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人類傳統美德
時間:2022-10-12 11:46:00
導語:節約人類傳統美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你是否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華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已經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取得了輝煌成就。
雖然我國資源總量不少,從資源擁有量來看。但人均資源相對貧乏,資源緊缺狀況將長期存在從新中國成立以來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來看,走的依靠高消耗資源、粗放式經營的經濟發展之路,存在著高投入、低產出和浪費嚴重的現象。為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約束的矛盾,黨中央提出了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資源節約與開發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重大決策。通過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倡導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逐步形成節約之風深入人心,節約美德蔚藍成風。
國正處在經濟和社會建設高速發展時期,當今。能源和資源總需求日益擴大,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日顯突出,國又是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祖國的未來藍圖需要我們團員青年來描繪,民族的希望要靠我們來實現,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更應有我們的所作所為,讓我們以實際行動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在此,特倡議如下:
一、增強時代責任感,樹立三種意識
作為21世紀中國的建設者,時代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我國資源缺乏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資源供給不足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從有效開發和利用資源出發,崇尚節儉、適度消費的理念,牢固樹立資源危機意識、勤儉節約意識和節約資源人人有責意識。
二、節約資源,從身邊作起,從一點一滴作起
建設節約型社會離不開每一位公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實踐,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社會環境的凈化需要從我作起,從身邊作起,從一點一滴作起。請“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分錢、節約一寸土”,倡導使用循環用水、節能產品和再生材料,倡導儉樸的生活方式和適度消費,推廣辦公電子化和資源變廢為寶。
三、積極實踐,為建設節約型機關、校園和研究院所建言獻策
建設節約型社會任重而道遠,青年朋友們節約新時空已經展現。讓我攜手共進,用我智慧和行動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
功在千秋的戰略高度,從建設節約型社會利在當代。結合各自工作崗位實際出發,w圍繞本單位在資源利用現狀、存在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建設節約型機關、校園和院所的意見和建議。廣大青年科技人員要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投身節約型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創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盡其才、地盡其利、時盡其效的節約型社會。同時,節約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用我青年率先垂范,廣大青年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樹立以勤儉節約為榮的風尚,培養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
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
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在升旗儀式上的講話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留下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國家的建國方針,建國初期,主席曾說"要使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學校里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還可以用的書包、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食堂里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還有,每到暑假時候,畢業班的同學,把還可以穿的衣服當作垃圾丟到垃圾房里,那幾天,石巖鎮很多收垃圾的三輪車、摩托車的工友穿著我校的校服在街上游蕩。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知道,改革開放后,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后的城市里,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金生活,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斗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多少人,貧困時勤儉節約,奮發有為,終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貴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使千萬家財、百年基業毀于一旦。歷史教訓告訴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了生活真正富足了勤儉節約的美德也不能丟。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 上一篇:信仰不可動搖的力量
- 下一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教育體會
精品范文
10節約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