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開發方式轉變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5 05:31:00

導語:農業開發方式轉變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開發方式轉變經驗交流

自1988年國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業綜合開發作為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業發展的一項戰略決策,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農業綜合開發按項目管理資金的模式,已成為財政支農資金管理的典范,被廣泛采用和效仿。隨著農業農村經濟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一是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農產品供給不足轉化為在確保糧食等大宗農產品戰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當前,隨著農產品供給問題的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日顯突出。二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建立起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要求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提高農業對先進生產要素特別是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物質裝備、先進管理技術的吸納承載能力,變弱質產業為現代高效產業。以產品提升帶動農業產業升級,以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以產業鏈完善帶動農業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生產方式的發育和形成。三是新型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興起,為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奠定了基礎,農業生產關系變革已成為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新型合作組織的興起,推動了農業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勞動者技能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農業生產專業化、產業化程度大大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要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的要求,在開發方式、扶持對象、項目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和豐富新內容,創造新的業績和輝煌。

一、轉變農業綜合開發方式,更新開發理念。一是要樹立產品、產業開發理念。農業綜合開發的最終目標是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多更好更能適應從民需要的農產品。在開發目標上要從單純的資源開發向產品、產業開發轉變,延長開發鏈條,以資源開發為起點向產品、產業開發領域延伸。農業綜合開發不僅要關注資源的綜合利用,而且更應該關注在資源利用基礎上如何壯大農業優勢產業,開發出更能滿足人民需求的農產品,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力。二是樹立多元化開發理念。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業的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在農業產業開發體系中的作用會越業越突出。農業綜合開發必須適應開發主體多元化的趨勢,創新開發手段,綜合各種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三是要樹立現代農業開發理念。發展現代農業要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農業,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經營農業。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規劃設計、組織實施,創新開發模式,使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使增產增效與農業農民增收、擴大消費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項目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示范區、樣板區。

二、完善農業綜合開發基本政策,創新開發機制。農業綜合開發要緊跟農業發展的新形勢,不為研究農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拓展農業綜合開發領域。土地治理項目要著眼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標準,拓展項目建設范圍,推進項目建設主體多元化,探索農業科技推廣的方式和途徑,全面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的水平、質量和效益。當前要盡快完善土地治理項目相關政策。譬如,提高項目建設標準,特別是水利、電力配套工程的標準,相應修改完善資金支出范圍和標準;增加項目建設內容,拓展開發領域;增加支持設施農業建設的內容,加大對生態治理支持力度,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科技推廣經費的適用范圍要進一步拓寬,拓寬扶持范圍,推進多元化開發。當前一些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等在發展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日益凸現。農業綜合開發應順應農業發展的這一新趨勢,積極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鼓勵和支持他們作為項目主體承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帶動項目建設向基地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以項目主體多元化推進項目建設機制創新,更加直接有效地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要以強化內部約束機制為目標,加強體制內規章制度建設,形成內部約束與外部監督相互支撐的項目管理機制,提高項目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建立自上而下相互支持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規劃設計體系、項目評價體系,造就一只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穩定的農業綜合開發隊伍,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

三、建立財政獎金引導和投入保障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業綜合開發的資金投入機制、項目管理機制在所有支農資金中是使用效果最好、管理最規范的,也是最受基層干部和農民歡迎的。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特別是水利、農業、國土等部門的投入連年大幅增加,無形之中造成農業綜合開發在農業投入中的地位下降,朝著逐漸邊緣化的趨勢發展。重振農業綜合開發雄風,亟待建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投入增長保障機制,通過立法等形式保障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增長;拓寬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來源渠道,各級財政每年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綜合開發;通過財政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信貸擔保補助等方式,支持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將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業綜合開發;探索通過財政貼息形式引導金融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通過完善投入政策和財政資金引導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增加投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所撥千斤”的作用,有效擴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規模。

四、創新農業綜合開發模式,注入發展活力。農業綜合開發應在堅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目標,拓寬項目建設內容,創新農業綜合開發模式,大力支持特色農業、品牌農業、都市農業、生態農業、社區支持農業(CSA)等新型農業發展業態;拓展支持領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經濟體參與農業綜合開發,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規?;a業化發展,通過產業開發,催生新的經營主體,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促進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延長農業綜合開發鏈條,推動資源開發向產業、產品開發轉變,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效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的目標要著眼于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的農產品有機結合中起來,把生產和消費有機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建設與生產高質量農產品結合起來,項目設置向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延伸,允許在土地治理項目區內同步建設設施農業等設施,允許在已建成項目區內進行以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為核心的連續開發,鼓勵農民或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等形式開展大規模土地治理開發,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在這方面,國家可選擇一些具有戰略意義且開發潛力大的大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從項目立項改革、政策制度創新到項目建設、項目管理機制創新的等全方位開展試點,探索農業綜合開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