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開辦強化制度管理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5 05:59:00

導語:農開辦強化制度管理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開辦強化制度管理經驗交流

2012年區認真執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法規,以創新項目運行管理機制為動力,不斷加強對項目申報、實施、檢查、驗收、報賬、管護等全過程工作的管理,并按照擇優的原則選定扶持項目。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調研論證,確保項目庫入庫項目切實可行。開發部門在從資源優勢、開發潛力等方面論證項目可行性的同時,財政部門從資金保障的角度調研論證項目的可行性,主要調研鄉鎮財力在農業綜合開發上投入程度,能否保證立項承諾的前期工作實施到位;廣大干群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群眾自籌足額到位的可信程度,經過項目和資金兩方面的充分論證,選擇一些開發潛力大、前期效益好,領導重視,群眾擁護的項目貯入本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庫,做到項目庫中常有項目、有好項目、有新項目,供立項時選擇。

二、抓好項目建設招投標,確保項目資金使用科學合理。為規范農業綜合開發招標活動,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招標的范圍、原則、方式、機構、責任要求等方面進行細化、量化,使招投標工作“有法可依”。區在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中,全面實施項目區土建工程招投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通過招投標,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項目建設標準,降低了工程造價;其次,通過招投標,項目建設資金直接撥付給工程建設單位,減少了資金周轉環節,降低了項目資金被截留和挪用的風險;第三,通過招投標,節省了項目建設資金,可用于增加項目區建設內容,發揮了更大的項目效益;第四,通過招投標,使項目和資金得到統一管理,更有利于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對10萬元以下工程建設,實行議標制;對10萬元以上工程邀請財政、監察、水務、鄉鎮等相關部門參加實行公開招標制,做到招標活動既合理、合法,規范運行,又力求簡明、高效,便于操作。招標活動具體由區開發辦統一組織,統一制定規范的招標文件,邀請區財政農財、紀委監察局、鄉鎮紀檢書記全程參與開標、評標,并對招標活動進行了監督。如天臺鎮太尉低產田改造項目區,2012年5月份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由于工程量大,分為A、B、C三個標段,統一編制了招標文書,標的為排灌渠襯砌等建筑物,共有10家有資質的單位購買了標書,由于上級計劃批復下達時間較遲,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由中標方墊資實施工程建設。通過工程項目招投標,增加了項目建設的透明度,規范了項目和資金管理,為按時完成2012年項目建設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縣級財政報賬制,全面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區不斷加強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規范會計核算,健全財務檔案。一是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二是嚴格按照規定撥付項目資金,根據項目合同條款,預付30%的項目啟動資金,然后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和報賬進度,填報《報賬撥款申請表》報區開發辦,由開發辦會同財政局核準后,續撥項目資金,工程驗收前,撥付至70%的工程款;項目竣工經開發辦組織驗收后,撥付至工程款的90%,預留10%的質量保證金,待工程運行一年后無質量損毀付清。

四、推行項目和財政資金公示制。從2012年開始,區在項目區以公示墻、公示欄等形式公布土地治理項目和資金有關內容。主動接受項目區群眾和社會監督,提高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資金的透明度。公示主要內容有:工程具體實施地點、工程建設時間和建設期限、財政資金計劃使用情況、工程建設內容及標準、主要工程投資、農民籌資投勞使用情況、施工單位資質情況、工程監理單位情況及對公示內容有不同意見的投訴電話等,

五、制定監督制約機制,全面提高工程質量。實行工程質量監理制和項目檢查驗收制。按照上級開發要求,2012年區對1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聘請宜春市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進行項目建設監督管理,監理公司必須根據國家批準的工程建設文件,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按照經批準項目的計劃,審定的項目擴初設計和施工設計圖,工程建設合同及監理合同的規定進行工程建設監理。對10萬元以下的工程項目,請財政局、項目實施鄉、村干部與開發辦人員組成質監組,對工程質量、進度、變更以及項目相關問題進行現場監督管理。對竣工項目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查驗收,實行定點、到位、對號進行,毫不馬虎,實行誰簽字、誰負責,誰出了問題追究誰的責任。

六、建立工程管護制度,全面提高運行效益。對所有農業綜合開發竣工項目,項目實施單位必須建立工程管護制度,責任到人,管護到位,切實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開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