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強化職能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11 11:31:00
導語:法院強化職能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圍繞“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工作指導思想,區院在認真分析民情、了解民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落實司法為民宗旨的措施和方法,初步走出了一條推進司法大眾化、平民化、讓司法權惠及百姓的法庭建設之路。通過開展以司法親民、安民、利民、便民為主題的系列惠民活動,把惠民行動落到了實處,進而促進了轄區的和諧穩定。
一、分析民情,轉變理念,確立司法親民的法庭工作定位作為法庭執法環境的農村社會,除了要求法官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審判技能外,最需要的是法官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司法能力。針對這一民情,區法院認識到法庭的工作定位不是追求司法貴族化,是應該自覺擔負起司法大眾化、平民化的職責,讓法律走近百姓,讓百姓了解法律、信仰法律。
一是注重實務培訓,以體恤民情的執法者形象親民。理論教育的同時,重點加強對法庭干警進行民俗實務培訓,邀請人民陪審員或者司法調解員集中講授當地的民俗風情、村規民約、約定俗成等社會常識,以此豐富審判員的社會經驗和知識,拉近與百姓的距離,增加了百姓對法官的親近感、信任度。
二是加強作風建設,以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行為親民。以案件質量檢查、審執情況通報、案件審限督辦等措施,促進公正實現;以文明用語和行為規范等制度,使干警從小事抓起,從細處做起,規范好自己的言行,樹立起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的良好形象。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法庭的案件發改率由9.6%下降到7.8%,案件當庭宣判率達到72.2%。法庭裁判文書的當庭送達率為86.5%。
三是以本土化的司法方式親民。在適用程序上,以簡易為主,能一次性開庭結案的決不讓當事人跑第二次。在審判形式上,以“坐堂問案”與“巡回審理”相結合,有重點地開展“法庭下鄉”活動,集中體現“兩便”原則,真正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執結一案,穩定一方的目的。在結案方式上,堅持以調解為主,加強對當事人的教育疏導,及時化解矛盾,防止因民事糾紛形成的對抗,激化矛盾,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在裁判文書上,追求通俗化,加強說理性,使法律文書成為普法的講解書。
二、關注民生,強化職能,發揮司法安民的前沿陣地作用我們教育法庭干警牢記“民事案件無小事”的原則,把每一起案件都當作是解決百姓生計的大事對待,用真情關注民生,通過處理糾紛案件,讓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不僅在訴訟過程中親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同時也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在“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本質特征,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溫暖。
三年來,共有效防止民間涉法矛盾激化142件,避免民轉刑案件15件。切實做好涉農案件的執行工作,為促進文明鄉風營造良好氛圍。2012年以來,四處法庭共執行各類民事案件3164件,占全院執行案件的35.5%,尤其是加大了對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偽劣農用物資損害賠償、農副產品購銷欠款、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糾紛案件的執行力度,樹立了法制權威,有效地發揮了人民法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重要作用。
2012年以來,四處法庭共妥善處理各類民事案件6398件,上訴216件,二審改發16件,且無一起矛盾激化、群體性上訪以及越級上訪事件,并創下了各法庭平均調解率75%、個人最高調解率90.4%的新紀錄,形成了案件調解多、判決少,服判息訴多、上訴少,二審維持多、發改少,自覺履行多、強制執行少的良好局面。
三、適應民需,延伸服務,追求司法利民的綜合社會效應針對法庭面向社會最基層的特點,我們更多考慮的不是法庭要為社會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而是社會需要法庭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建立多元化調解網絡,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職能。三年來,四處法庭共指導基層調解組織成功調解相鄰關系、婚姻家庭、贍、撫養以及損害賠償糾紛等575件。今年7月,我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授予“全國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創新工作方式,提供便民服務。一是就地開庭審理,以送法下鄉便民。僅今年就在工業集中發展區、風景旅游區、部分鄉鎮社區及其他農村地區開展就地開庭活動共15次。二是建立綠色通道,以方便立案便民。完善網上立案、電話預約立案、雙休日立案等有效措施,加快案件周轉速度,無特殊情況的均做到當天立案當天移送。三是實行首問負責制,以周到服務便民。對當事人初到法院或法庭咨詢或起訴的,第一接待人不分庭室,熱情接待,將有起訴要求的當事人給予立案指導。四是開展公開承諾,以實際行動便民。8月中旬開展便民舉措大型公開承諾活動,將法院工作置于全區人民的監督與評議之中。并邀請縣級部門、鄉鎮主要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座談征求意見、建議共8次。
開展法律救助。一是以幫困扶貧利民。與鎮村結成幫扶對象,在訴訟費降低,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出資2萬元改善村民的通行、飲水和村委會辦公條件,并積極為該村脫貧致出謀劃策、探索村企聯合發展的路子,法庭干警先后數次與無紡布廠、村委會負責人到榮成潯山漁業公司、好當家集團實地考察,為村企聯合提供法律論證。二是以法律維權利民。成立“維護農民工權益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關于開展維護農民工權益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共受理農民工案件56件,涉及農民工100多人,涉案標的144.3萬元,追討欠薪120余萬元。實行減免緩,加強司法救助工作,完善減、免、緩訴訟費制度。今年上半年共為困難群眾減免緩訴訟費13萬余元。近年來,區法院的法庭工作也得到了上級機關的充分肯定和認可,其中田村法庭曾先后兩次被省高院授予“全省先進法庭”、全省優秀法庭榮譽稱號、多次被市中院榮記集體三等功;法庭被市政法委授予“公正司法樹形象先進法庭”榮譽稱號。在全省法庭系統開展的爭創“五化”法庭活動中,四處法庭全部順利達標,分別被授予“五化”法庭的榮譽稱號;法庭工作的全面推進,有力地促進了全院整體工作上檔次,上水平。
- 上一篇:氣管外科研究進展思索
- 下一篇:法院開展兩項活動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