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戲曲在黨旗下傳承演講稿
時間:2022-12-27 03:19:31
導語:讓戲曲在黨旗下傳承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
大家好!走上這講臺,我的心情是這樣的激動不已!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戲曲在黨旗下傳承》。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卑⒒椎聸]有找到這樣的支點,他也沒有撬起過地球??墒强嚯y的中國在八十九年前就找到了拯救中國的支點,那就是中國共產黨。
恩格斯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狈▏觇b學派大師呂西安•費弗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動蕩不安的當今世界,唯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秉h的歷史更需每一個共產黨人去敬畏、去珍惜、去創造。黨的歷史教會我們如何為官、如何做人。
春風和煦播灑民生雨露,滋養著長白神韻,東風強勁倍顯人才精神,裝點著華夏大地。共產黨的歷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又是一部艱苦卓絕的斗爭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又是一部開天辟地的發展史。抒寫著我們的昨天和今天,預示著我們的明天,寫著共產黨人的靈魂,指引著共產黨人將來的命運。它告訴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使我們心有所依,情有所歸。
回眸這40年的歷程,黨的每一次思想理論踐行和升華活動的開展,都引領和激勵了一個時代的脈動,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飛躍,帶動了全國人民向著小康富裕邁進的步伐,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三個代表”,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到“先進性教育”,每一次,都讓我們振奮,每一次,都讓我們得到了實惠,每一次,都讓我們嘗到了幸福的甜頭。我們的黨,每每在我們國家危難之際總會做出令世人贊嘆的驚人之舉,救人民于水生火熱,救蒼生于危難時刻。歷史再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皠撓葼巸灐保嗟氖且环N激勵,一種示范,一種帶動,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更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力量的“新元素”行動起來,強國富民,再創偉業!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國家在黨的領導下,經濟、政治、軍事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國民素質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在地區和世界的地位都明顯提升,并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都令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只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堅持不懈的奮斗,最終實現民富而國富,國富而國昌,國昌而國強,國強而國勝。當前,我們國家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階段,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先輩榜樣雷鋒同志,就以他閃光的一個點“為人民服務”,帶動了一個班、一個連隊、帶動了全軍,帶動和感召了億萬中國人民。還有張思德、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牛玉儒、郭明義等等,一個個一心為人民服務謀利的典范,都發揮了很好的榜樣作用和帶動作用。而我作為一名黨員,明白到要做最好的優秀黨員就要錘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團結共事、深入群眾的領導作風,嚴于自律、健康正派的生活作風。我們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發揚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守誠,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這是黨性人生觀上的體現。是創先爭優活動的體現。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好本職工作,奮獻青春熱血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這就是修養黨性,這就是實現人生理想!而在黨的發展下,我們作為戲曲事業的一員,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把戲曲與黨的“爭先創優”理念相一致,做到戲曲事業在新的時代的創新,使新的時代能夠更好地接受與喜歡。
