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簡報注意事項和寫作方法

時間:2022-12-25 08:57:00

導語:信息簡報注意事項和寫作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簡報注意事項和寫作方法

一、明確編寫宗旨

"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信息簡報雖"小",但卻有著"窺一斑而知全豹"、"落一葉而知三秋"的功效。它主要是用以反映新情況、新動態,提出新問題、新做法,交流新經驗、新成效等,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和推動工作服務的,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起著輔助領導決策、協助領導管理、促進部門交流、指導基層實踐、推動全局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其編寫工作要緊緊圍繞大(大事)、要(要事)、新(新情況、新問題、新做法、新成效)、急(突發性公共事件)、難(難事)、疑(苗頭性、傾向性)、內(不宜公開報道,但需引起領導重視及關注的問題)等來進行,在思想內容上要保持前瞻性、預見性、典型性、代表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在加工編寫上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不穿鞋、不戴帽;"一事一議",直陳其事,不繞彎子、不兜圈子;語句凝煉,文從字順,不疲軟、不含糊。要做到"去同"(去除人云亦云部分)、存異(保留與眾不同的內容,突出事實特色特點)、"不講理"(不空發議論),堅持"五快"(快采、快編、快簽、快印、快發)、"五不"(不遲報、不瞞報、不誤報、不亂報、不漏報)制度。同時,還要遵循"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多中選好、好中選優、優中選特、特中選精"等宗旨和原則。

二、熟悉采編渠道

一般來講,基層單位信息簡報的收集采編工作有以下幾種常用渠道或辦法。一是定期收集。在本地、本行業和系統有關單位設立固定的信息網絡(主要是建立相對固定的電腦傳輸網絡和定向信息員信息報送制度及聯席會議制度等,實行定期、定向、定性的互動交流)。二是預約采編。即圍繞一個時期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重點及本地貫徹實施的意見,提前給基層信息員出題目、擬觀點、定要求,讓他們有的放矢地編寫上報。三是熱點跟蹤。圍繞一個時期、一個階段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重心以及重點、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密切關注相關領域的新動態、新進展,及時予以捕捉、跟進、了解、采編。四是重點"求索"。對綜合性強、工作性質比較重要、"敏感"的部門或單位,采取經常走訪、聯系和溝通、詢問的辦法,從中索取更多的信息點、信息源、信息"面"。五是觀察捕捉。隨時留心觀察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動態動向,悉心體會身邊的社情民意,及時從中獲取有利用價值的各類動態、動向性信息。六是綜合處理。即通過對相關會議、文件材料、領導講話等的分析、判斷、提煉,從信息簡報工作的角度予加工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信息。這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便捷方法。此外,還有閱讀收聽法、交換法、共享法、委托法、預測法、數據分析法以及上下延伸法、左右拓展法、內外挖掘法等等。

但無論采取何種渠道和辦法,我個人認為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一是要"有心"。就是要自覺培養和提高信息意識和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領導的信息需求,切實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腦勤、手勤、腿勤),練就一雙善于發現、挖掘有價值信息的"火眼金睛"。二是要"用心"。"有心"是根本,"用心"是關鍵。"用心"就是不停留于被動、表面的信息收集與編發,而是要本著積極、主動的態度,養成及時、準確、持續、廣泛收集和編寫信息簡報的工作習慣,提高深入挖掘、分析、甑別和系統運用信息簡報素材的工作能力。"用心"離不開"細心"。"細心"貴在責任,貴在具體。只有養成"心細如發"、縝密思考、周全辦事的良好習慣和作風,才能在編寫工作中應付自如、應對得體,減少失誤率,實現"無差錯"。三是要"耐心"。對信息需求的判斷、對信息價值的評估、對材料的取舍、對編寫角度的選擇等等,都有賴于實踐經驗的積累,這種積累往往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因為有時候可能是"高投入、低產出"的。這就特別需要我們發揮辦公室的"三平"(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感)精神,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通過堅持推進一個時段,必能漸入佳境,收到實效,得成"正果"。

三、注重編寫方法

一是平中尋"亮"。就是對于語言平淡、層次不高但又有其可取利用之處的"基層來稿",要通過仔細閱讀、分析和判斷,找出其中的亮點,施以"去粗存精"式的內容調整、文字加工和潤色,使其合乎規范,又具新意。二是淺者掘深。對內容淺顯但尚具可用、可讀性的"問題性"信息,可采取"熱點跟蹤、難點透視、實地調查"等方式予以進一步挖掘,增加份量,提高檔次。三是狹者拓寬。對觀點新穎、事例典型,但范圍較狹窄的信息點,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過分析、綜合、提煉,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東西,以拓寬其內涵和外延。四是陳者換新。對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但仍有借鑒意義的信息源,可采取另辟蹊徑如換位思考、逆向思維、"舊瓶裝新酒"等辦法,從全新的角度加工出富有新意的信息,則能收到"橫看成嶺側成峰"之效。五是零者備儲。對于一些內容單一、零碎、貌似殘缺不全,暫時好像用不上的信息,要"多長個心眼",及時予以"備儲",以便需要時"化零為整"所用。六是深度加工。對多視點、內容寬、含量重又普遍性和指導意義的信息,還可通過"順藤摸瓜"、解剖"麻雀"等進一步調查研究的辦法,由表及里、由點及面地進行拓展、延伸,使其上升為有份量的調查報告,以指導和推動實際工作。

