭簡單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響:從宏觀系統看,有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從中觀系統看有社區的影響:從微觀系統看有家庭的影響。因此,順應時代與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現代的教育觀應包括這樣三個方面:“其一,強調教育的育人功能與社會功能的和諧統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經濟功能。即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其三,關注教育對人的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倡導科學人道主義教育功能觀?!睆囊陨犀F代教育功能觀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現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應試的天才,而是適應社會發展,促進經濟建設的具有科學人道主義的可持續發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個全社會化的大環境中進行,就意味著學校從上到下各階層都要轉變舊有的單一學校教育觀念,形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大環境網絡教育觀念,在此基礎上制定教育的目標、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認識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明確立足實際構建三結合教育網絡的重要性
從上述的論述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步向社會擴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認識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生活的基本環境,在學生成長中所起的作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學生的健康發展。
學校是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的主要的決定因素。學??梢杂幸庾R的對各種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因素進行選擇和重組,系統的發揮主體作用。在現代社會,由于知識傳授的專門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越來越普及,因此學校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了越來越大。學校承擔了過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為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對于一個現代化的少年兒童而言,學校不僅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同時也是社會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整個青少年時期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從中掌握了知識技能,養成道德習慣,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念,鍛煉了健康的體魄。因此,學校對于個人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尤為重要。
家庭是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一個人生下來受到的最初影響就是家庭影響。家庭結構、家庭職能、家庭關系、家庭倫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點。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劉湘云教授經過兩年對128名“健優兒童”及128名一般化兒童的家庭環境進行研究調查后指出,少年兒童發展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環境。家庭的結構特點、家庭的穩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識、文化修養、言行舉止、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參與子女教育的自覺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資料的數量和質量都對子女的身心發展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
社會為少年兒童提供成長的基地。人是社會的動物,一個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發展階段,都要加入許多群體組織。就個人的發展而言,加入群體能夠滿足人的社會交往需要,滿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從而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交往會從學校、家庭擴展到社會,加入社會不同的群體之中,這種以人的性格等情感、心理的基礎的交往,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吸引力,對兒童的成長影響極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進兒童的發展,比如幾個喜歡制作小發明的孩子形成的興趣小組。反之,會有消極影響,例如一些沉迷于電子游戲廳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團。同時由于兒童身心都
成熟,一般不易擺脫這種影響,對其成長影響較大。
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們的作用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影響的,即可相互促進也可以相互制約抵消,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系程度如何,直接的影響學生的發展。學校只有加強同社會、家庭的聯系,加深對社會情況和學生校外生活的了解,加強與社會家庭的配合,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對學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響,才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促進作用。從我校的實際來看,地處農村的學生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家長的文化層次也較低。由于我們認識到學校、家庭、社會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我們有意識的加強與社區的合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區生活環境,盡力延伸學生的學習和認識社會的空間,開展活動,讓他們盡可能的
觸摸到時代的脈搏,縮小與市、鎮面學生的距離;同時努力做好家長的工作,及時與家長溝通和聯系,第一手掌握學生的發展變化情況,抓好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教育,齊心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切實構建學校、社會、家庭相會結合的教育網絡,
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認識到學校、家庭、社會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較深入的了解到把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體系,注重全面了解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發展規律和現階段的思想實際,多渠道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證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網絡式育人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起到的是一個引導和指向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育網絡體系的作用,自覺把教育教學活動放置于一個立體的網絡系統之中來考慮,不斷完善學校的自身管理,提高教育管理與教學水平,走出學校教育的狹小范圍,加強與校外的各種交流,探詢最佳的合作途徑,爭取最佳的教育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與家庭對學校教育,如管理、建議亦有增強趨勢,參與到課程組織、師生角色、學校及課堂的權力結構等方面。社會環境無論是整個社會、風氣、還是某一個社區、家庭、大眾傳媒,都對學校的教育的效果起強化或弱化的作用,首先表現在對以學校德育內容和結果的“修正”,其次,學校德育的決議、內容、活動可能向社區、家庭來自全社會
自全社會延伸,家庭、社區等已成為學校開展德育活動的一個新途徑,而且社區、家庭的德育影響,學??赏ㄟ^一定形勢引入學校,成為學校德育的一部分。我校就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警校法制教育會等形式達到加強聯系的目的。
可見,現代教育中,學校要以社會環境為基礎、為補充,我們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它們的綜合作用,即形成一股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的合力,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徑。
(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合力作用,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長期的理論探索到工作實踐,我們不但在意識形態上認識到三結合教育網絡構成的理論依據、現實意義,也總結到一定有效措施,即立足于學校,通過加強與社會、家庭的聯系與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立足于學校的主體作用:
由于學校是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的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的是一個指向和引導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學校建設。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讓老師以身作則,制定了《育才小學教師
