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發言

時間:2022-03-12 12:18:00

導語: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發言

今年8月,我區經國務院批準調整為新的行政區,轄10個鄉鎮,92個村委會,總人口248091人,其中農業人口160484人。近年我區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10月底止,新建區后參加合作醫療97883人,占農業總人口的60.1%。我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尊重農民意愿,制定可行方案,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只有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以農民滿意不滿意、受益不受益為標準,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過去,我區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方案由于報銷比例低、報銷額度少,農民得不到真正的實惠,解決不了農民因病導致的家庭經濟困難。我們通過對原18個鄉鎮進行摸底調查,結果表明,原實施方案既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又不符合群眾的切實利益,是影響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此,我們決定對原來的實施方案重新進行修訂。在大量調查和掌握發展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征求各鎮和相關部門意見,充分醞釀,反復論證,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制定并下發了《*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從*年起,按照新的實施方案實行區辦區統籌、保大病保住院兼顧門診優惠的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即凡參保農民在鎮、區、區以外醫療機構住院,醫藥費報銷起付線分別為200元、300元、500元,住院醫藥費用按40%比例報銷,報銷上限為4000元,對患重大疾病的特困戶,還可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中另外享受最高可達5000元的救助。產婦住院分娩納入補償范圍,順產補償100元,剖腹產補償200元,憑計生證明申報。參保農民在區屬醫療單位和戶口所在地鎮衛生院門診就診,憑合作醫療證和身份證免掛號費、診金,X光、B超、心電圖檢查及“三大常規”檢查費優惠10%;如全年未享受合作醫療補償者,享受當地衛生院免費常規體檢一次(含透視、三大常規檢查)。沙溪鎮凡洞村委華屋村民華兆春因患肺病花去醫藥費3萬多元,當她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8000元的大病補償金后激動地說,合作醫療就是好,感謝黨和政府,解決了我家的后顧之憂。像華兆春那樣從合作醫療中得到真正實惠的群眾還有很多,今年10月底止,全區受惠人數3967人,報銷金額175萬元,其中7月份至今達到4000元封頂線的有25人。新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尊重了農民的意愿,解決了農民的家庭負擔,深受農民的歡迎,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

二、創新工作機制,加強科學管理,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

(一)創新管理機制。一是建立領導機制。成立和調整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分管衛生工作的副區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衛生、財政、農業、計劃、民政、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的負責人,設立了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配備了3名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各鎮也相應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二是建立工作責任制。區與鎮、鎮與村簽訂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考核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制,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和黨員包戶的辦法,動員和發動群眾,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得以有序地開展;三是建立巡回督導制度。組織衛生、財政、審計等有關人員定期到各鎮巡回督導,檢查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管理、方案實施、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工作落實情況,促進農村合作醫療規范化、科學化工作制度的落實。