四、幾點注意事項

(一)堅持"六原則"。一是真實性原則。真實準確是信息簡報的生命,而失真、"存偽"則是其"大敵"、大忌。作為提供領導決策依據的信息簡報,編寫工作一旦失去真實性,不僅信息本身會失去價值,而且會造成管理、決策上的失誤,并產生不良甚至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加工編寫工作中一定要把"去偽存真"、保持信息簡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作為首要原則、鐵的紀律。二是時效性原則。政務信息具有強烈的時間性要求。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時收集、整理、編發和傳遞,就會變成昨日"黃花"、舊時"新聞",失去其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做信息簡報的加工編寫工作,一定要養成聞風而動、積極主動、快速果斷、敏捷行事的習慣;否則,就無法把握稍縱即逝的"戰機",難以勝任本職崗位工作。三是層次性原則。信息雖然具有共享性,但編發傳遞卻必須講究層次性。實踐工作中,因領導者職級層次的不同,對信息掌握的層次也不同。比如,對縣級領導有用的信息,對市級領導可能就未必適用;在本地適用的信息,到異地就未必適用等等。必須根據不同層次的領導(包括部門)來收集、編發和傳遞不同層次的信息,才能保持信息工作的實用有效性,使信息服務工作發揮最大的效益。四是適度性原則。信息的突出作用,在于幫助各級領導排除各種不確定性。因此,為領導收集、編寫、發送信息,必須適度,做到"適銷對路"。一要適量。也就是因時因地因事"制宜",適度適量,除非特殊情況,在數量(期數)上不能過多過濫。二要適用。就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合乎適宜,不盲目而為。三要適中。要分清輕、重、緩、急,在篇幅上要做到長短結合,宜詳(長)則詳(長),宜短則短,保持靈活、生動性;編發上,要做到快慢結合,該快的快,該慢的慢(一般都要快,也有個別特殊情況),力求"恰到好處"。五是創新性原則。創新是信息簡報編寫工作的靈魂,也是做好辦公室一切工作的動力。信息簡報加工編寫,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性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前提下,積極更新觀念,不斷以新的思維方式,從新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問題。要根據形勢任務的要求,結合工作需要,捕捉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苗頭,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新方法,加工編寫出有新意、有創意、有價值、有份量、有生命力的信息簡報,才能更好地發揮參謀、助手、"喉舌"、"耳目"的作用。

(二)做到"四個要"。一是標題要醒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好標題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好的信息簡報稿(除了簡訊、一句話短訊等外),應當通過標題來很好地傳達信息的內容,在標題里就直指要害。所以標題要做到越醒目越好、越"提神"越好。有時候標題實際上就是一條信息或"新聞"。標題要醒目,重點要做到題文一致、一語道破、簡潔明快和準確"干凈"。二是主題要集中。主題是一篇信息的中心。"意多必亂"。一般而言,一篇信息只能突出一個主題。因此對于分散或游離主題的內容,要象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三是內容要新鮮。信息的價值首則在"新",思想新、內容新、角度新、時段新,事實新、經驗新、問題新、辦法新,理念新、認識新、見解新、結論新,等等。事實上,辦公室一切文稿要體現其創新性,都莫不如此。四是篇幅要簡短。篇幅簡短是建立在結構簡單、語言簡潔、文風簡約、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等基礎之上的。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就不再展開贅述。

(三)把握"三關系"。一是質與量的關系。數量是基礎,質量是關鍵;數量反映的是工作熱情,質量反映的是工作水平。信息簡報編寫,既要有數量更要有質量。如果只滿足于"路不平"、"燈不明"、"車亂停"及"四季歌"、"編者按"之類,勢必難以引起領導的重視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踐工作中要特別注重"三突出":一要突出重要性。要站在改革、發展、穩定的高度,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和本機關單位的工作中心和重點來做好"采、編、發"。二要突出建議性。不僅要反映表象,更要反映本質;不僅要提出問題,更要"出謀獻策",特別是要針對矛盾和問題的癥結,提出相應的思路辦法或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突出警示性。要抓住經濟社會生活中帶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認真思考,深入挖掘,力求編發出有前瞻性、預見性、參照性的信息簡報,使領導或有關部門、基層單位以從中獲得啟發和收益。二是喜與憂的關系。"喜"指的是好的做法、成功的經驗、取得的成績和正面的典型,"憂"指的是失敗的教訓、存在的問題和反面的事例。"報喜不報憂"是信息簡報編發工作常見的誤區。個人認為,在不違反信息簡報編發工作制度和要求的前提下(也就是遵守編、發審核程序,不能隨意擅自趲越;特別是對突發性、重要性事件的報送工作更要如此),應該堅持喜憂并重,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報喜時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報憂時"敢"字當頭,抓住要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信息簡報編寫的作用和意義。三是熱與冷的關系。"亮點"固然是信息簡報編寫的主流,但"冷點"(難點、疑點、盲點)問題也不能忽視和放過。在處理"熱"與"冷"的關系上,關鍵是要做到熱的題材冷靜寫,冷的題材熱心寫,才能抓住根本,準確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