管理條例》、《育才小學教師考勤制度》,相應建立了《育才小學學生教育管理條例》,明確了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紀律要求。我校堅持開展“先進班(隊)”評比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愛鄉、造福鄉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文明有禮,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外做個好公民的行為準則。
2、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使教育深入實處。我校重視各學科之間的滲透。
通過開展學科知識、美術、舞蹈、音樂、體育、棋類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過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3、重視營造文化氛圍。
學校利用展覽室、宣傳板報,進行專題宣傳,每期每班結合實際出好墻報,進行評比,體現了學生美化校園環境,美化班級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審美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得到熏陶。
其次,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家庭環境塑造學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學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實際上家長群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在于家長家庭負擔沉重,成日疲于工以養家糊口,根本無力無心理會子女的教育問題;
二在于由于家長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學生學習、思想上的問題;
三在于家長不重視子女的學習情況,著重自己的娛樂而讓子女放任自流的情況較嚴重;還有的家長沒有教導子女的科學方法,或是過于溺愛,或是動輒打罵,影響了學生的健全的發展。針對家庭教育的誤區,為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我們采取了兩大措施:
(1)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我校特意訂閱了《家長學校教材》,分發到每個家長的手中,學校開辦了家長學校,推廣科學的教育方法,如何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養等……還設置咨詢點,幫助解決家長在教育子女,與子女溝通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特別注重的一點是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聯系實際問題讓他們理解現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未來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水平,主動協助學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2)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內外結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建立家訪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學期至少上門家訪每學生一次,問題學生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系,很好的杜絕了學生的不良情況的發生,尤其是違法亂紀現象的出現。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表揚先進的學生,請他們的家長介紹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出后進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渠道;向家長說明我校教育教學的方向、目標,爭取家長的合作和支持。同時還征求家長對我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為了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還每兩周發放《家長聯系手冊》,把每個學生在校的情況做個簡單小結,及時反饋學生在家的情況。
實踐證明,家庭、學校內外結合,加強互相理解與合作,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教育循環網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再次,加大與社會的互動,發揮社會教育的延伸作用
學校本身就存在于社會之中,它的教育對象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與社會的接觸越來緊密,要達到最佳教育效果,必然要重視社會力量在教育合力中起到的作用。
為此我校加強與社會各種單位相結合,并與社會互動,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交通安全法制宣傳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你們的安全和健康時時刻刻都牽掛著家長和老師的心,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幸福。在你們背上書包準備上學的時候,父母常常叮囑,千萬注意安全;在學校里學習、生活的時候,老師教給你們安全知識,細心呵護你們。社會各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你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讓你們能夠快快樂樂的學習,健健康康的成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社會里,每天都在行人車輛擁擠的街道上、馬路上行走。但是,你是否看到了潛藏在我們每日行走的交通路線上的危險呢?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而發生的車禍太多了。我們看到了血的事實,經受了血的教訓,那一幕幕令人心痛、慘不忍睹的畫面,那一個個搶救無效而離我們遠去的人們,最后留給我們的是心靈上的創傷和對離去者無盡的痛惜。我們在痛惜他們的同時,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就是珍愛生命!中小學生,作為交通線上人數較一多的一個特殊群體,在交通安全方面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道路交通安全十分重要。
交通事故,俗稱“車禍”,其危害已超過自然災害和病魔,成為戕害人類的第一殺手,全世界已有5000萬人慘死在車輪下。在我國,交通事故更占據整個安全事故的80%以上。開學在即,我省750萬中小學生、幼兒園孩子的交通安全成了頭等大事。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教育廳、交通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共青團省委等六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從9月起,將在全省范圍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宣傳活動。這種全省性的統一行動,在全國尚屬首次。省公安廳交管局局長王和介紹:“在和平年代,除了溺水,車禍已成為我省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二大殺手!”他出示了一組數據:今年1-7月份,我省車禍事故中,中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占了很大比例,死亡194人,傷1473人。
從開始,中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逐年上升,4年中死亡1165人,傷5778人,死亡人數相當于減少了一所中級學校。。全國有4423名中小學生死于交通事故,有20917名中小學生在交通事故中受傷。交通事故已成為造成中小學生意外傷害的第一因素。以上數據和身邊發生的車禍都在提醒警示我們:車禍猛于虎!孩子的健康安全關系到每戶家庭的幸福,另一方面,孩子們從小接受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對今后走向社會有著深遠意義。為了確保同學們在來往的路上平平安安,快快樂樂;請同學們認真的學習《交通安全常識》,并提醒你身邊的小伙伴一起遵守交通規則,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些《交通安全常識》:
一、要認真自覺地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學法、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文明走路
1、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須靠邊行走;
2、橫過公路和街道時,左右瞧,沒有車輛通行時方可通過;
3、在公(道)路上行走,做到不亂跑、不打逗、不橫穿,不在馬路上看書、玩耍、踢球、跳皮筋;
4、不在車行道內停留;
5、不要追車、拋物擊車;
6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護攔。
7、不在路上扒車、強行攔車;
8、注意紅綠燈信號標志:紅燈停,綠燈行。
三、文明騎車
1、未滿12周歲的人,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小學生禁止騎自行車上學;
2、未滿16周歲的人,不準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輪椅車;
3、不準雙手離把;
4、不準扶身并行,追逐競駛;
5、不準牽引、攀扶其他車輛或被其他車輛牽引;
6、不準在道路上騎獨輪自行車或2人以上騎行的自行車;
7、不準超高、超寬載物;
8、不準與機動車爭道搶行;
9、不準一手扶把、一手撐傘;
10、在道路上不準違章帶人。
11、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行人、車輛;不闖紅燈。
四、文明乘車
1、乘坐汽車、火車時,應找好座位坐好,沒有座位,應該抓好把好站穩;
2、乘坐小型客車,前排的要主動系好安全帶;
3、不要乘坐貨車或拖拉機;
4、乘坐二輪摩托車必須要12歲以上,并戴好頭盔,在駕駛員身后兩腿分開跨坐,不得偏坐。
5、身體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車外,不高聲喧嘩,不向外拋投物體;
6、不要在車內隨意走動、打鬧。
五、遠道或低齡兒童應該由家長接送!
你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在你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請時刻牢記:遵守交通法規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好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 上一篇:地稅局四個注重情況匯報
- 下一篇:中學教學質量學年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