中國戲曲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教育的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要想保存傳統戲曲資源,在現代的教育體制與社會結構下,加強已有的職業教育模式,培養更優秀的演員與舞臺創作者僅僅是一個方面,它應該是處于整個戲曲教育金字塔的上層部分,雖然是精華所在卻力量較弱;而戲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拓展將會為這座大廈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存在于職業或專業戲曲教育創作領域;而在非職業非專業的素質教育領域里,戲曲教育首要的工作顯然應該是承襲經典,這種爭論的自然規避也許會有利于戲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在當今這個科技發達、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的戲曲藝術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有膽有識的藝術人才去大膽創新,像老一輩藝術家們一樣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把我們的戲曲藝術發揚光大,讓戲曲這朵民族藝術的奇葩,在新的歷史時期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光芒人物《四賢冊》是秦腔流行已久的傳統戲。寫荒旱年間,方文珍上縣去領賑濟糧空手而歸,欲賣親子度日又恐妻不允,便假計以搶草為名賣掉親子的故事早年秦腔青衣前輩擅演此劇者甚多,尤以名家郭明霞的演出獨具特色對于這樣一出膾炙人口的老戲,原有舞臺演出樣式已成普遍相傳的模式,作為后學晚輩的我對此總懷有一種敬畏之情但“法不泥古”勢隨時移,更是傳統戲順應發展融入時代的迫切需要這次新排,在吳根邦導演的統籌下,對原劇“盼夫”“責夫”“搶草”“離別”四個單元的構架不變,對重復的敘述和過程刪繁就簡,對唱詞與念白也進行了修改凝練作曲羅新昌根據我的嗓音重新設計唱腔,加強了音樂的旋律性和完整性經過一番打造,呈現出“雅”、“靜”、“悲”、“凄”、“美”的藝術韻致。作為主人公趙月娥的扮演者,我遵循充內形外之謂美的藝術哲理,除在表演上挖掘人物的心理流程,按照角色的性格軌跡把握尺度分寸外,在唱腔上著重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力求做到收放自如剛柔兼濟。如“離別”時眼看愛子要走那段戲,我用一聲“兒呀”的凄慘叫聲,拋袖猛撲過去緊抱兒子,伴隨悲愴蒼涼的音樂聲,頓時肝腸欲裂淚如雨下,唱到“滾白”時不是放聲拼嗓子,而是從心底發出低沉壓抑的聲音,讓觀眾仿佛聽到人物的心律顫動;而唱到悲痛欲絕的“刀割腸”時,則完全放開嗓音盡力宣泄,使真情迸發,接下來的整段唱腔,唱得如泣如訴幽咽婉轉,并在行腔中運用了抽泣哽咽的處理,使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以秦腔青衣聲腔的濃郁韻味,彰顯了秦腔劇種固有的風格特色。
與文學、影視、歌舞、話劇相比,戲曲有更多的文化,傳統的負載。這是它的命,不管是時來運轉,還是命乖運蹇它有時運之變,但命是改不了的。最好也不要逞個人或時代之能去顛覆它,改造它,在當代文化一體化,同化的形勢下戲曲除了創新以追隨時代,還有文化堅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務。以當前的戲曲創作現狀而言。我們是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追求創新,卻沒有大作、力作出現。堅守傳統,也是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戲曲應該與時代同步,誠如齊白石老人說的不能媚俗,也不要欺世。我們必須有在精神上、審美上成為“同時代人”的自覺意識和追求。應該把握和表現時代精神,時代主流,時展的方向。表達人文關懷,表達當代人的思想感情。應該有與時代相符的偉大作品,即使一時沒有,也要心向往之。也要有不懈的追求,但是這種追求向往的心態。也不要過度演化成為一種時代的,文化的壓抑和焦慮,還不如平心靜氣,鍥而不舍地做一些形而下的,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從來也不都是大時代出大作品,小時代出小作品,好時代出好作品,壞時代出壞作品。反而是每個時代往往有自己的任務,有時是思想的、精神的變革和突破。有時是審美的、形式的積累和完善,這往往由時代規律藝術規律所需要所決定。
在戲曲藝術的長河里,永遠沒有停滯不前的“死水”,它總是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樣奔流不息。因為,藝術的發展有其獨特的、不可抗拒的內在規律,它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的發展變化。所以,戲曲藝術要在繼承與創新中求發展,更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和人們不斷提高的審美意識。否則,就會不進則退逐漸被社會所淘汰。回眸京劇發展的歷史,從“四大徽班”進京、到“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的興盛時期;從特殊歷史時期的“現代京劇”;再到今天的新編歷史京劇《曹操與楊修》《赤壁》等等。京劇的發展有了多么大的變化?而哪一個變化又不是和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緊密相連?哪一個變化不是當時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們為適應社會需要而改革創新的結果?關于藝術的創新,梅蘭芳先生曾說過這樣話:“我這四十年來,哪一天不是想在藝術上有所改進呢?而且又何嘗不希望一下子就能改的盡善盡美呢?可是,事實與經驗告訴我這里面是天然存在著它的步驟的”。梅先生所說的“天然存在著它的步驟”,就是藝術發展有它的獨特規律。不是光憑著個人的“一點小聰明勁兒,沒有什么根據憑空臆造”。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不能違背藝術的發展規律。優秀的傳統藝術需要繼承,但是,怎樣判斷它是不是優秀的傳統藝術,還要受到觀眾的欣賞趣味和審美意識的制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觀眾群體,不同的文化背景則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意識。戲曲藝術的發展永遠離不開觀眾,因為,戲是給觀眾看的,觀眾才是藝術最公平的裁判。所以,繼承也好、創新也好,只有觀眾說好才是真正的“好”。
- 上一篇:機場工作人員演講稿
- 下一篇:衛生監督員個人工作總結