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利益監督經驗交流
時間:2022-01-13 04:00:00
導語:農民利益監督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更好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紀委講話精神,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紀檢委、區政研室與區委黨校聯合組成調研組,到各鄉鎮及有關部門了解情況,現結合調研情況談點拙見,以供商榷。
1、黨的四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農民利益問題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依法維護農民的權益,保護農民的利益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早在50年代,同志就一再強調“我國有五億多農業人口,農民的情況如何,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系極大?!?《選集》第五卷,第.379頁)反復告誡全黨,必須充分重視農民利益。只有緊緊依靠農民這個人口大多數,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斷地解決農民利益問題,才能保證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穩固。鄧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保ā多囆∑轿倪x》第3卷,第65頁)同志也談到“對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生產積極性,不能損害、挫傷,一定要采取堅決措施,切實加以保護。”“三個代表”的核心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黨和政府要代表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就必須高度重視和關心農民利益。2006年2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扎扎實實規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中紀委多次強調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中紀委第二次全會指出加大專項治理力度,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注意查處侵害農民利益問題。中紀委第三次全會明確指出:切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糾正征用土地中侵犯農民利益問題,堅決糾正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教育亂收費、城鎮居民拆遷、征用農民土地等關乎百姓利益的問題首次寫進中紀委會議公報(2004年1月15日)。在中央紀委第六次、第七次全會上,總書記又連續兩次提出,要堅持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工作重點。糾正和解決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事關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行動,也是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3、農民利益能否維護,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我國13億人口,9億多在農村。農民是最樸素,也是最注重實際利益的群體。誰能夠給農民帶來切身的利益和實惠,讓農民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農民就愿意跟誰走。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瓣P系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大局,關系著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不但是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同時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第118-119頁)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和諧。億萬農民是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群眾基礎,他們的生活富裕和幸福美滿與社會和諧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維護好農民利益,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好、發揮好、保護好,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只有維護好農民利益,使廣大農民群眾有一個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才能進一步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因此,不斷改革創新制度,依法切實維護好農民利益意義重大。從一定意義上說,經濟上維護農民的物質利益,政治上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將直接影響我們建設和諧農村目標的實現。
二、損害農民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根源及突出表現
1、損害農民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根源。
既有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驅動,又有干部管理監督不嚴;既有政策法規滯后,又有行政執法不到位;既有社會發展觀的偏差,又有應對發展變化社會管理機制的失靈。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益主體相博,使弱勢群體處于被動地位,導致損害群眾利益行為時有發生。涉及群眾利益的政策不公開,行政事務活動不透明。
(2)、體制轉型政策法規不配套,為可能損害群眾利益提供空間。如計劃生育罰款問題。有的鄉鎮把收費罰款與村的收入掛鉤,多收多罰多得;目前,農民群眾對計劃生育罰款問題意見很大。因為計劃生育罰款有任務,導致干部工作中態度粗暴,結果“有錢的明著生,沒錢的偷著生”。
(3)、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使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特別是與農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領導決策中失誤導致群眾利益受損。
(4)、群眾訴求渠道不暢,化解機制不健全,使損害群眾利益行為未能及時解決。涉及群眾利益聽證制度、征求意見程序不健全,群眾訴求得不到充分的表達。解決涉及損害群眾利益的機制欠缺,現涉及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多數屬于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從源頭治理,需要靠多個部門共同解決,單靠一個部門難于落實,由于缺少強有力的協調及有效的落實機制,部門之間互相推諉,使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2、損害農民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突出表現
(1)、農村基層民主變形走樣。目前農村一些地方民主選舉流于形式,缺少民主監督,更談不上民主管理。由于一些農村宗派家族勢力嚴重,個別人員通過非法手段拉選票,民主選舉被嚴重扭曲,村委會選舉中存在賄選情況。上臺的村干部很少會考慮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為日后的村干部腐敗埋下了伏筆。
(2)、村務公開不規范,群眾缺乏知情權、參與權。
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應當定期將村務公開,其中包括村的財務收支情況、宅基地審批事項等。據不少村民普遍反映,農民想知道的,村干部往往不公開;而公開的是一些大家根本不關心的問題。村務公開不及時或不真實,尤其是在落實上級政府有關扶貧濟困方面政策上,少部分干部存在關親顧友、暗箱操作現象。
(3)、政策法規欠缺,損害群眾利益。據了解由于我區各鄉鎮所屬各村經濟狀況參差不一。大部分村級財力很難承受村干部參保應繳養老保險費的70%(07年度每人每年2587元,08年度每人每年2822元),而且還涉及到年齡偏大至退休年齡參保不足15年而需往前補繳的一批村干部補繳養老保險費的問題,文件規定往前補繳養老保險費由村干部個人負擔,所以村干部參保現狀不理想。加上村干部工資待遇偏低且有后顧之憂,直接影響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稅費取消后,鄉村兩級失去了財政公共資源,其生存僅僅依靠縣級財政的轉移支付。有的村級組織違反農村稅費改革政策,面向農民搭車收費、蓋章收費?;蜚@政策法規的漏洞,巧立名目亂收費,超標準收費,自定標準亂罰款;個別鄉鎮、村存在隨意擠占、挪用支農資金,擅自改變資金用途的情況。
(4)、監管機制滯后。鄉鎮紀檢干部在開展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一無人力、二無財力、三無權力,落實工作上常常力不從心。推行村帳鄉,村民理財小組監督乏力。在程序管理上確實存在一點問題,如各鄉(鎮)只有總帳表,沒有各村明細報表(細化難);有的村存在一點小額白條子(如吃飯、購物)。在許多地方村務公開、村財鄉管、民主理財、民主決策等制度只是掛在墻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有的村設有村民理事會、民主理財小組,有組織,有人員,有制度,但這些機構基本沒有參與到村政決策、議事、監督中來,只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設的空架子、虛位子。
