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縣委服務基層團建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1 03:47:00
導語:團縣委服務基層團建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團組織的戰斗力和影響力,基層團建是基礎。在新的形勢下,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創新團建設置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部分團組織渙散,發揮作用不強,造成團的工作陷入被動。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堅持“黨建帶團建”,抓住黨委換屆的有利時機,健全組織,抓好隊伍,發揮作用是關鍵。2012年,團縣委積極實施“爭當新青年,建設新農村”一攬子工程,把2012年定為基層組織建設年,“全團抓團建,全團抓基層”,農村基層團建水平有了整體提高,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一、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追求“五化”目標。12年,團縣委工作重心移向基層,實施了“爭當新青年,建設新農村”一攬子工程,并把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作為基礎工程之一,確立了“五化”目標,即力求基層團組織對農村團員青年的覆蓋全面化;力求農村基層團組織工作規范化;力求農村團干部、團員素質提高化;力求團員意識長效化;力求基層團組織作用實效化。牢固樹立“長期受教育、永遠跟黨走”的長效機制?!拔寤蹦繕?,為廣大農村團干部、團員青年提供了坐標,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同時,團縣委以“凝聚力工程”為總抓手,完善激勵機制,開展評先樹優“十百千”活動。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評選出十優紅旗團委,百優紅旗團支部,千名有作為、貢獻突出的優秀共青團員,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激發廣大團員、團干部的積極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實施基層團隊有形化建設,規范基層團建陣地。有形化建設是基層團建的基礎,長期以來,部分團組織存在著重活動效應輕制度建設的思想,為此,團縣委整章建制,要求農村團支部都要配齊“五有”,即有場所、有辦公設施、有團建制度、有標識牌、有檔案資料,健全、規范基層團建陣地,并把這項內容作為年終基層團建考核依據之一,積極實施激勵政策。截至目前,90%的農村團支部都完善了“五有”設施,并取得了積極效果。
三、實施黨建帶團建,強化領引力。黨建帶團建工作,根本在“建”,關鍵在“帶”。團縣委堅持“五帶一優化”(帶思想、帶組織、帶班子、帶隊伍、帶工作發展,優化團的工作條件)的工作機制,把農村團的工作和團的建設納入黨的農村工作大局之中。同時,充分利用黨委換屆時機,堅持黨建帶、按期換、科學選、靈活設、封閉管、活動牽、科學考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利措施,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團的組織建設。在堅持黨建帶團建的過程中,我們以“推優”為重點,打造人才洼地,提高團干部進“兩委”班子的比例,積極為黨培養和輸送400余名農村后備干部。
四、實施三項創新工程,夯實基層團建基礎。
一是實施農村團支部換屆直選試點工程。今年,團縣委廣泛發動,層層篩選,確立了7個農村團支部換屆直選試點村,實施試點工程,確立了以建設“五有”(有一個好的班子特別是一個好的帶頭人,有一支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團員隊伍,有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并適合團員青年特點的活動,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證工作正常開展的必要經費和陣地)團支部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實踐證明,經過換屆直選產生的團支部班子,致富能力強,素質高,“青年滿意,黨政認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實施管理區團總支工程。根據基層團的工作實際,我們在19個鄉鎮建立了162個管理區團總支,民主選舉了團總支書記,負責本轄區團的具體工作。今年,結合新農村建設,管理區團總支以壯大團員隊伍服務新農村建設、提高團干部素質和待遇、探索以志愿服務的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實踐證明,管理區團總支的建立能夠有效地促進基層團的工作的開展。
三是實施“爭當新青年,建設新農村”“一助一”工程。在縣域經濟的基礎上,傳統的幫扶在環保服務、扶弱助貧、文化娛樂、科技支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探索以志愿幫扶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課題。今年3月份,團縣委舉行了“爭當新青年,建設新農村”“一助一”服務隊出征儀式,團縣委組織了與新農村建設工作密切相關的環保、文化、衛生、科技、教育、網通、供電等部門的19個團委奔赴19個鄉鎮,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志愿服務日等,深入農村生產一線,開展長期志愿服務,現已開展志愿服務集中活動50余項,志愿服務達到6000余人次,在全縣形成了志愿者建設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五、抓好“兩點”,發揮好典型效應和紐帶作用。
一是服務新農村基層團建示范點。今年,團縣委在全縣19個鄉鎮都設立了服務新農村基層團建示范點,高標準、嚴要求,從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作用發揮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同時,要求示范點進一步完善規范外出務工青年檔案冊,對外出務工青年劃片管理,團委成員包片聯點,定期聯系團員青年,增強外出團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鼓勵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家鄉獻言獻策。
二是團干部聯系點。2012年,團縣委實施了班子成員包片,縣直團委包鄉鎮,各基層團委書記包村莊的聯系點制度,按照“五個至少”的機制,即至少一月一次蹲點,至少與聯系點共同策劃一項活動;至少為聯系點辦一件實事;至少直接聯系和幫扶一名團員或青年;至少上一堂團課,實行“一助一”三年幫扶,開展了“三實”活動,即幫扶計劃實、幫扶工作實、幫扶效果實,并列入了年終總體考核目標。通過落實聯系點制度,加強了與基層的聯系,擴大了團組織的影響力。
六、依托一個陣地,健全團建工作網絡。依托農村青年中心,著力構建“鄉鎮團委+青年中心”的新型農村基層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網絡。團縣委探索、設立了“政府主導型”、“經濟組織型”、“勞務培訓型”、“示范基地型”四種青年中心模式。在整合資源、服務青年、進行團務管理、開展志愿服務等方面青年中心都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以鎮青年中心為例,自成立以來,采取舉辦講座、現場指導、播放電教片、印發技術手冊等形式,培訓團員青年23000人次,使農村95%的團員青年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發放信息簡報120期,共安排就業4900余人次,開展志愿服務4100人次,召開了兩次流動團員座談會,受到了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
- 上一篇:實驗學校流動站建設調查報告
- 下一篇:區委開展青春創業行動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