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質問題專項整治方案
時間:2022-12-23 09:49:36
導語:城市供水水質問題專項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加大全市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力度及保障供水安全,現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現將具體方案報告如下。
一、目標任務
2020年12月底前,全市4個集中式凈水廠供水水質合格率達97%以上,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
二、實施范圍
全市4個集中式供水凈水廠。
三、工作內容
(一)加強飲用水源地的管護
1.合理布局飲用水源地。結合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統籌考慮水源地水量、水質、人口分布、水廠制水工藝、用水安全、供水管理等因素,科學合理布局和調整飲用水源地。通過城市水廠擴網等方式,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資金,加大資金項目投入,爭取實施駟馬橋水廠水源地(關門石電站)取水口上移工程。
2、加大原水水質監測。市生態環境局統一負責飲用水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定期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開展水質監測。根據檢測結果,分析水質狀況,提出監督措施和整改建議,確保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3.強化水源保護區標志建設。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規定,規范設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完成界碑和警示標志設置工作,并合理設置飲用水源保護宣傳牌,確保保護區標志設置明顯可見。保護區界碑設置要充分考慮地形特點,設立于人群易見處。穿越保護區的道路、橋梁等警示標志應設在道路、橋梁以及水域沿岸明顯處,其位置內容應分別符合《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和《內河助航標志》(gb5863)有關規定。
4.實施保護區隔離防護措施。在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包括建隔離墻、隔離網、植樹等),對穿越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鄉村道路、高速公路和橋梁等公共設施,實施限速通行并建設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設施。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規范設置界樁。
5.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建設項目管理。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納入規劃控制范圍,依法審批有關建設項目。一級保護區內,不得存在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無工業、農業、生活排污口,無畜禽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動,無新增種植和經濟林;二級保護區內,無新、改、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無工業、農業、生活排污口,無有毒有害廢棄物暫存或者轉運站,無化危品、化廠原料堆放和生活垃圾轉運,無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保護區內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條件的原住居民生活污水經收集后引到保護區外排放,無條件的原住居民生活污水要消納處理。
6.嚴厲打擊破壞飲用水源安全的違法行為。建立完善住建、水利、環保、農牧農村、綜合執法局、市場監管局和各街道辦聯合參與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執法巡查機制,加強巡查,加大飲水源保護區內違規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堅決杜絕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從事養殖、亂砍亂伐、盜采砂石、旅游、垂釣、游泳、洗衣等可能造成污染水體的活動。
(二)加強供水水質監管
1.加大出廠水水質監測。按照市政府常委會會議紀要要求,我市以每季度1次的頻次對城區4家水廠的出廠水和4個重點管網末梢水開展水質監測,并定期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公示監測報告。加強對供水企業運行監管,一旦發現水質監測不合格的供水企業,要求第三方機構加密監測,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責令供水企業限期整改,整改后水質檢測仍不合格的從嚴從重處理,確保供水工程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8-2006)規定。同時,要求市供排水公司著力加強水質檢測工作,每月按時上報水質檢測報告。
2.完善供水企業視頻時時監控系統。在取水口和水廠重要部位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實行全天候24小時實時監控供水水質;爭取對規?;┧髽I視頻監控平臺進行整合,實現數據共享。
3.加快供水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補助資金,加大資金項目投入,督促市供排水公司在2020年底前,逐步加強對城區老舊供水管網和供水設施更新改造,減少管網二次污染。
4.加強供水企業的日常監管。一是要求建立完善的水質管理制度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城市供水信息化建設和業務技術培訓。二是要求供水企業嚴格制水處理工藝流程。充分利用沉淀池,擴大沉淀面,延緩沉淀時間,采用二氧化氯加藥設備消毒,并時刻檢查、保養,確保設備優質良好,正常運轉。
(三)加強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
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制定保護區及影響區范圍內的風險名錄和風險防控方案。飲用水源地管理單位和供水企業必須制定“一源一冊”或“一廠一冊”應急預案,配備應急物資和應急技術、隊伍、專家庫及裝備保障,每年開展一次飲用水源地、水廠應急演練,提高水源地、水廠風險防范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計劃成立以市政府領導為組長,住建、水利、環保、衛建、農牧科、綜合執法局等有關部門、各街道辦主任為成員的城市供水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統籌開展提升飲用水源水質和供水水質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住建局,負責組織對重點供水企業、重要飲用水源地、典型案件的查處,對整治進展情況進行指導、督辦。
(二)建立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調度工作,研究解決重點疑難問題。各飲用水源地的市、鎮、村級河長是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整治的第一責任人。市供排水公司負責人和水廠廠長是各凈水廠的第一責任人。
(三)強化監督考核。市政府將飲水源水質監測和管理維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指標納入街道辦、有關部門的年度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因失職、瀆職導致飲用水源遭到嚴重破壞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 上一篇: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履職自查報告
- 下一篇: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