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保障食品安全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04 01:43:00
導語:衛生局保障食品安全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252家,其中生產加工252家,批發零售業1366家,飲食業372家,集體食堂60家,食品攤販202家,食品從業人員5172人。2012年,我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全縣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一、抓好宣傳培訓,增強衛生意識。一年來,堅持對全縣食品從業人員進行衛生法規、衛生知識輪訓。全年共舉辦衛生知識培訓班近50期,培訓食品從業人員近5000余人次,并根據行業特點和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于3-6月份召開餐飲業、夜排檔、熟肉業、豆制品業、冷飲業、純凈水行業、學校食堂、酒類生產、批發等衛生管理會議,布置工作任務要求,宣傳傳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治知識和衛生法規,印發宣傳資料近2000多份、食品衛生簡報30多期,出刊黑板報宣傳窗80多期。同時與新媒體加強合作,在電視臺建立了“公共衛生提示”欄目,定期食品衛生預警信息,讓廣大群眾知情消費,體現衛生監督執法的公正性,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加大監督力度,提高衛生質量。今年1-10月,共完成食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5350多人次,查到“五病”患者54人,按規定均調離了食品行業,防止疾病傳播。經常性的衛生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共出動食品衛生監督員3100多人次,實施現場監督檢查7200戶次,監督覆蓋面100%。特別是對學校食堂、企業食堂、工地食堂、餐飲行業、夜排檔、露天攤販、飲料生產批發、糕點加工、熟肉加工等行業的持證情況、用具(食具)情況、工藝布局、衛生設施、操作衛生等開展了重點檢查,提出相應的衛生整改意見,促進了衛生質量的提高。共查獲并銷毀織紋螺100kg、河豚魚(鲞)630kg、偽劣食品4200kg,取締無證及地下食品加工窩點60個。同時與工商局、市場局等部門配合對農貿市場、節日市場進行突擊檢查,處理了一批不符合國家衛生要求的食品。專項整治工作落到實處。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縣實際,立足于食品放心工程的實施要求,精心部署,著重開展了凈化學校食品衛生;餐飲業及夜排檔飲食衛生;冷飲、飲料、純凈水生產銷售衛生;熟食、糕點、豆制品的加工銷售衛生;農貿、農村市場衛生;重大節日市場衛生等進行專項檢查,搗毀偽劣食品制作窩點45個,查處違法生產經營單位225個,銷毀違禁食品4930公斤,價值8.4萬元,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今年6-7月,對全縣旅游風景區餐飲業及夜排檔食品衛生進行了大檢查,出動衛生監督員98人次,共對130家餐飲單位、15家夜排檔的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情況、操作衛生、涼菜制作衛生、餐具清洗消毒與保潔等內容進行了重點查處。檢查中,還對各單位的餐具進行消毒效果監測,共監測420份,合格135份,合格率為32.2%,對20家存在較多衛生問題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了行政處罰,共罰款23700元。今年7月,對飲料、冷凍食品進行專項整頓,檢查冷飲店、夜宵店20戶;對地產的5家純凈水廠和12家純凈水批發經銷店的17份樣品進行了監測,合格11份,合格率為64.8%,搗毀1家未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擅自生產假冒其他品牌的桶裝飲用純凈水的地下加工場,對當事人處以15000元的罰款,有力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的行為。另外對冷飲生產批發單位部分品種的冷飲進行抽樣監測,合格率為80%。重大節慶活動得到衛生保障。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我縣各種節慶活動明顯增多,已舉辦中國海洋文化節、全省風箏賽、中老年門球賽、全國漁歌賽、中國海洋記者會、東亞島嶼文化國際研討會等節慶活動10余次,來岱嘉賓累計近萬人次。針對節慶活動對衛生安全需求的特點,精心布置,采取了一系列衛生保障措施,制訂了“衛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建立衛生保障工作網絡,成立信息綜合組、駐地衛生監督巡查組、食品供應住宿接待單位蹲點督導組、駐地周邊衛生整治組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等組織體系。節慶期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衛生保障工作,共出動監督員360余人次,檢查賓館、飯店、夜排檔、醫療機構等1200余戶次,出具衛生監督意見書221份,取締無證食品店(攤)48戶次,指導定點接待單位食物留樣1700余份,抽樣檢測冷菜、飲用水、食用冰、餐具等310份,對30戶存在較多衛生問題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了行政處罰,共罰款43700元,有力地保證了節慶期間的飲食、住宿衛生安全和各種節慶活動的順利舉行。三年來,不斷加強食品質量監測工作。共監測食品1858份,合格1588份,合格率85.47%。其中去年抽檢食品及食品用產品20類485份,合格415份,合格率為85.57%,對監測不合格的產品及時進行了銷毀處理。此外,還抽檢豆芽、絡筍、粉絲、香菇、黃泥螺、年糕、豬肉、南美白對蝦、小白菜、熟肉、豆制品等各類樣品121份,及時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三、防治食物中毒,消除健康危害。今年7月24日,來我縣旅游的上海廣告公司的員工及家屬中部分發生腹痛、腹瀉、惡心等癥狀事件,共有8人入院就診。接到報告后,縣衛生監督所立即派員趕赴調查處理。根據流行病學、現場衛生學調查、病人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確定系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監督員根據現場衛生學檢查情況,當場出具了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立即改正上述違法行為,做好內部整頓工作。并根據食物中毒的嚴重性,給予了行政處罰。又興一反三,利用新聞部門做好宣傳工作,嚴格控制食物中毒的發生。
