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特色優勢講話

時間:2022-10-10 02:12:00

導語:醫學特色優勢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特色優勢講話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國衛生事業的特色,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簡、便、廉、效、驗”的特點,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我區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號召,按照《**省發展中醫條例》和《**中醫藥工作管理規范》,在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圍繞整合中醫藥資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解決。

一、**中醫藥進社區基本情況介紹

我區成立于**年3月,地處深圳經濟特區東部,下設沙頭角、海山、**、梅沙4個街道辦事處、17個社區居委會,轄區面積72.6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2.54平方公里,人口為16.28萬,其中戶籍人口3.02萬,暫住人口13.26萬。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2個。其中有社區醫院3家,社康中心16家,社會醫療機構10家(其中個體診所8家,門診部2家),企、事業單位內部醫療機構12個?,F有醫療急救網點3個,居民撥通急救電話后,救護車可在2分鐘內出車,轄區居民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得到醫療救護服務。**年末,全區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10人,病床350張。**年全區衛生事業總投入6822萬元,業務收入7850萬元。

(一)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依托三家社區醫院,即區人民醫院(二級甲等醫院)、鹽港醫院(一級甲等醫院)、婦幼保健院,按照“院辦院管”的思路,截至**年3月底,我區17個社區居委會均建立了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每個社康中心都與醫療保險支付系統聯網,率先在全市實現了社康網點和醫保網點兩個100%覆蓋率。在4個街道各建立了一個殘疾人康復站,將社康中心納入為低保人員提供醫療救助的定點機構。為13.2萬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實現了居民足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到便捷、優質、廉價的醫療保健服務。

(二)較豐富的中醫中藥衛生資源。鹽港醫院一直按照中醫特色建設醫院。區人民醫院設有中醫科、中醫康復科、中醫制劑室。全區有四所放心中藥房。另外,我區設有2家中西醫綜合門診部,2家中醫診所和1家中西醫聯合診所。轄區內中醫專業技術人員45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12人,醫師(士)24人。在社區衛生服務醫務人員中,中醫類別的專業技術人員有23名,占社區醫務人員的28.4%。近年來,我區加強了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開展了創建區級醫院示范中醫科活動。**年,區人民醫院引進了1名全國重點培養的名中醫,該院脾胃病??啤⒛I臟病??坪透尾?圃谌芯哂辛艘欢ǖ陌l展優勢。鹽港醫院不僅注重中醫藥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效果,而且突出中醫藥治療疑難雜病的療效優勢,對風濕病癥、痛風、軟組織損傷、肩頸腰腿痛、面神經麻痹、骨質疏松癥等病的治療,采取中藥內服外用、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顯示出中醫藥獨特的療效優勢。此外,我區重視中醫藥研究工作。**年,全區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中醫論文7篇,區級科研立項1項。

二、中醫藥進社區的主要做法

我區戶籍居民以客家人居多,他們對傳統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易于接受,中醫藥簡、便、廉的治療方法,符合老年病、慢性病人的需求,深受社區居民歡迎。

(一)政府高度重視中醫中藥服務?!笆濉逼陂g,**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全面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充分挖掘傳統醫學特色優勢,把優先大力發展具有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構建新型城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作為全民安康工程的首要任務列入十五期間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并相應制訂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和中醫藥發展規劃。在社康中心工作領導小組的帶領下,衛生、計劃、財政、人事、民政、計生、社保、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支持的良好發展局面。**~**年,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社區衛生服務經費1943萬元;每年中醫事業經費占衛生事業費比例達到7.8%,社區健康服務經費占16.5%;區社保管理部門將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區規劃部門將社康中心的選址在法定圖則和詳細藍圖規劃層面具體落實,區建設部門在辦理報建手續和工程驗收時予以把關;在區機構編制部門、區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編制、中醫藥人才培訓等問題也逐步得到了解決,并為中醫人才的引進開通了“綠色通道”;各街道辦事處積極協助社康中心解決用房問題、協助入戶調查和開展家庭訪視等工作;穩健的人、財、物投入機制,保障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區中醫藥進社區工作的開展。

(二)全面配套發展中醫藥技術的資源。為了保障中醫藥技術在社區得以持續發展。我區要求社康中心在設置業務用房時,在符合《**社區健康服務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40~60平方米的業務用房。在設備上,為各社康中心配置了推拿床、針灸針、針灸治療儀、拔火罐等簡廉實用的中醫設備。為使社區社康中心更好開展中醫藥工作,我區除在社康中心充實中醫藥人員外,還定期安排中醫專家坐診,鼓勵退休老中醫專家定期到社區工作等。為了提高社區中醫隊伍的素質,我區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方式,對非中醫藥、中西醫結合人員進行醫學繼續教育,并把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納入了全科醫生培訓內容。

(三)建設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點。為了滿足本地居民多樣化的醫療保健需求,**年,我區對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橋東、中英街、小梅沙、海濤、**等以中醫特色為主的社康中心收入中,藥費只占總收入的32.3%(全區平均水平42.7%)。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區提出了“中醫進社區”的總體思路,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把中英街社康中心和新建的橋東、海濤等社康中心作為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示范點。

目前,橋東社康中心為近萬名居民提供健康服務,配備多名中醫主治醫師負責全科診療工作,設立獨立的中藥房,開展了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9種中醫、針灸特色服務,配備374種中成藥品種。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該社康中心添置了煎藥機,方便了居民煎服中藥。中英街社康中心運用中醫藥進行系統醫療,護理照顧,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省城市初保評審團認為這是“小規范,大方向”。該中心于**年被**省評為社區衛生服務示范點。

