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搜救工作會議發言稿

時間:2022-08-19 05:36:00

導語:海上搜救工作會議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上搜救工作會議發言稿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切實增強做好海上搜救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搜救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完善我市海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建立健全海上搜救組織制度和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制定了《船舶觸碰橋梁突發事件反應方案》、《船舶肇事逃逸突發事件反應方案》,并納入市海上搜救預案的子預案。海上搜救中心制定頒布了《**市海上搜救獎勵辦法》,鼓勵成員單位和社會船舶積極參與海上搜救工作。

(二)海上應急救助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專業海上救助隊伍納入到海上搜救網絡。交通部東海救助局已經在**設置救助站,有效提升了**海上救助能力。二是海上預警預控機制進一步完善。今年1至7月份,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共不同等級的預警信息2953次,**海域未發生因惡劣氣象、海況的影響而發生重大海上交通事故。三是不斷加強搜救硬件設施建設。目前,海洋漁業部門已初步建成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實現對近海、沿岸漁船的有效監控;海事部門形成了60米級巡邏艇沿海救助、45米級巡邏艇近海救助、30米級巡邏艇近岸及港區救助的主力搜救船艇配置格局。四是積極開展海上搜救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搜救實戰能力。今年1至7月份,組織各類海上搜救演習6次。

(三)處置各類海上突發事件卓有成效。1至7月份,市海上搜救中心共救援451人,成功率達到94.5%,獲救船舶54艘。妥善處置3.27“勤豐128”輪與金塘大橋發生碰撞事故,還成功地組織7.25“浙定39102”輪沉沒救援和對法國籍集裝箱船“達飛比才”外籍船員突發心臟病的緊急救助等。

(四)船舶防抗臺工作扎實推進。7月份,在統一指揮下,成功防御了今年影響**的“海鷗”、“鳳凰”兩個臺風,保持了臺風期間**水域運輸船舶人員零死亡的記錄。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海上搜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

一是水上事故險情呈多發態勢。1至7月份,市海上搜救中心共接警111次,實施救助52次,沉船16艘,死亡失蹤26人,直接經濟損失4380.9萬元,其中死亡失蹤3人及以上的事故有4起。小船事故十分突出,500總噸以下的黃砂船、雜貨船等事故險情38起,占總數的73.1%。

二是涉漁船舶安全隱患突出。1至7月份,漁船人員死亡失蹤8人(不包括在**外海區發生的“魯榮漁2177”16人死亡失蹤等事故)。漁業船舶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是:漁船作業區與我國沿海航路南北大通道交匯;部分漁民風險意識、安全意識較差;內地“農民工”漁民上船;漁商船之間通訊不暢等成為影響涉漁海上搜救工作成效的主要原因。

三是船舶觸碰通航橋梁應急處置成為亟需解決的新課題。目前,沿海和橫跨6級以上內河航道已建橋梁共43座,在建18座。隨著這些跨海、跨江橋梁的建設,原可自由航行的開闊水域成為狹窄航道,操縱難度和意外事件概率大增。

四是內河水上事故和險情呈上升趨勢。今年以來,我市內河、水庫湖泊的船舶事故5人死亡,呈上升勢頭,內河、水庫湖泊的水上安全和應急救助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視。

五是搜救設備、設施配備仍然滯后。我市海上搜救任務重與岸基搜救基礎設施差的矛盾較為突出,遠距離搜救能力尚未得到明顯提高。

保持**持續穩定的安全生產形勢,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項政治任務,而**的安全生產形勢能否持續穩定,取決于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二是海上安全形勢的穩定。因此,各地各部門要統一思想,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高度重視海上搜救工作,不斷增強做好海上搜救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保持海上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

二、突出重點,加強防范,著力提高船舶防污能力

(一)客觀分析**水域船舶污染風險現狀。**港是我國重要的油品、化學品中轉基地,4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有2個設在**及舟山地區,水上危險貨物運輸十分頻繁,呈現“三多”、“三大”、“一復雜”的特點?!叭唷保何kU品碼頭泊位多,裝卸的危險品種類多,危險貨物作業形式多、次數多。“三大”,船舶通航密度大,危險品貨物吞吐量大,船舶噸位大,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耙粡碗s”,即通航環境復雜。這些特點充分表明**港存在發生大規模污染事故的可能,一旦大型危險品船舶以及攜帶大量燃料油大型集裝箱船、散貨船發生事故,極易造成大量油品泄漏,將嚴重損害海洋環境和影響社會穩定。

(二)正視當前船舶防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作為我國重要的油品、散化中轉基地的**港正面臨著嚴峻的船舶污染風險,在當前船舶防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船舶防污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國內船舶油污賠償、清污基金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實施;新修訂的《防污條例》尚未出臺;清污防治能力滯后,我市船舶清污設備比較簡陋,且清污設備儲備明顯不足,并缺乏高效專業溢油回收船、防火型圍油欄、高性能收油機等設備;現有船舶防污快速應急系統還有待完善健全,船舶防污應急隊伍總體力量薄弱。因此,總的來看,**水域面臨著較大的船舶污染風險,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研究分析,對船舶防污染現狀作進一步的評估,提出針對性的船舶防污御險的意見,由海事部門匯總,提出具體建議和對策。

三、完善機制,加強協調,進一步提升海上搜救工作水平

(一)完善機制,形成合力。搜救中心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市搜救預案規定的各項工作職責,密切協作,全力配合,共同做好**海上搜救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聯系溝通,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搜救聯動水平。

(二)多管齊下,提升船舶防污應急處置能力。一是加強立法。海事部門牽頭,要加強研究,提出《**市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立法建議案,探索建立**市海上溢油應急防備基金,彌補污染應急資金不足。二是加大投入。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和地方各級政府資金投入,加快港口污染應急設備庫以及污染應急支持系統等防污染硬件建設,加快船舶污染應急設備庫的運行保障機制、港口船舶污染物清除作業協議制度等配套機制建設。并努力爭取交通運輸部在**盡快建設防污設備庫。三是完善機制。要加強研究,加快建立和完善區域防備、反應與合作機制,確保港口污染防治工作與港口經濟的協調發展。公務員之家:

(三)整合資源,著力提高漁業船舶的應急救助水平。一是充分發揮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的作用,整合現有的漁、商船通訊頻道,進一步挖掘和發揮新系統在漁船救助上的作用。二是海洋漁業部門要加強對船員的宣傳培訓。要重視和加強漁船船員的安全意識和海上求生技能教育,特別是要對外地來甬的“農民工”船員加強海上自救內容的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遇險船舶船員自救水平和能力。三是落實漁船應急互救機制。充分發揮漁船數量多、熟悉海域、就近救助的優勢。四是信息共享。海洋漁業部門要結合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建設,掌握本市籍漁業船舶出海時間、作業海域、作業方式、通信聯系方式等情況,并及時通報有關部門。

此外,各地各部門要加大海上搜救經費投入力度,確保必要的搜救、防污染專業設備的配置。交通、海事等部門要完善船舶撞橋事故后的應急預案,加快內河水域應急救助力量建設。交通、海事等部門要抓緊梳理和研究姚江內河水上救助基站的布設方案以及救助船艇的配備計劃,爭取在杭甬運河開通前出臺方案。新聞媒體要加強搜救宣傳教育,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增進社會各界對海上搜救工作的了解,擴大搜救工作社會影響,努力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和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