四、嚴格衛生法制,嚴行行政處罰。首先是建設好辦證窗口,做好辦證服務,建立健全為民辦事全程服務工作制度、辦證承諾制度,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三年來,核發食品衛生許可證1523份,健康證15190多份。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建立縣審批服務大廳》的通知。辦證中心外遷到縣辦證中心大廳內,實行統一辦證,簡化手續,方便群眾。窗口人員嚴格遵守有關規定,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務措施。其次是認真查處舉報案例,嚴肅處罰違法行為。今年,共受理群眾投訴舉報35起,其中電話投訴20起,當面投訴13起,來信2起,查處35起,辦結率100%,無重大投訴案件。對其中3起違法情節較重的案例,按程序實施行政處罰,罰金6980元,銷毀產品394kg。全年共實施行政處罰67起,其中取締8起,銷毀產品10起644.25kg,罰款67起,罰金102100元。各件處罰均順利結案,無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案件。
五、改正檢查方式,提高監督實效。針對我縣島嶼分散,海島社會經濟總量和總體衛生水平均較低,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規模小,條件簡陋落后,衛生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部分業主因利益驅動,經常在城郊結合部或小島利用地區差、時間差等,與衛生監督檢查“打埋伏”,實施非法生產經營等情況。我們不論在專項整治還是在日常巡查中,開展了錯時、延時、加時監督檢查制,按照各類衛生監督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以及各行業的行業特點、時間特點和區域特點,在人員、監督車輛、取證工具等方面進行合理安排,采用早晨、中午、晚上、夜間等非常規時間分段實施衛生監督。如對熟肉加工、消毒牛奶加工、早餐業等在早晨進行監督檢查;對快餐、露天攤販等在中午進行監督檢查;對賓館、酒店等在晚間進行監督檢查;對茶座、酒吧、冷飲店、夜排檔、美容院、歌舞廳等實施夜間監督檢查。2012年1-11月,共出動衛生監督員4860余人次,監督檢查9017余戶次,查獲并處理有毒織紋螺、河豚魚(鲞)和偽劣食品、化妝品共1720公斤,取締無證窩點34家。通過錯時、延時、加時監督檢查,消除了衛生監督檢查的盲區和盲時段,衛生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各行業和場所衛生質量明顯好轉,衛生監督的社會形象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六、建立“公衛提示”,提高監督地位。在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采取措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衛生監督,增強衛生監督工作的社會透明度。從2011年5月起,通過與縣電視臺建立合作關系,在縣有線電視臺開設了每兩周播出一期的“公共衛生提示”專題新聞欄目,定期及時向社會公布衛生監督工作動向和衛生監督監測結果,公布對不同行業、不同食品、一次性用品等衛生監督監測結果、對不合格結果的處理情況,以及提醒消費者注意事項和疾病預警提示等內容。截止11月份,在“公共衛生提示”專題中播出冷飲(食)、純凈水、糕餅、熟肉制品、奶制品、嬰幼兒食品、酒類、豆制品等食品以及交通船只船艙、美發行業、加碘鹽及居民用食鹽、飯店餐具消毒、娛樂場所、一次性衛生用品等產品或場所的衛生質量、衛生監督監測結果等相關內容共38期。對被公示的不合格樣品,根據程度、性質依法作出相應的處理,其中提出整改措施155項,出具衛生監督意見書314份,提供上門指導幫助858戶次,實施行政處罰20起,罰款21700元。同時,借助“公共衛生提示”專題欄目,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播出健康相關的知識信息25條。通過“公共衛生提示”專題欄目,體現了衛生監督執法的公正性,增加了透明度,借助新聞媒體力量宣傳了我們的衛生監督工作,提升了衛生監督的社會地位,也促進了社會難點、熱點衛生問題的解決,有力地促進了衛生質量的提高。
七、強化技術服務,拓寬監督領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做好監督與服務文章,開展上門服務。如為寶發水產有限公司的省科委課題開展貝類水產養殖科研提供實驗檢測數據,共檢測貝類樣品33件,測實驗數據231個,海水樣品5件,測實驗數據80個;為寶發、通衢等10多家水產加工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560余人,減免體檢、檢測等相關費用9萬多元,及時出具健康證明;為全縣水產加工出口企業開展生產加工用水全分析化驗;為各企業順利進行產品出口提供衛生保障,促進企業發展;為殘疾人員進行上門體檢,對下崗職工進行政府優惠,近三年來共減免1200多人次10多萬元。遇到節假日,則加班加點工作,為企業提供衛生監督技術服務。
- 上一篇:打造平安和諧衛生經驗交流
- 下一篇:農民健康工程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