(二)創新運行機制。一是實行資金并帳管理。今年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鎮辦鎮統籌向區辦區統籌模式過渡后,及時抓好各鎮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收支和管理情況的審計工作。區政府6月份下發了關于對全區各鎮農村合作醫療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的通知,要求審計小組認真核查各鎮農村合作醫療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結束后,我們將原來分別由各鎮管理的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全部調入區合作醫療基金帳戶。各鎮設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帳戶,資金由區合醫辦根據其每月資金的使用量,每月預撥一次。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基金由區與各鎮每月審核、結算一次;二是統一報銷辦法。凡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住院時,醫藥費先由個人墊付,出院后憑住院費用原始發票、住院或出院證明、合作醫療證、補償呈報表等有效證明,到鎮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按規定審核報銷。規定鎮的趕集日為農民合作醫療報銷日。經民政部門審定的特困人口,在獲取合作醫療封頂補助后仍有較大困難的,先由個人講書面申請,經村委會初審、鎮合作醫療辦公室復審后,可以申請區一級醫療救助資金的補助;三是簡化報銷手續。各鎮根據實際情況,都制訂出一整套便民利民措施,如犁市鎮為了方便農民,把醫療報銷、辦證手續設在衛生院,農民可以隨時看病隨時報銷醫藥費,真正做到簡化程序、方便快捷。具體操作是:鎮衛生院張貼農村合作醫療門診報銷須知,參保農民在門診就診時先墊付資金,然后到鎮衛生院報銷窗口就地兌現減免費用,鄉鎮衛生院門診減免費用由區合作醫療辦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每人每年給衛生院補償1元。由于創新了合作醫療運行機制,農民參保率和就診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30%和38%,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三)創新監管機制。一是制訂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就診轉診制度、監督管理制度等,明確參保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嚴格按照章程制度辦事。制定了“*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章制度”、“*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管理、結算、審批、監督和檢查制度。我們根據各鎮參加合作醫療人數,按照比例分別由區財政撥入各鎮財政統管戶,再由財政統管戶轉入合作醫療基金專戶;省市安排的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則由區財政部門撥入區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專戶,保證了合作醫療基金??顚S?、專戶儲蓄,確保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制定了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實施辦法,明確了救助基金的救助范圍、救助標準、申請程序,規定了對患有重大疾病而無力支付醫藥費用的特困農戶除享受鎮合作醫療補助外,還可以在區的救助基金中得到一定數額的補助。如樟市鎮新民村魏桂才村民,右股骨缺血性壞死在廣州軍區總醫院住院,醫藥費共6萬多元,除享受合作醫療最高限額補助4000元外,區合醫辦為他辦理最高救助補償5000元,當他拿到這筆救助款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他說,一年只交10元錢,卻能得到那么多的補償,那是多么劃算的事啊,我一定要動員全村的人都來參加合作醫療。到目前為止,有181人享受了合作醫療救助,救助資金補償共17.9萬元;三是制定了合作醫療公示制度。區、鎮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定期向同級政府和人大匯報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支、使用情況,通過鎮務公開、村務公開的形式,每季度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資金收支情況和病者補償情況,保證農民的參與權、知曉權和監督權,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建立年度審計制度。把基金收支和管理情況納入審計部門的年度審計計劃,定期予以專項審計并公開結果。

三、廣泛宣傳發動,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是一項難度大、涉及面廣的工作,為抓好這項工作,我區各級黨委、政府明確講年度合作醫療任務和目標,認真做好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規劃和安排,廣泛宣傳發動,加大力度,真抓實干,層層抓落實,不斷促進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上新的臺階。

一是正確引導,廣泛宣傳。在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區、鎮領導及駐村工作人員和村干部深入各農戶發放《致農戶的一封信》、《合作醫療入保須知》等宣傳資料,并且廣泛征求聽取群眾意見,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宣傳工作,熱心接受群眾有關合作醫療的咨詢,善于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讓農民從心底認識、了解和支持這項工作,放下思想包袱,積極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共印發3萬多份宣傳資料、上千條宣傳標語,讓農民群眾及時了解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好處、報銷方法、具體程序。通過深入細致的宣傳發動工作,使合作醫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是結合實際,狠抓落實。在開展合作醫療工作中,根據各鎮、村實際情況,結合農村“千干幫千戶”活動,我們著重抓好“五帶頭”動員工作,即村干部、村長及其親戚親屬帶頭;黨員及其聯系戶帶頭;外出在全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干部職工的家屬帶頭;群眾積極分子帶頭;外出務工、經商致富的農戶帶頭。通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逐步擴大農民參保率。

三是優質服務,及時兌現。為做好農村合作醫療服務工作,提高經辦人員業務水平,我們及時舉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業務學習班,學習有關政策、文件和相關的業務知識。為提高合作醫療的服務質量,我們要求各地認真做好農村合作醫療醫藥費的報銷工作,尤其對那些特困戶,必須進村入戶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實際情況,做好調查材料,及時到區申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金。今年4月份、6月份全區分2批發放了醫療救助資金,大受農民歡迎。由于我區的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能真正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加強管理,強化服務,兌現承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村民更加支持合作醫療工作,更加自覺參與合作醫療。為我們下一步繼續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區的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我區的農村合作醫療發展還不平衡,有的鄉鎮參保率還很低。二是部分鄉鎮經濟還比較困難,隨著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參保人數的增加,鄉鎮財政難以承受對參保農民的補助和難以保證工作經費。三是部分農民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認識還不夠,參與的積極性還不高。為此,我們決心以這次會議為動力,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總結經驗,克服困難,真抓實干,把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