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服務品牌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13 02:57:00
導語:民政局服務品牌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以打造“親情民政”服務品牌為抓手,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積極培育民政服務品牌,轉變服務理念,優化工作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強化親情意識,夯實思想基礎。在全市民政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周的大討論活動,凝聚思想共識,明確“親情民政”最核心的情感紐帶是“親情”,最準確的角色定位是“親人”,最基本的作風要求是“親民”,最根本的工作屬性是“服務”。為切實轉變工作觀念,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在全市民政系統建立大走訪制度,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在市級,每名民政干部聯系一戶貧困戶,每半年至少走訪一次,每年提供幫扶資金600元;在縣級,每名民政干部結合工作職責每月至少走訪困難群眾1戶;在鎮級,每名民政干部每季度對所轄村(居)走訪一遍,每個村(居)走訪困難群眾至少3戶,每半年對所有服務對象走訪一遍,并全部建立民情檔案。統一設計了“親情民政”品牌標識,創辦“親情民政”簡報,在市級主流報紙開辟“親情民政”專版,聯合媒體開展系列報道,并編印發放《親情民政服務手冊》和民政政策明白紙,有效增強了民政干部親情服務的責任感和社會各界對“親情民政”的認知度。
二是強化規范意識,健全工作機制。創新考評監督機制,按照公平公開、科學實用的原則,建立起日常管理與年終考評相結合、組織考評與公眾評議相結合、實地檢查與集中評審相結合的“親情民政績效考評監督機制”,建立督導員制度,強力推進工作落實。大力推進社會救助規范化,逐步建立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健全臨時救助制度、低保對象分類施保制度,提高救助效益;在每個鎮(街道)設立社會救助中心,做到救助項目的申請、救助款物的發放、救助信息的匯總“一個口子上下”,并嚴格實行三級審批、四級公示和動態監管,實現以人定錢、應助盡助。
三是強化品牌意識,擴大社會參與。創建“親情老齡,貼心服務”子品牌,通過建立適度普惠型高齡補貼制度、在市及市區建設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依托老年公寓建成愛心護理院、依托農村敬老院打造鎮級養老服務綜合平臺等,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創建“親情家園,愛心奉獻”子品牌,開展“親情日”、“大手拉小手,親情伴我行”和“社會媽媽”等各類主題活動,創新“冠名捐建”方式,民政系統干部職工開展“愛心助孤”結對活動,大力推進兒童福利社會化,讓孤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創建“親情雙擁,情暖軍民”子品牌,重點加強社區雙擁工作站、社團擁軍、行業擁軍和軍民共建示范點的標準化建設,打造“彩虹進軍營”、“軍民共建和諧社區”、“藍天助學”、“愛民固邊”等行業擁軍品牌,大力推進雙擁工作社會化。
四是強化精品意識,打造全新形象。打造精品城鄉社區,提升、深化城市社區建設,普及、完善農村社區建設,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投資1億多元,重點推進了市社會福利院(復退軍人康寧醫院)、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救助管理站和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等四大工程建設,打造精品民政工程,擦亮親情民政服務窗口。打造精品民政隊伍,加強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和廉政建設,樹立親民愛民嶄新形象。
五是強化效能意識,推動信息化建設。在乳山市開展建立社會救助信息平臺試點,以城鄉低保核對和貧困居民普查為重點,融貧困狀況評價、數據統計查詢、網上申請審批等多功能于一體,著力提升社會救助整體效能,下一步將適時召開現場會在全市推廣。市軍休中心打造軍休干部服務管理軟件體系,建構現代軍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新模塊,全面提高了服務管理效能。投資100多萬元,建立起“市、區、街、社區”四級社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基層社會信息管理的“全覆蓋”,全面提升了社區服務管理效能。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按照全省、全市民政工作會議要求,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為目標,以打造“親情民政”服務品牌為抓手,把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一心為民、干事創業、清正廉潔的民政干部隊伍,積極推進民政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努力形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不斷推動民政工作落實、發展、提升,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民政工作的滿意度。
- 上一篇:市交通部門年度法制工作意見
- 下一篇:民政局三個群體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