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務政務管理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5 09:06:00

導語:黨務政務管理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務政務管理經驗交流

縣是首批國家級貧困縣和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2012年以來,為加強對“人”和“事”的高效管理,促進干部作風轉變,在省率先實施“黨務政務精細化”管理,探索了集管理、服務、督查、考核、公開于一體的“五位一體”工作模式,取得了較好成效。

搭建平臺,“五位一體”實現管理精細化

一是構建精細化管理網絡。建立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精細化管理系統和干部精細化管理系統,將全縣各項工作推進的全過程編制成階段實施子計劃納入網上動態監管,系統可根據進度情況亮燈預警、根據完成情況督辦考核,有效對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和督辦。同時將干部納入信息化管理,全縣干部可通過發送手機短信或登陸指定網站的方式,報送每日工作情況及申報個人重大事項,便于領導掌握去向和工作進展情況。二是拓展信息化服務功能。通過“一信通”平臺內部辦公、民意調查、信息、天氣預報等短信,提高了工作信息化水平,強化了服務功能。三是采取科學化督查手段。精細化管理系統通過對干部工作日志進行匯總分析,對重點工作、重點項目、職能目標落實的各階段、各環節進行監管,使各項工作進展全過程公開、透明,便于監督部門及時掌握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組建了督查局,把“網管”與“人管”有機結合起來,使督查更具科學性。四是創新一體化考核方式。精細化管理系統通過監管過程的數據收集,自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作出績效考核評估,督查局再行使監管、督查、考核職能,使考核重點從注重結果向關注過程轉移,從年終考核向階段考核延伸。實現了一體化考核。五是體現公開化黨務政務。將全縣工作動態經精細化管理系統及時在“黨務公開網”和LED電子平臺公開,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均能了解全縣各項工作進展情況,擴大社會監督面,推動了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2012年來,對全縣600多名股級以上領導干部、175個重點項目、454項重點工作和1300個職能目標實施了網上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工作的快速交辦、對工作進展的及時全面掌握。

定職定責,強化監管促進作風大轉變

為增強管理實效,精細化管理系統按照“五定”工作制(定時間、定責任、定目標、定要求、定獎懲),將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等分解到鄉(鎮)、縣直部門、村居及每個責任人,通過系統建立電子監管臺賬,逐級進行動態監察,逐月進行績效通報,逐項進行結果對賬和考核,體現效能和獎懲,實現了管人與管事、過程與結果、效能與獎懲的統一,使全縣各項工作得以齊頭并進、統籌推進。

精細化管理增強了廣大干部的履職意識,促進了作風的大轉變。在精細化管理的督促和推動下,全縣各級干部常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訪民情、解民憂,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如蕉壩鄉干部深入偏遠的大坨等高山村寨開展工作,20多天都未下山,民族村寨里常有鎮鄉干部參與新農村建設一兩個月沒回家......。據統計,縣領導年平均到鄉(鎮)實地調研40多次,加深了對縣情民意的了解,為基層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

拓展功能,創新模式促進社會和諧

精細化管理將涉及民生的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納入了精細化管理后,實行社會監督、陽光操作,確保了每一項工作切實落到實處,群眾滿意度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如實施了城區“天網工程”后,群眾安全感測評居省、市前列,縣城區已實現連續50個月無“兩搶”案件發生,被省綜治委表彰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通過管理、服務、督查、考核、公開“五位一體”工作新機制,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工作快捷交辦和科學督促考核,提高了黨務政務信息化、科學化水平,促進了節約型、效能型政府的建設。目前,縣正積極嘗試把精細化管理延伸到農村社會管理各項事務。如建立了“四中心一協會”(民情民意服務中心、土地代耕托管中心、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和縣、鄉、村、片區四級服務中心及農村經濟協會),進一步拓展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領域。

自治縣“五位一體”黨務政務精細化管理,是轉變干部作風、構建和諧社會的有益嘗試和積極實踐。精細化管理使勤政督促有抓手、廉潔監督有利器、和諧社會有助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