(四)全面普及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年,我區印發了《關于印發進一步做好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中醫工作的通知》,把“中醫進社區”納入政府工作,形成了推動“中醫進社區”工作的合力。目前,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都配備了1~2名中醫主治醫師,64.5%以上的全科醫師接受過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所有中醫執業醫師接受過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或規范化培訓。開設中醫診室,配備開展中醫藥服務所需的基本設施和體現中醫特色的診療設備等。走上了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全區有13家社康中心開展了中醫藥服務項目,占社康中心的81.25%;**年全區中醫診療人次為12.56萬,占全區診療人次的22.4%。

(五)中醫藥技術服務融入六大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是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大功能為一體的社區醫療保健機構。為了加強內涵建設,適應群眾需求,在加強社康中心的內涵建設時,我區充分把中醫藥適宜技術融入六大功能中。一是將中醫工作融入健康教育工作中。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貼近生活,百姓易于接受,中醫在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教育中,逐漸顯示出自身優勢。各社康中心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我局出臺了《健康教育宣講實施方案》、《關于規范我區醫療衛生單位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組建了“健康教育宣講團”,在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站、學校和企業的協助下,每周深入居民區、工廠、學校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講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目前,全區共制定了中醫健康教育處方11種。此外,區廣播電視臺,每天準時播出中醫健康保健養生知識講座。二是運用中醫積極參與轄區內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年抗擊非典型肺炎期間,鹽港醫院每天向該片區的大企業贈送煎服中藥,起到了良好的預防作用。三是將中醫工作融入保健和康復工作中。各社康中心制定和實施有中醫藥內容的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開展具有中藥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為了加強對老年人和慢病病人的管理,改變居民的不良生活習慣,中英街社康中心在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功能中,指導社區老年人開展太極拳、太極劍等健身活動,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腫瘤等老年病和慢性病。在疾病診治、康復上,該中心積極采用中醫、中藥、推拿、針灸、藥浴等中醫藥知識與技術綜合手段,提高療效。四是將中醫藥技術融入社區醫療服務中。我區外來勞務工占全區人口的80%,為了解決他們就醫難的問題,**年,我區組建了“健康大篷車”,以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主,每周到各個社區、工人生活區輪流開展基本疾病診療活動,免診金,常規檢查收半費,送去治療常見疾病的“一元藥”,讓外來勞務工和居民享受到了便捷的中醫藥服務。五是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和孕產婦保健的咨詢及指導。

三、中醫藥進社區的主要成效

中醫進社區在**的實踐證明,發揮傳統醫學特色和優勢,能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讓每個家庭、每個居民都能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醫療保健服務,既符合民情、又順應民意,為政府分憂,為社會減負,為百姓解愁,把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國策落到了實處。

(一)緩解了群眾醫療費用上漲過快趨勢。近年來,我區各醫院不斷更新觀念,拓展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逐步辦出了中醫特色,使社康中心更好地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的六大任務,成為社康中心中醫藥工作的示范。中醫的廉價服務,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深受居民的歡迎。據**衛生局公布的**年全市居民醫療費用情況統計表明,我區社區醫院每診療人次費用、每出院者費用、每床日費用、單病種費用及藥品費用遠遠低于全市其他同類醫療機構水平。

(二)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醫療需求。近年來,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從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多樣化的角度,走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主動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中醫藥防治一體化的服務,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制定和實施有中醫藥內容的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開展具有中藥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迎合了居民的服務需求,提高了居民滿意度。

(三)推進弱勢群體就醫難問題的解決。為解決弱勢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年我區提出了的“病者有其醫”計劃。區民政部門利用社康中心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廉價優勢,將社康中心納入為低保人員提供醫療救助的定點機構。低保人員在社區醫院和社康中心就診,免收掛號費,藥品費和材料費8.5折優惠,其它醫療費用按7折優惠。同時,低保人員可憑社康中心開具的醫療收費票據,按規定向區民政局申請醫療費用補助。通過推出“一元藥”,開通“健康大篷車”,依托社康中心開展勞務工合作醫療,讓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和外來勞務工的醫療保健得到了保障。

(四)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中醫藥進社區,在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對推動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形成了穩定的病源,促進社康中心建設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提高了社康中心的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市衛生局**年組織的全市社康中心年度考核評估中,**區有7家單位參加考核評估,成績均在900分以上,其中鵬灣和中英街社康中心在全市269個被檢查單位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名、第四名;大梅沙、小梅沙社康中心也排在25名內。**年,全市參評社康中心275個,**區7個社康中心中有5個在900分以上。

四、中醫藥進社區的展望

實踐證明,中醫藥簡、便、廉、效、驗的特色是其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有力武器,沒有了中醫特色,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就缺少了生命力。根據即將印發的《**區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為了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方便、價廉、優質、安全的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期間,我區將在人員引進與培訓、經費投入、用房保障、設備購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優先發展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不斷加強社康中心的內涵建設,將中醫藥服務有機地融入到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等各個領域;通過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引導、激勵和評價機制,培養造就一批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全科醫學人才;通過醫療保障體制改革,合理拉開綜合醫院和社康中心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支付比例,引導居民“小病到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和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提高群眾對社康中心的知曉率和滿意率。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省、市衛生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再次把中醫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推上新的發展階段,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讓**社會更加文明,為**人民更加富裕安康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