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方案
時間:2022-07-06 11:16:27
導語: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縣委五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切實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盯住關鍵要害,靶向解決問題,采取超常舉措,碰硬整治扶貧領域突出作風問題,以鍥而不舍精神抓好作風建設,標本兼治構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推動扶貧領域作風明顯改善,促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二、工作目標
用1年以上時間,集中力量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查找并切實解決扶貧領域作風突出問題,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效。在專項治理基礎上,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常態化持續推進,確保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十項規定成果。
三、治理重點及責任分工(排在第一位單位為牽頭單位)
(一)深入查找解決政策落實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各直屬學校)
1.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不到位,制定配套措施、細化落實方案、推進組織實施不及時不到位。
2.政策創新力度不夠,教育資金項目存在“戴帽下達”現象。
3.用常規工作普惠政策代替教育精準扶貧特惠政策,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傾斜支持力度不夠,將本地或本部門想推動的項目“搭車”到脫貧攻堅中。
3.教育扶貧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強,缺乏針對性,落實落地差,本單位負責主管的脫貧攻堅項目指導不到位、監管不到位。
4對已出臺政策措施的實施指導督促不夠,成效不明顯。
5.對教育脫貧攻堅政策落實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決不夠,創造性開展工作不主動,把矛盾和問題簡單上交。
6.鄉鎮中心校和鄉鎮政府協作不力、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數據不匹配,脫貧攻堅合力不強。
(二)深入查找解決精準識別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各直屬學校)
7.貧困學生識別不精準,“回頭看”工作不深入、不細致,“錯評”問題解決不徹底,沒有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
8.數據資料隨意變化調整,數據邏輯不嚴謹,教育部門數據與脫貧攻堅信息系統數據不一致。
9.檔案資料不精準,不規范,特別是學生兜底資助資料、財務資料不完善、不規范。
(三)深入查找解決精準幫扶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各直屬學校)
10.對非貧困村“插花貧困戶”重視程度不夠,非貧困村脫貧攻堅存在短板問題。
11.幫扶規劃幫扶項目精準度不高,幫扶工作存在“大水漫灌”現象,到村到戶“精準滴灌”不夠。
12.教育脫貧攻堅項目儲備不充分,基礎工作不扎實,項目庫不健全。
13.簡單以發錢發物、送錢送物代替精準扶貧工作。
14.宣傳教育不到位,幫扶工作“大包大攬”,不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存在“等、靠、要”思想。
15.壘大戶、堆盆景、造典型,搞形象工程。
16.幫扶部門選派干部不力,發揮部門優勢不夠,幫扶需求、規劃、項目、資金對接不準。
17.政策宣傳不到位,脫貧攻堅氛圍不濃,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不清楚。
18.幫扶干部對貧困戶的幫扶需求了解不深入,對貧困戶的收入、支出情況不熟悉。
(四)深入查找解決干部能力素質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各直屬學校)
19.幫扶單位責任需要進一步壓實,幫扶干部落實不到位、幫扶責任落實不到位。
20.幫扶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作風不扎實,能力素質不過硬,政策掌握不透,“掛名走讀”問題未杜絕。
21.工作作風簡單粗暴,習慣搞行政命令,不注重聽取群眾意見,不善于做群眾工作,群眾評議形式化。
22.對不良風氣和違規問題態度漠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知情不報、聽之任之。
(五)深入查找解決資金使用監管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各直屬學校)
23.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監管不力,存在截留、挪用、擠占、套取、騙取扶貧資金等問題。
24.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用于脫貧攻堅力度不夠,資金投入與脫貧攻堅任務不匹配。
25.對扶貧資金科學分配、合理安排,真正用在刀刃上研究不夠,資金使用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26.不按規定要求執行扶貧資金公開和公示公告制度,社會不知曉,群眾不滿意。
27.資金監管力度不夠,監管制度執行不到位。
28.項目實施進展緩慢,項目資金撥付、報賬滯后。
29.“教育扶貧救助基金”使用管理粗放,發揮作用不充分。
(六)深入查找解決督查調研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
30.督查調研力度不夠,基層迎檢接待、資料準備、表格填報任務重。
31.督查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流于形式,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強。
32.督查調研不深入,指導工作不具體,不注重督查調研發現問題的督促整改。
33.督查調研報喜不報憂,淡化或回避矛盾問題,監督問責不力,壓力傳導不夠。
34.督查調研作用不實,像打造旅游路線一樣打造“經典調研路線”,摘“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督查調研。
(七)深入查找解決精準退出方面的突出問題。(縣教育和體育局,各鄉鎮中心校)
35.驗收不嚴格細致,考評不較真碰硬。
36.對教育脫貧攻堅標準把握不準,或提高標準,人為吊高胃口;或降低標準,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四、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8年1月上旬至3月上旬)。
制定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治理重點、實施步驟和具體要求等;各校召開動員部署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關于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對全面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營造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的專項治理濃厚氛圍。
(二)自查自糾階段(2018年1月至3月)。
各校按照“責任制+清單制”工作方法,對標治理重點,認真查擺存在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并于3月25日前報縣教體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計財股802)。資料報送情況將納入2018年脫貧攻堅單項目標考核
(三)重點督查階段(2018年4月至6月)。
縣教體局組建專項治理督查組,對照各校上報整改落實情況,深入一線開展明察暗訪,建立暗訪問題臺賬,對發現問題進行通報,提出整改要求和時限,實行回訪銷號管理。
(四)整改提高階段(2018年7月至9月)。
各校堅持問題導向,整改突出問題取得明顯成效,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各校要及時總結提煉專項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并在全縣教體系統推廣。
(五)常態治理階段(2018年10月起)。
各校將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持續用力、常抓不懈,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學習培訓。
各校要制定專項治理工作學習計劃,利用干部職工大會等集中學習專項治理相關要求,發放相關學習資料,同時鼓勵干部職工個人自學,不斷強化干部職工對脫貧攻堅是全縣“頭等大事”和最大民生工程的思想認識,牢固樹立作風建設事關脫貧攻堅成敗的理念,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把作風建設抓常、抓細、抓長,確保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二)突出治理重點。
各校把政策落實、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干部能力素質、資金使用監管、督查調研、精準退出等七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作為治理重點,認真梳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各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本單位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
加強建檔立卡學生動態管理,不斷提高識別質量;扎實開展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工作,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愿有效對接,提高扶貧開發的公信度、精準性、有效性。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教體局按照責任分工抓好專項治理工作,各校要制定操作性強的專項治理實施方案,于2018年3月20日前將電子文檔報縣教體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計財股802);各實施階段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報送。資料報送情況將納入2018年脫貧攻堅單項目標考核。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校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督促推動突出問題逗硬整改,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各校要把作風建設貫穿到脫貧攻堅全過程各個環節,高標準、嚴要求,堅持不懈改作風轉作風,全力投入真脫貧脫真貧。
(三)嚴肅追責問責。
縣教體局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存在突出作風問題的地方和單位,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 上一篇:街道安全生產工作意見
- 下一篇:水務局“七五”普法自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