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70周年征文
時間:2022-08-18 08:35:37
導語:紀念抗戰70周年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太行,英雄的山;赤岸,紅色的岸;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我曾不止一次的來到這里瞻仰參觀。從河北邯鄲向西沿著G22青蘭高速公路到涉縣出口,再出涉縣縣城西行5公里就來到了漳河邊。河水淙淙流動仿佛無盡懷念,河邊至今還雕塑著一排地雷和子彈提醒人們不忘抗日的硝煙。過了漳河就是赤岸村。
赤岸,一個多么令人怦然心動的村莊,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就在這個村莊的中間。沿著青石板街道,走不了多遠右轉,上個坡迎面的小院就是。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是一組北方大戶人家的青磚院落??偣灿邢?、上、后三個四合院,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下院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司令部辦公室,、李達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原狀陳列。上院和后院是前后連通的兩座院落,大門匾額上"劉鄧舊居"四個字是1994年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寫。前院有等等同志遺物陳列室。后院現存有、鄧小平等同志宿辦室,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1941年)和二女兒鄧楠(1945年)就出生在這里。緊挨司令部舊址是司令部伙房舊址。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黨中央、領導下,八路軍129師在、鄧小平等師首長的率領下,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從1940年6月進駐涉縣,到1945年12月離開,在涉縣駐扎6年之久,可以說,129師在8年抗戰中,最艱苦的時期是在涉縣度過的。涉縣是晉冀魯豫邊區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是華北抗戰的戰略要地,而這三座青磚四合院就是根據地的心臟。我仿佛看到劉、鄧等首長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大小戰役、戰斗3000多次,抗擊殲滅了40多萬日偽軍,收復了198個縣城。在這里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最鞏固的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從這里出發,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大決戰的序幕。部隊從挺進太行時的9000多人發展壯大到30萬正規軍、40萬地方部隊,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劉鄧大軍"。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一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2位元帥、364位將軍。建國后,先后有近百名129師老領導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紀元,這塊紅色熱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站在下院里,人們被兩顆根深葉茂,滴綠含翠的樹所吸引。我一看介紹才知道,原來院中這兩棵樹叫丁香和紫荊,是當年、鄧小平、李達三位首長親手栽種的。時期,這兩棵樹將被砍掉,赤岸村武委會主任張義庫同志為保護這兩棵珍貴的樹,就先把它們移栽到自己家院,1979年司令部舊址正式對外開放時,張義庫同志又把這兩棵樹移到這兒。在師長辦公室內,陳列著一把老式坐椅,這是當年劉師長制定平漢戰役作戰計劃時坐過的。后來司令部撤走,張義庫同志便把椅子珍藏起來,時小心保護,1979年他又把這把椅子無償捐獻給紀念館。武義庫同志的舉動代表了人民對領袖的真實情感??僧斘艺驹谡哪洗笄吷?,我又仿佛看到劉鄧首長率領部隊,在最困苦時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幫助老百姓修渠灌溉,搞好生產。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魚水情畫卷。
如今的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包括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一二九師陳列館三部分,總占地面積340畝,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將軍嶺位于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北約百米處,從1986年以后,、等十幾位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鐫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建造了紀念亭。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從赤岸村登上將軍嶺,拾級而上,山腰間橫纏著一條水渠,這就是1944年129師、邊區政府、太行區黨委等機關領導、涉縣干部群眾修建的"漳南大渠",1985年在渠旁豎起了"漳南大渠"紀念碑,"漳南大渠"四個大字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原邊區政府副主席薄一波同志親筆題寫。在將軍嶺北面不遠處山坡上新建有陳列館和廣場以及培訓餐飲和旅游服務部,“當一天八路軍活動”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在赤岸村口,近幾年陸續修建了司令部舊址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名為"劉鄧和他的戰友們"6位將帥銅像,廣場南邊墻上是一組長54米、名為"太行烽火"的石質浮雕。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紅色旅游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太行山,民族的脊梁。我們將從這里汲取無窮的精神能量,為著信仰,為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我站在將軍嶺上遠眺,太行蒼翠,群峰巍巍,漳河蜿蜒,溪水吟唱。我的耳邊仿佛響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抗日戰場壯烈殉國寫的詩句:···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 上一篇:珍惜和平紀念抗戰70周年征文
- 下一篇:幼師生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