三、創新機制共建和諧
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之所以糾而復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此,針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以管好“人”、“權”、“錢”、“物”為重點,堅持教育、制度、監督并重,建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其中加強教育,是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首要任務。健全制度,是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根本措施。通過創新教育、服務、管理、監督機制,共建和諧農村。
1、建立教育培訓長效機制
同志針對有些黨員干部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指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從根本上說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主觀世界的改造?!苯⒔逃嘤栭L效機制,一方面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定期學習的長效機制。通過舉辦培訓班和開展“干事、創業、為民”主題教育活動,組織觀看反腐倡廉電教片,宣傳勤廉兼優先進典型,抓好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切實把農村基層干部的心思引導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來,防止部門利益驅動而發生損害群眾利益行為。
另一方面建立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實施力度,培養一大批“有自主意識、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觀念、有創業本領”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由于農民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同時鄉鎮領導要善于教育和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關系。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享受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2、多措并舉建立為民服務長效機制
首先,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以鄉鎮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為依托,對農民申請辦理的事項實行“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實現財政補貼農民資金“一卡式”發放,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一站式”辦結,行政事業性收費“一票制”收繳。服務中心充分發揮部門聯動效應,為群眾辦事提供方便。據調查,目前各鄉鎮相繼成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如靈溪鎮民政所為城鎮戶籍的83名重點低保對象辦理了參保手續;新農合的參合率達到90%以上,為沒有直報的120名病人核銷醫療費15萬余元。同時靈溪鎮勝利村率先成立“共產黨員民生服務站”(2008年6月26日)。民生服務站設置了科技示范崗、生態環境保護崗、村務財務監督崗、政策法規宣傳崗等10個崗位,為群眾解決農業生產、村民糾紛、扶貧救困等方面問題和困難共計30余起;疏通農田灌溉溝渠近1000米;開展平整村道、清理垃圾等活動,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其次,建立扶貧幫困助學的長效機制。筆者認為,在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中,宣傳部、農業局等有關部門要堅持民本理念,要經常性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四下鄉”活動并使之制度化。并發揮農村遠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強化對新農村建設思想、政策、法律知識的宣傳貫徹,特別是加大對《農業法》、《農技推廣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力度。
再次,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目前各鄉鎮由于財政困難,在農田水利建設上投入較少,水利設施普遍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脆弱。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3、部門協調聯動共建長效目標管理機制
首先,落實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政齊抓共管是關鍵。同時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在抓源頭治理工作中的牽頭協調作用。近幾年我區紀檢監察局會同農業局、財政局和民政局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并會同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單位加強對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其次,發揮信訪職能作用,健全群眾訴求處理機制。信訪局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中心職能,同時拓寬渠道,密切聯系。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信件等構建收集意見的平臺,建立了區委領導下訪制度。并通過政府網站,架起官民連心橋。在網上可建立常委“民情郵箱”和“民情民意”專欄。同時通過采取事先公布時間,與網民約定,由區委主要領導上網與網民交流,及時解答和解決群眾所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政風行風熱線”和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功能,拓寬政府服務群眾的領域。
再次,通過整合資源,實現目標管理。目前,對農民的醫療救助屬于民政局管理,而新農合屬于衛生局管理。區醫保局長建議今后對醫療資源、人員、管理三方面進行整合,把新農合劃歸醫保局管理。同時積極推進村干部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出發,使新農合真正為農民服務。
此外,在全力推進農民工參保的同時,要不斷加大對侵犯農民工權益行為的監察力度,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赏ㄟ^設立勞動保障服務熱線電話,組建勞動監察協管員隊伍,織“網”規范每一家企業的用工行為,變被動監察為主動監察。據了解,區勞動保障局從源頭入手,提高用工雙方法制意識。利用新聞媒體以及村(居)宣傳欄、每月招聘會時機,開展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同時部門聯動,開展專項整治。近3年來,我區累計日常巡邏658家用人單位;為農民工追討工資453萬元;依法催繳五項保險461萬元;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補簽、續簽勞動合同6346人。
4、構建監督制約長效機制
(1)暢通監督渠道。進一步推行村務公開尤其是財務公開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村財鄉,關鍵是管好鄉(鎮)長審批一支筆。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全面推行“五筆會簽”制度,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通過聘請農民義務監督員,開展“村情民意懇談會”、“村民評村官”、“勤廉雙述雙評”等村民自治活動,使農民群眾廣泛參與對村干部的監督和村級事務的管理。
(2)構建監督網絡。在監督工作中,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一要發揮紀檢監察信訪主渠道作用,捕捉苗頭性問題。二要注意從執法檢查中發現問題。三要加強對違紀違法邊緣問題研究。
(3)加大督查力度。紀檢監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每年要組織協調物價部門積極開展涉農收費檢查,加大食品市場的專項整治力度。同時農業、紀檢部門要加強對村務公開的監督檢查。目前農資價格高位持續攀升,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至40%——50%,很大程度上沖抵了農產品上升和強農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要建立和完善農資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哄抬農資價格等坑農害農行為。
總之,農村群眾利益受損是引發群眾信訪,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的直接因素。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農民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通過集中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和加大查處力度,努力開創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城建局年終糾風工作報告
- 下一篇:市政系統廉政大會市長講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